太保登陆A股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成上市是否意味着这家颇多大国企遗风的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从此否极泰来?
  
  12月25日,圣诞节。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保)的10亿A股,将在这天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不无巧合的是,一年前的同一天,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A股网下申购——从保险股缺位到中国前三大保险股齐发,中间经历了正好一年。一年间,A股市场业已翻天覆地,上证综指从2700点一度冲高6124点,太保受资金追捧的热度与中国人寿(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28)、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首发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挂牌前一周的12月18日,太保宣布将以每股30元的价格发行10亿股A股,融资300亿元。发行价对应的2007年预测市盈率为35.8倍。
  在A股IPO行将冲过终点线之际,太保董事长高国富12月14日接受了《财经》记者专访。高国富透露,太保已着手H股上市的准备工作,预计于2008年初启动H股上市计划,并以不低于A股发行价的价格,发行9亿股H股。
  回望上市历程,太保曾经历了一波三折:偿付能力不足,未能连续三年盈利,太平洋金融学院违规,董事长易人,外资战略投资者股权上翻……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国富的强势作风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太保上市的重要因素。但对太保这家还保留着颇多大国企遗风的公司来说,能否在上市之后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尚待观察。
  
  出乎预料的定价
  如果说此前在A股市场上保险股缺位的情况下,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回归所引发的争论,是“保险公司值不值这个价”,那么,太保此次上市引发的争论,则是“太保值不值这个价”。
  从人寿和平安上市开始,投资者已然接受了对保险公司以 “内涵价值”(EV)而非市盈率来估值。但太保披露发行价区间的当晚,即有多家机构对《财经》记者表示,此价格“偏高”。
  在太保全国路演及询价过程中,共有159家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有效报价,报价区间总体在19元/股至40.5元/股。据高国富介绍,在最后发行价的选择上,太保选择了四个均价中的最低价呈报证监会,由此轻松获得了证监会的通过。
  一位资深的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在询价之前,他曾综合太保的盈利能力及业务发展前景,预期太保的股价在25元左右。但结果证明,最终定价超出了此前普遍的市场预期。
  太保董事长高国富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坦言,这个定价超乎他的预料。但他表示,第一,这是投资者给的价;第二,从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太保对这个价格有信心。“国际上很多寿险公司的财报都是亏损的,但往往也能卖高价,就是因为内涵价值高。”
  高国富将保险行业比喻成一头慢牛,规模做得越大,投资效益越好,内涵价值越高。“如果我们的内涵价值做上去,我们对这个股价还是有信心的。”
  根据太保的招股说明书,太保在2004年、2005年及2006年的总保费收入分别为473.33亿元,509.14亿元及560.34亿元。在相应的三年,太保的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11.3亿元和10.1亿元。
  高国富介绍,太保寿险保费一项中,2006年比2005年的年增长只有4.52%,而2007年上半年寿险保费与同期相比,增长了约30%;首年新保和期缴业务占总保费的比例,也从2004年的14%左右,上升到2007年17%。此外,资本市场的转暖,也令太保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太保投资收益率达到了7.6%。
  “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实现了38亿元利润,全年来说,突破64亿元利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高国富说。
  
  远离多元化
  相比于得天独厚的中国人寿和锐意进取的中国平安,太保显得特点并不鲜明。以至于在路演中,高国富被机构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太保和人寿、平安有何不同?”
  太保成立于1991年5月,其前身为1987年交通银行设立的保险部。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分业经营的浪潮中,交行将保险部剥离成为独立的保险公司。
  在路演中,高国富这样向机构投资者概括太保的特点:其一,在中国保险行业的第一集团军中,人保和人寿一业独大,平安知名于金融控股,而太保则保持了产寿险均衡发展,比例三七开,和全国保险市场的产寿险比例基本相当;其二,太保聚精会神做保险,不走多元化投资道路。
  从市场份额来看,太保寿险的市场份额一直在9%和10.5%之间,位居全国第三;产险份额在11%到13%之间,始终全国第二。以资产规模计,太保排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之后,位列第三。另外,人寿与平安早已于2003年和2005年成立了各自的资产管理公司,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两家机构投资者。太保的资产管理公司直到2006年6月才成立,在大手笔的投资中也少见踪影。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国人寿投资规模为7000亿元,中国平安为4000亿元,太保则约2000亿元,有相当大的差距。
  太保的公司架构也相对简单,旗下现有寿险、产险、资产管理等三家子公司,另有全资控股的香港太保,以及和荷兰国际集团(ING)合资的太平洋安泰,此外别无分支。
  高国富认为,太保专注保险,首先是因为觉得保险市场值得继续深耕开拓。 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的GDP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而同期保险行业的保费规模增长是21.7%,而且这个增幅并未到尽头。“未来五到十年,我们保险行业仍会高速发展,机遇巨大。”高国富说。
  另外,高国富认为,太保并没有搞多元化经营的本钱。“我们这代人用余下来的工作时间,去专门从事这个保险行当,可能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更不要说再花时间搞搞证券、基金或者别的什么。”
  “在看得见的未来, 虽然我们不排除做一些财务性的投资,但不大会去控股银行、基金。”高国富说。
  高国富认为,太保和人寿、平安在多元化投资上表现出来的不同,是风格问题,难言优劣。但他表示,“金融机构很少因主业倒闭。凡出现问题的,都是在投资上面。保险公司关键是投资性风险。我自己在这方面是比较谨慎的。”
  
  先A后H
  太保为上市已绸缪数年。因A股IPO要求连续三年盈利,受限于2004年亏损这一硬伤的太保,原计划在H股市场首发,等条件成熟后再发A股。但这个计划后来发生了变动。在证监会、保监会和地方政府三方力量的推动下,太保得到国务院的特批,并成为继中国中铁之后,中国第二家先A后H的公司。这一变化主要缘于监管部门的安排和调整。
  此前,包括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在内,都选择了在香港市场首发,再回归A股。回归A股时,定价方式都是择取H股一段时期的收盘平均价,再加以适当的折扣。而太保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将会以不低于A股发行价的价格发行9亿H股。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太保A股30元的发行价,已将“先A后H”的因素考虑在内。换言之,如果没有H股发售的顾虑,定价有可能会更高。
  因为A股的发行价格已经偏高,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太保H股的发行价格将会与A股持平,考虑到香港投资者的接受程度,不太可能会大幅度超出30元。
  
  三关过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国富一直强调的“稳健”,与太保刚刚卸下诸多历史包袱、元气尚未恢复也有关系。太保和中国人寿、平安相比之大不同,也在于上市过程更加曲折。
  直至2007年初,太保尚有多重障碍。为确保上市计划,太保集团于2004年成立的太平洋金融学院即将解散,今年已停止招生;2005年入股太保集团子公司太保寿险近25%的外资股东凯雷已将其持股转让给太保集团,并进而在太保集团持股19.9%;之前,澳大利亚保险集团 (Insurance Australia Group,下称澳保集团)与太保集团子公司太保财险达成的入股动议,暂被搁置。业内称之为“连过三关”。
  2003年至2006年,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出现不足,并曾收到保监会的“黄牌警告”。直到2007年之前,太保寿险还被保监会限制增设分支机构,并限制向股东分红。
  太保也曾是中国保险业第一集团军中,惟一因偿付能力不足而受到警告的公司。在此背景下,2005年年底,凯雷作为战略投资者被引入太保,部分缓解了太保的偿付能力危机,但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缺口一直到2007年才得到彻底解决。
  太保寿险子公司引进凯雷作为战略投资者,补充了资本金,也曾造成子公司之间的冲突和集团治理结构上的问题。据高国富介绍,在凯雷股权上翻之前,寿险董事会和集团董事会往往意见分歧。在他到任太保之后,发现太保内部针对要不要集团整体上市或者子公司谁先上市的问题,有许多争论。
  经过一个月的广泛讨论之后,意见最终统一,认同集团整体上市模式。“凯雷上翻之后,集团化管理被弱化的局面彻底改变了。”高国富说。
  至此次发行前,太保形成了一种中央、外资和地方三足鼎立的股权结构:央企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持总股本的20%,为第一大股东;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旗下基金所控制的投资实体Parallel Investors Holdings Limited及Carlyle Holdings Mauritius Limited合计持股19.9%,为第二大股东;上海市国资系统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9.08%,为第三大股东。太保完成A+H上市后,大股东的股份将会有一定稀释,但持股结构不会生变。
  虽然股权结构上是三足鼎立,但太保与上海市国资系统仍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在2001年重新登记发起人股东时,除云南红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余四家发起人股东——申能、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及上海市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均为上海市国资公司。
  上海市政府也是太保得以顺利上市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高国富称,对于太保上市,无论是分管金融的副市长冯国勤,还是现任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吉晓辉当时担纲的金融服务办,“基本上是有求必应。”2004年的亏损后来得到特批,上海市政府也出力颇多。
  在高国富的主持下,太保结束了其前任王国良主导设立的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2003年,太保获得保监会批准设立一个培训中心,并联合复旦大学及其他几家出资股东设立了太平洋金融学院。由于资金运用超出了《保险法》规定的范围,保监会多次要求整改。从2006年一直到2007年一季度,太保花了很大精力来处理此事。
  最终,太保兼顾了各方面利益,解决方案为:2007年停止招生;复旦之外,所有办学合作方都退出,金融学院的牌照给复旦大学,保证在读的三届2500名学生完成学业;太保负担所有的工程款和负债,并获得所有的资产;地上教育设施免费给学院使用,直到2010年学生全部毕业,之后全部资产交还太保。
  招股书上,太保已为金融学院计提了3.25亿元的坏账准备,高国富认为这已绰绰有余。据他介绍,现在看中金融学院所占1234亩教育用地这块资产的潜在买家很多,但太保并不急于把这块资产处理掉。
  太保和荷兰国际集团(ING)设有合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太平洋安泰到目前运营已有九年,但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之前有投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太保计划在上市之后退出太平洋安泰,并已与包括北京银行在内的多个买家接触。2007年上半年,太保曾放出出售风声,但由于上市任务较为紧急,又将工作暂停下来。
  高国富表示,出售太平洋安泰的股份,到现在为止,并无实质性进展,但董事会已作出了出售股权的决议。他说,当年太保参股太平洋安泰是为了培养人才,吸收国际先进的保险理念和保险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太平洋安泰的处理问题上并不着急。
  在企业年金市场即将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的2007年,太保出于财务性投资的目的,参股上海长江养老保险公司20%。高国富表示,上市之后,太保还将设立一个自己的养老保险公司,来直接参与企业年金业务。
  高国富透露,太保上市后,将在国资委及证监会的许可范围内,着手探索股权激励计划,具体如何操作,需要观察其他企业,如宝钢、中国远洋、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做法,再“摸着石头过河”。
其他文献
手机电视标准乱象的实质症结,是公共权力部门化、垄断化    在纷繁的当代中国经济活动中,手机电视标准进入国家测评,本是一桩专业性很强、关注度较低的事件。然而,在国家测评大考前夕的11月9日,本当“应考”的广电系统相关机构突然宣布不参加此次测评;至原定测评日11月14日当天,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又发出紧急通知,继续推行自己选定的行业标准(CMMB标准)第四部分。“国标”受阻、“行标”挺进以如此显著且
期刊
升值能否降低外贸顺差?根据中国的经验,名义汇率自2005年来升值10%后并没有导致顺差下降,相反,顺差继续大幅扩大,达GDP的9%。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美元同期在贬值,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太少。这似乎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也与日本过去30年的经验相违背——日元大幅升值并未消除日本外贸顺差,也没有削弱日本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短期内对中国出口及进口的影响并不确定。中
期刊
面对今年以来的跌幅,市场并未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因而投资者信心愈加受挫    牛市的回调整理,还是熊市的征兆?今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惊心动魄的反转,正在加重投资者心目中的疑问。   在上证指数10月12日创出6124点的历史高位之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沪深两市一路下行,11月22日跌破5000点大关;截至11月23日收盘,两市跌幅已经超过18%。  更让投资者手足无措的是,面对这轮跌幅,市场
期刊
明年的主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再膨胀、盈利正常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消费升级    在过去12个月和三年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超过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EM)的幅度分别达到88%和170%,且其自2005年初以来已产生307%的总回报。   从市值角度看,截至2007年11月5日,中国飙升的股市已为其创造出一连串世界级的“超级明星”企业。在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
期刊
“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    1月13日至15日,印度总理辛格三天访华,成为新一年外交一大盛事。由于这是印度政府首脑五年来首次访华,舆论关注更偏重中印关系的变化和提升,但我们仍然认为,此次辛格中国之行,应当成为中国业界人士思考并学习印度经验的契机。  需知,当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在過去五年,印度年均GDP增长达到了8.5%,不久将突
期刊
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2007年11月1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89岁    2007年11月13日,美国爱莫蕾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法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哈罗德伯尔曼(Harold J. Berman),以89岁高龄辞世。  伯尔曼是当代美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世界知名的比较法学家、国际法学家、法史学家、社会主义法专家,以及法与宗教关系领域最著名的先驱人物。他对中国当代法学界也产
期刊
要保持美国经济的增长,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国会应该关注货币和税收政策,而不是救援贷款买房者    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我在内,都不得不承认,此番次贷危机的程度令人吃惊。   很多经济学家和国会议员宣称,由于那些资格不够的低收入购房者并未充分领会购房条款的内容——例如贷款初期较低的利率只是暂时性的——因此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大了。但與这一论断相对,很多老牌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诸如美林、花旗、摩根
期刊
“没有谈判,也就没有谈判破裂。”乔布斯如此描述苹果与中国移动巨人之间就合作模式发生的分歧     对iPhone翘首以待的中国消费者们可能会略感失望。1月14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941,下称中国移动)已经证实,其与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纳斯达克代码:AAPL,下称苹果公司或苹果)引入iPhone的谈判,已经终止。    按照苹果公司最初公布的
期刊
虽然马尔萨斯主义者们是错的,但食品价格上涨的恐惧会否成为现实取决于两个不确定性因素:全球变暖和生物燃料生产    马尔萨斯和许多当代的后马尔萨斯主义者都假设,世界人口膨胀的威胁首先将体现在食物价格的上涨。生物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甚至在1968年的著作《人口爆炸》中预测,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全球将有几亿人因食物短缺而忍受饥饿。   当然,荒谬的预言并未实现。这是由于在过去40
期刊
假如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     华尔街的最新室内游戏应该是一杯美味鸡尾酒在手,心中冥思当前这场愈演愈烈的银行业危机是否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那种末日景象颇具科幻色彩:债券市场的抛售风潮和货币市场的疯狂屠戮终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资本危机。    虽然人们都说这种局面不太可能出现,但这种可能性仍提醒我们,迅速演变着的世界金融体系无论有多少创新,其基础依然是人们对这一体系的信心。《投机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