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引入一些新奇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用纸杯能烧开水吗?这些新奇的实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再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适时进行点拨和分析,最后作出总结,实现了“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创设赏心悦目的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电功率”一节时,笔者先提出问题:“夏天用电高峰时,家里的电灯会变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二、趣味实验,培养兴趣
1.设计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能起到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来导入新课,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到物理学习的环境中去。例如在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笔者让学生做了下面这个小实验:用水淋湿一块棉布条,在棉布条的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把布条展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然后让学生观察有趣的实验现象: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但棉布条却没有烧焦。实验的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在学生急切想知道原因时,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物理的殿堂。
2.设计趣味性实验,讲解新课
在新课的讲解中,做几个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笔者做了下面这个实验:拿出两个酒瓶和一张100元的纸币,把两只酒瓶口对口地竖直放置,并把钱放在两个瓶口之间。问学生:“如何把钱取出来而不碰倒酒瓶?”学生们跃跃欲试。在活跃的气氛下讲解物理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角色。
3.设计趣味性实验,巩固知识
在巩固知识时,做实验的效果往往比做试卷的效果要好。因此,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如复习“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时,笔者出示了一副没有叶子的树的画,对学生说:“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不用胶水和浆糊,能不能给树配上绿叶和红花?”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动手实验后,笔者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靠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花和叶子都被吸附在画上了。这个实验让学生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一内容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期望的复习效果。
三、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笔者尽量避免“说教式”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满足他们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在课余活动中,笔者还会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多思考、多想办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第三中学)
1.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引入一些新奇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用纸杯能烧开水吗?这些新奇的实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再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适时进行点拨和分析,最后作出总结,实现了“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创设赏心悦目的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电功率”一节时,笔者先提出问题:“夏天用电高峰时,家里的电灯会变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二、趣味实验,培养兴趣
1.设计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能起到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来导入新课,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到物理学习的环境中去。例如在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笔者让学生做了下面这个小实验:用水淋湿一块棉布条,在棉布条的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把布条展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然后让学生观察有趣的实验现象: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但棉布条却没有烧焦。实验的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在学生急切想知道原因时,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物理的殿堂。
2.设计趣味性实验,讲解新课
在新课的讲解中,做几个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笔者做了下面这个实验:拿出两个酒瓶和一张100元的纸币,把两只酒瓶口对口地竖直放置,并把钱放在两个瓶口之间。问学生:“如何把钱取出来而不碰倒酒瓶?”学生们跃跃欲试。在活跃的气氛下讲解物理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角色。
3.设计趣味性实验,巩固知识
在巩固知识时,做实验的效果往往比做试卷的效果要好。因此,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如复习“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时,笔者出示了一副没有叶子的树的画,对学生说:“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不用胶水和浆糊,能不能给树配上绿叶和红花?”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动手实验后,笔者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靠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花和叶子都被吸附在画上了。这个实验让学生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一内容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期望的复习效果。
三、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笔者尽量避免“说教式”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满足他们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在课余活动中,笔者还会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多思考、多想办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