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的。习惯看似虽小,但它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它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不好的习惯也能葬送一个人的前程,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必修的功课。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期间的习惯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培养小学生的习惯方面下足了功夫。五一小学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张从细节抓起,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细化培养目标
习惯的养成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正是这些一件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因此,小小的习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培养习惯在教育中属于养成教育,多年的德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养成教育起点要“低”,坡度要“小”,要求要“细”,内容要“实”。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构建了学校“养成教育层级管理目标体系”,明确了具体的养成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在做每一件小事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和目标,以一年级为例:
1.纪律目标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2)准备好学习用具,课上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不随意讲话。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4)上课铃声响,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坐好。
(5)在教学楼内保持安静,不在教室、楼道内追逐喧哗,上下楼梯靠右行。
2.礼仪目标
(1)穿戴整齐进校园,主动向老师问好。
(2)课上发言先举手,老师提问起立回答。
(3)课间活动讲秩序,遵守游戏规则,不拥挤吵闹,懂得互相礼让。
(4)上下课全体起立,向老师行礼。
(5)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不久,认识能力和识辨能力都比较低,学校需要给一年级的学生制定具体细致的要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年级慢慢深入,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是一生教育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可以说,小学期间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二、抓好起始年级
五一小学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低年级是重中之重,因为对于任何事情而言,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校在对低年级的习惯培养计划中,对习惯培养进行了细化,有劳动习惯、读书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等等,在不同的习惯中再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同时,学校也会组织教师培训,每年暑假期间,新任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参加一年级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期间,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的教师会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新入学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向大家作经验介绍。培训工作思想明确,要求具体,典型引路,形式新颖,帮助新任一年级教师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制订新入学学生的习惯培养计划,树立明确的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培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新任一年级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开始了“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到礼仪,到举止。通过学习理论,加上案例分析的辅助作用,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掌握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在课堂上要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课间遇到老师要敬礼,从小养成尊敬师长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须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犹如建屋的地基,如果打好了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持续下去,从而影响人的一生。
三、关注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我们要求教师把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学科在学期初都要制定符合本学科的习惯养成目标,将其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数学教师在学期初制定了关于认真细心的奖罚制度,以小红花作为鼓励,期末时根据小红花的数量评比出“最细心的小花”。此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年级教师重新修订了课堂常规细则,提出了“课堂常规五要求”,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主动发言、认真作业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针对这些要求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例如针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同学段分别提出了“敢于表达”“妙语连珠”“能言善辩”的要求,这种阶梯式逐层递增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能力。
四、加强专项训练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即刻形成,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坚持开展一系列的专项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认识,践行规范,能够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德育活动的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针对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我们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美好品德,养成良好习惯。例如“扬中华美德,做幸福少年”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三月感恩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社区敬老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尊敬老人、善待老人。每次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开展各类评优活动,诸如“爱心小天使”“志愿服务好队员”“环保小卫士”等,在评选中推优促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完善自我。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更能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指导家庭教育
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在学校,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家长往往十分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常常以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却忽视了习惯的培养,换言之,家长还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指导学生在家庭中的教育,我们把校报、网络、家长信作为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使家长能和学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帮助家长认清培养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了解学校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内容和主要方式,以期对家庭教育有所借鉴。此外,学校定期邀请专家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家长扭转思路,并向家长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开展家庭教育。在多种形式的对话平台中,家长及时了解了学校理念、教育方式,并能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学工作一旦取得家长的支持,就会变得更为容易和高效。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在这一阶段中,了解小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一、细化培养目标
习惯的养成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正是这些一件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因此,小小的习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培养习惯在教育中属于养成教育,多年的德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养成教育起点要“低”,坡度要“小”,要求要“细”,内容要“实”。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构建了学校“养成教育层级管理目标体系”,明确了具体的养成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在做每一件小事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和目标,以一年级为例:
1.纪律目标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2)准备好学习用具,课上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不随意讲话。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4)上课铃声响,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坐好。
(5)在教学楼内保持安静,不在教室、楼道内追逐喧哗,上下楼梯靠右行。
2.礼仪目标
(1)穿戴整齐进校园,主动向老师问好。
(2)课上发言先举手,老师提问起立回答。
(3)课间活动讲秩序,遵守游戏规则,不拥挤吵闹,懂得互相礼让。
(4)上下课全体起立,向老师行礼。
(5)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不久,认识能力和识辨能力都比较低,学校需要给一年级的学生制定具体细致的要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年级慢慢深入,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是一生教育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可以说,小学期间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二、抓好起始年级
五一小学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低年级是重中之重,因为对于任何事情而言,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校在对低年级的习惯培养计划中,对习惯培养进行了细化,有劳动习惯、读书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等等,在不同的习惯中再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同时,学校也会组织教师培训,每年暑假期间,新任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参加一年级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期间,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的教师会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新入学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向大家作经验介绍。培训工作思想明确,要求具体,典型引路,形式新颖,帮助新任一年级教师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制订新入学学生的习惯培养计划,树立明确的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培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新任一年级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开始了“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到礼仪,到举止。通过学习理论,加上案例分析的辅助作用,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掌握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在课堂上要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课间遇到老师要敬礼,从小养成尊敬师长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须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犹如建屋的地基,如果打好了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持续下去,从而影响人的一生。
三、关注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我们要求教师把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学科在学期初都要制定符合本学科的习惯养成目标,将其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数学教师在学期初制定了关于认真细心的奖罚制度,以小红花作为鼓励,期末时根据小红花的数量评比出“最细心的小花”。此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年级教师重新修订了课堂常规细则,提出了“课堂常规五要求”,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主动发言、认真作业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针对这些要求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例如针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同学段分别提出了“敢于表达”“妙语连珠”“能言善辩”的要求,这种阶梯式逐层递增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能力。
四、加强专项训练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即刻形成,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坚持开展一系列的专项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认识,践行规范,能够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德育活动的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针对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我们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美好品德,养成良好习惯。例如“扬中华美德,做幸福少年”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三月感恩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社区敬老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尊敬老人、善待老人。每次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开展各类评优活动,诸如“爱心小天使”“志愿服务好队员”“环保小卫士”等,在评选中推优促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完善自我。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更能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指导家庭教育
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在学校,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家长往往十分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常常以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却忽视了习惯的培养,换言之,家长还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指导学生在家庭中的教育,我们把校报、网络、家长信作为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使家长能和学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帮助家长认清培养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了解学校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内容和主要方式,以期对家庭教育有所借鉴。此外,学校定期邀请专家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家长扭转思路,并向家长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开展家庭教育。在多种形式的对话平台中,家长及时了解了学校理念、教育方式,并能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学工作一旦取得家长的支持,就会变得更为容易和高效。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在这一阶段中,了解小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