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多处生长着胡杨。在金秋季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的胡杨是最有特色的,我又一次整理好行头,去那里碰碰运气。
驾着心爱的“宝马”,我不紧不慢地行驶在轮台县的沙漠公路上,眼睛不时地向车窗外搜索着,但却未发现使我激动的景象。这时,我有些心灰意冷,心想,这次可能又是白跑一趟了。
我找了一个维吾尔族饭馆,店主是
个满脸胡子茬,表情丰富的维吾尔族师傅,“想吃什么?吃什么有什么!”他吆喝道。我跟他开了个玩笑,说我想吃胡杨。他却认了真,对我说:“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两三个人也抱不过来的大树,这个时候树叶都黄黄的像金子一样,树底下的沙子像大海一样,不信你去看一下!”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你的老家在哪里?”“尉犁!”“尉犁?!”我匆忙吃过饭,向尉犁进发了。
不知不觉走了近300公里的路程,到达尉犁县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我就出发了。在县城外不远处,我遇到了一个牧羊人。他指点着那“不喝水也死不了的大树”,说就在“罗布人村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驱车直下,县城被我甩在了身后。渐渐地灌木似乎多了起来,再往前走,灌木丛中星星点点地搀杂着几棵小胡杨。这时,我看见了很多用胡杨木搭成的房子和用土坯砌成的院墙,这一定就是“罗布人村寨”!
我把车停在一个古旧的院落旁,院子没有门。我下车在门口用维语喊了一声:“有人吗?”片刻,从房里走出一位维吾尔老者。只见他手里拄着一根拐杖,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风霜雕刻出道道沟壑,显出岁月的沧桑。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他说:“你耍找的地方,离这儿不远,但车去不了,只能步行。我找个人领你去吧。”
就这样,我把摄影包往肩上一背,就和我的向导——一个三十多岁的维吾尔汉子出发了。经过艰苦的跋涉,离胡杨越来越近了,我的心中涌出一种渴望。翻过一个山包,眼前豁然开朗,灌木一丛一簇地与胡杨包围着几个小水潭,水质清冽,倒映着阔大的蓝天与白云。维吾尔族汉子说:“这里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湖,听爷爷说,村寨的人世代靠它打渔为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湖水越来越少,大湖没有了,只剩下这几个涝坝。”
再往前走,我的眼睛开始发亮。我看见远处,有一大片金黄色。这种颜色并不是单纯的黄,而是层层叠叠,有浅有深。浅的几乎透明,而深的又是那么凝重。在风中,这一片丰富且不时变换着的色彩摇曳着,让人不知这种灿烂来自何处。这时,我产生了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我支好相机,掀动快门。我竭力地想留住这一刻,留住胡杨温和而炽热的灿烂。
走进胡杨林,我惊诧于胡杨的苍劲。粗大的树干布满岁月刻痕:虬结的枝桠,不知是何时的飓风让它们倾斜而扭曲地向上攀升。在金秋枝叶的衬映下,有一种厚重和深刻的力度,这种视觉上的>中击,是飘摇的杨柳,秀美的洋槐都无法比拟的。往胡杨林的边缘行进,地上的沙丘逐渐的多了、大了,而那些枯死的胡杨,失去了枝叶,却依然挺立着。干皱的树干,经过风雨的洗礼,已变得有些泛白,残损的枝桠,却依然顽强、歪斜地伸向天空。精神不死,这就是荒原上的胡杨!它失去了生命,却依然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它不卑不媚,这是何等的执拗,何等的骄傲!此景彻底震撼了我,那镜头定格于我的脑际,成了心灵深处永不凋零的葱郁。
胡杨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美誉。据说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胡杨的根,是它枝叶的三倍之多,它深深地根植于大地,风吹不倒,久旱不衰。我忍不住上前触摸它斑痕累累的躯干,不知这一棵千百年前的胡杨,曾经经历了多少苦难。在这些深浅干硬的裂纹中,我能感受到它对严酷环境的抗争及生命的执著。
我知道这一天的拍摄,我所得到的不仅仅是许多感光后的胶片,最大的收获还是我摄取了胡杨的灵魂。
驾着心爱的“宝马”,我不紧不慢地行驶在轮台县的沙漠公路上,眼睛不时地向车窗外搜索着,但却未发现使我激动的景象。这时,我有些心灰意冷,心想,这次可能又是白跑一趟了。
我找了一个维吾尔族饭馆,店主是
个满脸胡子茬,表情丰富的维吾尔族师傅,“想吃什么?吃什么有什么!”他吆喝道。我跟他开了个玩笑,说我想吃胡杨。他却认了真,对我说:“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两三个人也抱不过来的大树,这个时候树叶都黄黄的像金子一样,树底下的沙子像大海一样,不信你去看一下!”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你的老家在哪里?”“尉犁!”“尉犁?!”我匆忙吃过饭,向尉犁进发了。
不知不觉走了近300公里的路程,到达尉犁县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我就出发了。在县城外不远处,我遇到了一个牧羊人。他指点着那“不喝水也死不了的大树”,说就在“罗布人村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驱车直下,县城被我甩在了身后。渐渐地灌木似乎多了起来,再往前走,灌木丛中星星点点地搀杂着几棵小胡杨。这时,我看见了很多用胡杨木搭成的房子和用土坯砌成的院墙,这一定就是“罗布人村寨”!
我把车停在一个古旧的院落旁,院子没有门。我下车在门口用维语喊了一声:“有人吗?”片刻,从房里走出一位维吾尔老者。只见他手里拄着一根拐杖,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风霜雕刻出道道沟壑,显出岁月的沧桑。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他说:“你耍找的地方,离这儿不远,但车去不了,只能步行。我找个人领你去吧。”
就这样,我把摄影包往肩上一背,就和我的向导——一个三十多岁的维吾尔汉子出发了。经过艰苦的跋涉,离胡杨越来越近了,我的心中涌出一种渴望。翻过一个山包,眼前豁然开朗,灌木一丛一簇地与胡杨包围着几个小水潭,水质清冽,倒映着阔大的蓝天与白云。维吾尔族汉子说:“这里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湖,听爷爷说,村寨的人世代靠它打渔为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湖水越来越少,大湖没有了,只剩下这几个涝坝。”
再往前走,我的眼睛开始发亮。我看见远处,有一大片金黄色。这种颜色并不是单纯的黄,而是层层叠叠,有浅有深。浅的几乎透明,而深的又是那么凝重。在风中,这一片丰富且不时变换着的色彩摇曳着,让人不知这种灿烂来自何处。这时,我产生了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我支好相机,掀动快门。我竭力地想留住这一刻,留住胡杨温和而炽热的灿烂。
走进胡杨林,我惊诧于胡杨的苍劲。粗大的树干布满岁月刻痕:虬结的枝桠,不知是何时的飓风让它们倾斜而扭曲地向上攀升。在金秋枝叶的衬映下,有一种厚重和深刻的力度,这种视觉上的>中击,是飘摇的杨柳,秀美的洋槐都无法比拟的。往胡杨林的边缘行进,地上的沙丘逐渐的多了、大了,而那些枯死的胡杨,失去了枝叶,却依然挺立着。干皱的树干,经过风雨的洗礼,已变得有些泛白,残损的枝桠,却依然顽强、歪斜地伸向天空。精神不死,这就是荒原上的胡杨!它失去了生命,却依然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它不卑不媚,这是何等的执拗,何等的骄傲!此景彻底震撼了我,那镜头定格于我的脑际,成了心灵深处永不凋零的葱郁。
胡杨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美誉。据说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胡杨的根,是它枝叶的三倍之多,它深深地根植于大地,风吹不倒,久旱不衰。我忍不住上前触摸它斑痕累累的躯干,不知这一棵千百年前的胡杨,曾经经历了多少苦难。在这些深浅干硬的裂纹中,我能感受到它对严酷环境的抗争及生命的执著。
我知道这一天的拍摄,我所得到的不仅仅是许多感光后的胶片,最大的收获还是我摄取了胡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