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思想的诉求与自我矛盾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思想的核心就是对权威的双重抗议。它首先是反对古典时期产生的有关人的本质的概念,拒绝接受老一代人为他们规定的框框。其次是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东西,因此,任何人都无法以此为坐标来安排他人的生活。后现代思想反对把模式加以固定和僵化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推崇唯意志论和个人主义,好像每个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把自已定位为独立的和没有历史性的个体,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一个人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首先要考虑到捉使他采取行动的真正需求,而正因为这种需求关系到他的存在,他有时反而不太可能真正采取行动。不应当依照自然科学有关人的本质的理论得出诸如“按照你的本性行事吧”或者“美好的东西不过是符合天性的东西”这样的结论。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和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6年11月3—7日联合举办了研讨会。大会对德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德育学科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化与道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6年,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丰富和发展了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化。本报告依据2006年度有关报刊刊载的文章,对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些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目前,至少有两种用来检验教育生产效率和效益的范式仍引人注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仍然致力于改善测量经费投入的方法,重新定义和设计评估教育生产过程的模型,以便以投入与教育服务产出的关系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如何最大化学生的产出;公共选择经济学框架集中分析在公共教育系统内群体及个体经济的、组织的以及政治的动机如何影响他们各自的行为,研究者以这种非市场行为动机的研究为基础,试图解释和预测教育成本和教育组织产出情况。无论研究者喜欢哪种规范的研究框架,教育生产效率研究最终的目的,是扩大和改善提供给孩子的教育机会的数量和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四川师范学院教育系,始建于1960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负重自强和顽强拼搏,学院现已建成一支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学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为了一所颇具办学特色,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均有所作为的学院。
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能胜任中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教学,并能适应中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分科课程教学的复合型师资。这既体现了师范院校的本质追求,满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又兼顾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且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途径实现。
孙绵涛教授撰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管理学》于2007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积二十多年教育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之所得而撰写的一部教材式专著,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范畴与理论逻辑进行了新的探索。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李老师,翻开您的履历,不难看出您的学术经历相当单纯:您于1984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此后十年在这里逐次完成了学士、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是国内中国哲学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所以,有人认为您的学术之路很顺,是这样吗?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生态学已经从其原来的生物学意义扩大为解释人类及其文化环境关系的概念。这种转变已经形成了另外一场科学革命,其重要性堪与哥白尼革命相提并论。都市化已经走向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式,它为生存于城市化环境的当代人类提供了一种人性化洞察,对于建设宜居的人造环境具有深远意义。一种充满和善的审美生态学也就是一种有利于审美融合的审美生态学,它能够指导我们修建更富人性的城市环境,使之能够丰富人类生活而成为宜居之地,从而完善人性。郑重考虑审美融合是城市景观人性化的主要步骤。审美融合的价值可以合并到环境体验设计之中,为重建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