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学习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基础进行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14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结合的教学策略,优化数学教学效果。从个体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间段,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教学内容展示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让数学知识具有真实感;其次,教师在设计题目和问题时要生活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给出的问题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最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要生活化,即要有生活实际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乘法的估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和1位数相乘的估算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和变式,让学生明白为何要估算、如何进行估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联系生活的情景:大家约定一起在周末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门票的价格是5元/人,一共有29人,大家身上所有的钱一共是160元,请问这些钱足够所有的学生都进去动物园吗?学生会使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得出答案:所有人进入动物园需要的总金额为29*5=145元,小于160元,所以大家都可以进去。教师可以指出如果不用纸笔计算,还有什么更快的解决方法吗?此时可以引导学生:29人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约等于30人呢?等学生学会估算之后,又提出问题:此时加进来5位学生,总人数变成了34人,钱还够所有人进去嗎?还能将其约等于30人吗?通过这个提问,除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概念和应用之外,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解决问题要学会灵活思考。
二、注重师生互动,构建动态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教学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对于构建动态课堂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动态生成民主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互动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大胆创新,教师要不断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动态课堂。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学生积极回答:衣服架、道路上的礼让路标、七巧板、面包……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学生画出了不同形状的图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彩笔、三角板、尺子等学具,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你能通过移动其中一条变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吗?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很快摆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几种图形,并裁剪下来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什么?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积极回答:“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种三角形的角的度数不相同”“三条边的长度不同”“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在浅显处追问,提高学生认识
受年龄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常常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无法从本质上把握数学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数学知识,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现有认知和思维水平为基础进行追问,步步逼近问题本质,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提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时,只需要看个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却需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呢?”此时,能回答上来的学生寥寥无几。然后,教师安排了“拨算珠”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把固定数量的珠子分成多份,一份的数量代表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然后组成数字(四个小组的珠子个数分别为4、6、7、9)。通过“拨算珠”活动学生发现,用4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不是3的倍数,用6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用7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不是3的倍数,用9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如果珠子的数量是3的倍数,那么珠子组成的数字就是3的倍数;否则不是3的倍数。”教师再次追问:“珠子的个数代表了什么?”学生答:“珠子的个数就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要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理解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基础能力,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获得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为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沙得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33-34.
[2]马金花.找准问题,因人施策,助推小班化教学效果不断深化——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13-14.
[3]沈静亚.浅谈如何通过游戏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教育界,2020(38):81-82.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14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结合的教学策略,优化数学教学效果。从个体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间段,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教学内容展示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让数学知识具有真实感;其次,教师在设计题目和问题时要生活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给出的问题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最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要生活化,即要有生活实际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乘法的估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和1位数相乘的估算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和变式,让学生明白为何要估算、如何进行估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联系生活的情景:大家约定一起在周末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门票的价格是5元/人,一共有29人,大家身上所有的钱一共是160元,请问这些钱足够所有的学生都进去动物园吗?学生会使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得出答案:所有人进入动物园需要的总金额为29*5=145元,小于160元,所以大家都可以进去。教师可以指出如果不用纸笔计算,还有什么更快的解决方法吗?此时可以引导学生:29人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约等于30人呢?等学生学会估算之后,又提出问题:此时加进来5位学生,总人数变成了34人,钱还够所有人进去嗎?还能将其约等于30人吗?通过这个提问,除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概念和应用之外,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解决问题要学会灵活思考。
二、注重师生互动,构建动态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教学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对于构建动态课堂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动态生成民主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互动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大胆创新,教师要不断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动态课堂。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学生积极回答:衣服架、道路上的礼让路标、七巧板、面包……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学生画出了不同形状的图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彩笔、三角板、尺子等学具,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你能通过移动其中一条变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吗?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很快摆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几种图形,并裁剪下来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什么?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积极回答:“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种三角形的角的度数不相同”“三条边的长度不同”“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在浅显处追问,提高学生认识
受年龄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常常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无法从本质上把握数学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数学知识,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现有认知和思维水平为基础进行追问,步步逼近问题本质,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提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时,只需要看个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却需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呢?”此时,能回答上来的学生寥寥无几。然后,教师安排了“拨算珠”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把固定数量的珠子分成多份,一份的数量代表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然后组成数字(四个小组的珠子个数分别为4、6、7、9)。通过“拨算珠”活动学生发现,用4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不是3的倍数,用6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用7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不是3的倍数,用9个珠子组成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如果珠子的数量是3的倍数,那么珠子组成的数字就是3的倍数;否则不是3的倍数。”教师再次追问:“珠子的个数代表了什么?”学生答:“珠子的个数就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要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理解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基础能力,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获得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为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沙得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33-34.
[2]马金花.找准问题,因人施策,助推小班化教学效果不断深化——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13-14.
[3]沈静亚.浅谈如何通过游戏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教育界,2020(3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