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文视角观照高中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门人文学科来说,优秀作品的呈现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现在高中语文教材里面确实也选用了不少文质俱佳的作品,华章美文不胜枚举,这对于完成提高高中生语文修养与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的课标要求是有帮助的。而对于教师来说,怎样用人文视角解读教材、处理教材,以便让人文精神从教材走向学生思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教师应当具备人文精神基础
  站在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个体成长一方面与自身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周边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高中生在校时间很长,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给其带来深远影响。语文学科的性质较为独特,人文性显著,它的这一特殊性使得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只有语文教师先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才能在不知不觉间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渐浸入到这种魅力之中。而且,单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教师只有具备了更淳厚的人文精神,才能在不断吸取古往今来文化精粹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年龄、同样资质的教师,那些看起来温文而雅的教师会把语文学科教得更好的原因,因为他们会在潜意识中推陈出新、左右逢源,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语文体验,真正让教材中的语文魅力彰显出来。
  而当今时代,多数教师都沾染了不同程度的功利思想,忽视了人文精神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特质以及对学生的熏陶和传达,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教学成果展现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知识灌输替代能力培养,用千人一面替代个性发展,这样只会使学生离真正的语文越来越远,让功利性思维把语文教学带入到无路可逃之窘境。为了妥善处理当前人文精神培养和应试教育间的矛盾,教师可以将应试技巧的培养放在高三年级,而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与学生一同加强人文精神修养。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典范,真正热爱语文学科与语文教育的教师,又怎能让应试技巧掩盖人文精神的魅力光芒呢?
  二、古诗文是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主阵地
  高中时期可以看做是学生人生发展轨迹上的转折点,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最终理想定位在了去收入高、稳定性好的单位上,希望通过求学之路一劳永逸,为自己与家人增光。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也把将来考上好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作为勉励性话语,而我们的教师是否真正承担起自己理想中的教育责任了呢?
  虽然语文课只是众多科目中的一门,影响力并不甚巨,然而在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基本目标上,让教学过程变得更有人情味,使学生懂得如何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具有创造力,就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这方面,教材中涉及的历史真实人物的说服力与感染力特别强,这些历史人物出现在古文之中,也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教师如果能够善加把握,是会起到良好的人文点染效果的。
  当学到《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时,教师除了带领学生了解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的行文特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的叙事特点以外,还应当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在那种宏大背景下主人公的爱国情怀:秦晋两国联军对郑国实施围攻,战争马上就要到来,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之下,烛之武临危受命,抛开个人利益不计,担负起了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责任,这种深明大义的精神,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颂扬的。教师对这种精神的强调,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达一种感召力,会在学生的思维深处打下深刻的精神烙印。
  另外,除了文章内容的感染力外,古圣先贤在不断的求索过程中,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名言警句,这些警句至今依然可以鼓舞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仅仅在一篇《劝学》里面就可以看到“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多条警句,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句子予以阐释分析,能够让部分学习情绪不高的学生迅速走出低谷,获得前进的动力。
  三、情感体验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
  无论是锤炼学生人文精神,还是熏染学生人文精神,其根本目标都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味到教材或者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及积极人文思想。
  首先要让学生在教材中获得美好。我们始终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极强,在人文性上,它毫无疑问会胜过数学、物理,同历史、地理等学科比起来也具有很强优势,这种优势现在已经在教材中得到展现。
  比如苏教版教材中绝大多数文章都承载了深厚的人文思想及情感内涵,同时也为学生呈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不管是朱自清对风景的品味、鲁迅对家国的忧思,还是庄子对人生的放达、屈原对求索的执著,对于教师来说,都是给学生以情感体验的绝佳机会。而像《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人物的熠熠风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人物的丰富内心,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感性思考,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况味。
  教师需要将教材里面所隐含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掘出来,而不仅仅是做表面文章,说些高中生人人理解的道理,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做好点拨工作,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在反复品读中思索、咀嚼、享受,使美好的情操与人文味道如春雨般滋润进学生思想的深处。这一点很难做到,然而必须要做,因为毕竟语文学科的学习除了要训练逻辑思维以外,对于感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少,而感性思维的培养同人文精神的渗入是相通的。
  其次要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养成自主精神。毕竟自主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独立思考所必须的。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形成读书社团,定期展开阅读及写作活动,或者是利用佳作鉴赏、书评影评、专题讨论等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发现自己的长处。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作业;或者是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某项课题任务。比如主持广播节目、改编教材剧本、分角色演出等,以便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潜能,让人文精神在自主精神的带领下迅速前进。
   高中语文的学科性质较为独特,如果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一场战役,那么语文学科无疑负有攻坚克难的使命。为了让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顺利完成这项使命,教师需要从培养自身人文精神做起,并在古诗文、学生切身体验等方面注意锤炼教法,深度开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让高中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体味到语文的魅力。
其他文献
阶梯轴的直径和径向跳动是两个主要的被测参数,通常分两次进行测量,测量效率较低。本文介绍了直径和径向跳动的综合测量法,可在同一台仪器上一次测出直径和径向跳动。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
冯维智.1971年生.河南巩义人。号一江,飞虎堂主人。现为中国馥宝轩书画院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道教联谊会副会长。毕业于清华美院高严班。自幼喜欢书画.崇尚自然.1994年.多件
综合外电消息,今年2月中旬,俄罗斯武装力量将举行25年来最大规模的战略首长司令部核战演习,俄罗斯武装部队司令现任总统普京亲自参加。俄罗斯现有的核力量将全部出现在演习场上,
自古大象在中国南北方均有分布,而今天仅存的数百只亚洲象已被我们逼进了云南的西双版纳.三四千年前的夏末商初时期,中华象悠闲地生活在中原,黄河流域大象频繁出没,目前出土
现在在高楼大厦的狭缝中求活的人们.其实他们的思想和灵魂都还生活在过去的土壤中,失去的往往是最宝贵的,就像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确已失去的夏商周一样,茅草结含,人心清纯,至俭至真。
不久前,笔者布置作文,要求学生阐述对一则故事的理解。故事全文如下:“很久很久以前,主人家有一只猫。每次猫抓到大老鼠,主人奖励大鱼;抓到小老鼠,主人奖励小鱼。一段时间后,猫发现了
在收藏界,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鉴定的令人发笑的谬论。一些人(也包括部分体制内的专家)往往以一些根本站不住脚的谬论作为鉴定的依据,加以声嘶力竭,当作无法反驳的金科玉律。但如果
佛说:任何生物都有灵性。中国人历来有崇尚木、依恋木、珍视木的传统情结。古代先民的衣食住行等所有的生活环节,无一不与木息息相关。《春秋繁露》中说:“木者,春之性也。”认为
【原文】刘璠传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1)。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边城。会宜丰侯萧循出为北徐州刺史,即请为其轻车府主簿,兼记室参军。属(2)侯景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