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深入探讨慢阻肺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可能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新办法。基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慢阻肺免疫调节剂相关研究证据及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的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提出4条推荐意见:(1)细菌溶解产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生物、化学制剂均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而发挥对慢阻肺的免疫调节作用;(2)针对流感病毒、肺炎球菌感染等进行疫苗接种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降低患者死亡率;(3)他汀类药物及维生素D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阻肺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二者在慢阻肺中的应用证据较少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积累证据;(4)中医药复方及虫草制剂或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本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慢阻肺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实践。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态势,提升早期病灶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有效诊疗方案,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bod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B-MRI)对早期肿瘤病灶检出及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具有巨大优势。WB-MRI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弥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辐射剂量大、软组织分辨率低的缺点,并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排名首位且致死率排名前五的肿瘤,其预后因素复杂。近年来,MRI积极探索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影像学标志物,包括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功能成像、影像组学等诸多参数。研究证实了肿瘤大小及边缘、非肿块样强化、边缘强化、瘤周水肿、背景强化是预后相关的形态学参数;血流动力学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及定量、半定量参数在不同程度上与预后相关;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其衍生技术在乳腺癌预后中显示出巨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侵袭性强,预后极差。其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肿瘤组织内蛋白质、谷氨酸、胺等物质含量的改变。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exchangesaturationtransfer,CEST)是一种依赖于酰胺(-NH)、胺(-NH2)和羟基(-OH)基团中可移动质子和自由水进行化学交换的新型无创性MRI技术,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内蛋白质或多肽中可移动质子含量及pH值的变化。该技术可发现并量化胶质瘤内部分子水平的改变。本文就CEST技术原理及在胶质瘤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分级、
人工智能主要指机器学习,而深度学习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及大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模型建立,而这也使得影像组学得到飞速发展。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方法可以达到对脊柱结构的定位与分割以及脊柱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决策支持、预后预测等一系列综合分析,为脊柱疾病的最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一种常见、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脑水肿是影响TBI病死率和其后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血管源性脑水肿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常规磁共振在鉴别水肿类型和范围方面能力有限。随着磁共振功能序列的日益创新,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在研究TBI后血管源性脑水肿中各有其独特之处。相关研究应用了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等fMRI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
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早期表现。目前尚无有效根治AD的方法。因此,MCI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防或延缓A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MRI影像组学以非侵入性方式高通量提取和分析MCI患者影像图像特征,提供更多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信息,进而指导临床进行精准诊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影像组学概念、MRI影像组学在MCI诊断、分类及进展预测中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高压注射伤是一种严重的复合型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为创口小、症状轻微,然而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清创处理,可导致截肢的发生。运用影像学技术可以对高压注射伤导致的注射异物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评估,包括异物的扩散情况、软组织侵袭范围、感染及血运情况,为了进一步阐述各类成像技术和高压注射损伤导致组织的受损情况的关系,笔者对X线、CT、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技术在高压注射损伤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非运动症状中较常见的类型,帕金森病伴抑郁(depressioninParkinson'sdisease,DPD)可加重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降低预后。因此,DPD的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对改善病情、缓解其他症状恶化具有重要意义。但DPD症状易与PD其他症状重叠,临床诊疗中不易发现。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谱成像、高角分辨率扩散成像可客观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改变;此外,影像组学通过提取病变的影像特征,
MRI对肝脏疾病的检出与诊断具备重要作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能被正常肝细胞特异性摄取,而功能受损的肝细胞摄取减少,这一特性使其不仅可以获得整体肝脏功能信息,在节段性肝功能的评估方面更加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肝胆特异性对比剂MRI的原理,并就其在肝脏弥漫性疾病如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肝缺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及其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在肝功能评估的应用进行综述。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癌症相关的主要死因之一。无创的精确诊断和评估,是制订最佳诊疗方案的基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特别是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为影像学与胃癌临床诊疗的学科交叉带来新的研究热点。如今,AI技术能够将影像图像转换为海量的影像组学数据,已广泛应用于胃癌影像学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地回顾了AI技术应用在胃癌影像学研究的技术步骤、临床应用,提出研究中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