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楹联的释义谈“三界庙”文化内涵的异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57868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忻城土司衙署建筑构成之一的三界庙的楹联释义为切入角度,从多个方面详细地论证了三界庙应为道观而非佛庙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楹联释义 三界庙 文化内涵 异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位于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厢镇中和街南巷翠屏山下、距莫土司衙署约150米的三界庙,建筑恢弘、典雅、考究,是衙署建筑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忻城土司文化研究的重要考据。题于大门的那幅楹联,以其工稳精美的形式和奇特的构思格外引人注意,其联为:
  三界庆云朝朝朝朝朝朝散朝朝朝散朝朝庆云朝三界;
  芝江春水长长长长长长流长长长流长长春水长芝江。
  我们就以此联为据,细考“三界庙”文化内涵的异化。
  
  一 据史志文献楹联考
  
  1 楹联释义
  对此联,黄汝迪、黄雪梅在《广西忻城土司诗文选注》中给予注解和说明:
  “庆云:五色云,也作‘景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汉书·礼乐志·郊祀歌》:‘甘露降,庆云集。’又《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庆云。喜气也。’朝:一读‘cháo巢’,向,面对着,朝见;一读‘zhāo昭’,早晨。
  芝江:即彩江,又名清水河。长:一读‘zhǎng掌’,增加升高,与‘消’、‘退’相对;一读‘cháng常’,距离大,跟‘短’相对。”
  按道家之说,远古时代有柏鉴为轩辕帝大帅,征伐蚩尤,曾有功勋,不幸被火器打入北海,千年不得出劫。后得姜子牙封神,敕封柏鉴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列为诸神之首而敬之。据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编纂的《庆远府志》载:
  “三界‘姓冯,字克利,(广西贵县人),常入龙山采樵,遇仙得授无缝天衣丹药归,起疾承救患难,多灵验,后为神,敕封游天得道三界。”
  楹联写三界庙充满着祥瑞之气,景云飘渺,若烟非烟,若云非云,宛如仙境,似见神仙中人(三界)容貌端美、神志飘逸的形象,令人可敬可爱。芝江两岸的黎民百姓正在托三界神之福,受三界神的滋润,如同芝江的春水滋润两岸的土地,草木欣欣向荣,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民安物阜。楹联中,利用‘朝’(cháo)字与‘朝’(zhāo)字同形异音异义、‘长’(zhǎng)字与‘长’(cháng)字同形异音异义的特点,组成对仗工整的长联,表达上述的深刻含义,平添许多色彩和情趣。”
  据此,这幅楹联可断为:
  三界庆云朝(zhāo)朝(zhāo)朝(cháo){停顿}
  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散{停顿}
  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散{停顿}
  朝(zhāo)朝(zhāo)庆云朝(cháo)三界;
  
  芝江春水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停顿}
  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流{停顿}
  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流{停顿}
  长(cháng)长(cháng)春水长(zhǎng)芝江。
  为了强化所要表达的那种循环往复、永无止息、生生不息、运行无已的恒远状态,作者在两联的中间,巧妙地运用了叠意重复的表现手法。
  从楹联意境和人文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可对其解释加以一定的润饰化处理:
  朝(zhāo),可采用《辞源》中“一日”的释义。“朝(zhāo)朝(zhāo)”可释为“日日,每日,每天,天天”,表频率。朝(cháo),可采用《辞源》中“聚会”的释义,表示庆云聚合缭绕的状态。
  同样,长(cháng),可采用《辞源》中“经常”的释义。“长(cháng)长(cháng)”可释为“常常,永久不竭”,表频率。长(zhǎng),可采用《辞源》中“生长、增长”的释义,或者《中华大字典》中的“滋生也”的释义,表示春水源源不绝滋长流动的状态。
  那么,这幅楹联又可具体释为:
  三界庙每天都有五色祥云聚合缭绕。(祥云)变幻聚散,变幻聚散。祥云每天都会聚合缭绕三界庙。
  芝江的春水,丰盈不竭地滋生流动。川流不息,川流不息。丰盈不竭的春水,滋生流动在芝江。
  由这样一个通俗的释意,我们容易更好地体会到:这幅楹联,可谓是将当时的人们对三界之神虔诚寄予的恒久与变幻、生生与不息、祥和与灵动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其实,如此的祥瑞安泰、永无止息,正是当时的人们祈望能够从三届之神那里获得长生和消除病疾之护佑的现实心理反映,正是人们对于人类生命的美好寄予和衷心祈愿。而这样的一种愿望,也正是十分典型的中国道家长生思想在中国文化心理领域里的明显表征。
  2 楹联背景人物考
  据《庆远府志》载:三界“姓冯,字克利,(广西贵县人),常入龙山采樵,遇仙得授无缝天衣丹药归,起疾承救患难,多灵验,后为神,敕封游天得道三界。”“以丹药救人病疾”,后得为“神”且被“敕封为游天得道三界”。这些信息无一例外都表明了三界确实是特征鲜明、无可置疑的道教之神。
  3 楹联建筑历史考
  对此,我们不妨再看看这幅楹联中所包含的其它信息。
  对“庆云”,黄汝迪的注释十分精当。“甘露降,庆云集”,具体见于《郊祀歌》之《后皇》。依照中国古代行文习惯和语用特征,“庆云”,正是与“甘露”相对应的祥瑞。《天文志》中更明示其为“喜气也。”可见,“庆云”在中国古人心目中,无疑就是一种抽象存在的、能福荫人类的祥瑞之气。
  《汉书·礼乐志》中的“郊礼歌”,是一组十分典型的祭告天地之神的乐章。
  一方面,它反映了汉武帝时代的文治武功:如“海内安宁,兴文偃武”(《帝临》)、“灭除凶灾……九夷宾将”《惟泰元》。另一方面,它更突出表现了汉武帝本人十分热衷于追求长生的思想:如“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朝陇首·元狩元年行幸雍获白麟作》)就很典型地体现了汉武帝想借助天马、白麟到达仙界昆仑、蓬莱的思想。而“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象载瑜·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则更为直白地表达了这个一代帝王对于长生不死的无比渴望。
  其实,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心结,在秦始皇时代已如火如荼地渗透到了郊祀祭典之中。
  《汉书·郊祀志上》载:“(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秦功业。于是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祠,席用苴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黜儒生……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既黜,不得与封禅,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及秦始皇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始皇如恐弗及,使人赍童男女入海求之……”可见,秦始皇本是以称颂功业为初衷的封禅泰山,不仅因儒生之议“难施用”而“黜儒生”,而且公然“东游海上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礼祀祭典的重心显然发生了重大偏移:在其中,追求长生已经成为可以与称颂功业并驾齐驱的核心主题。
  于此,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书·郊祀志上》载:“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祠社皆可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为了追求长生,汉武帝可谓是费尽了周章,不仅体现在郊祀祭典的礼神内涵和派遣大批人众去海上寻求仙人的活动之中,也充分体现在当时的宫殿建筑之中。
  《汉书·郊祀志下》载:“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不数年,他再次大兴土木:“上还,以柏梁灾故,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勇之乃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其北治大池……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关于神明台,《三辅黄图》有更为详细的记载:“神明台,《汉书》曰:‘建章有神明台。’《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何清谷注为:“神明台在建章宫前殿西北,是武帝祭祀仙人的场所……颜师古注引《汉宫阁疏》云:‘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置九天道士百人。’《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四《居处部》、《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引《汉宫殿名》,均与颜注同……”
  《三辅黄图》又载:“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望仙台、望仙观,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
  可见,为了招致神人、获得长生,汉武帝在宫殿建筑方面真是用心良苦。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代英主,却在个人追求长生、希求成仙的思想领域里,为道教长生思想留下了可以长足发展的空间,并被后世一些帝王加以传承,在唐玄宗和明代不少帝王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而在郊祀典礼、寻仙活动、炼丹行为之外,宫观建筑也成为人神沟通的重要处所和重要途径。
  三界庙的前身,无论是从命名还是从修建的初衷而言,也都涂上了正宗的尊奉道教的色彩。据载:三界庙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第六任土官莫镇威所建,原名三清观。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年)末任土官莫绳武率众重修,后称三界庙。
  “三清观”,正是典型的道教建筑名称。道家认为:人天之外有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均为神仙居住的仙境。这种观念在中国渊源甚早。《三辅黄图》有载:“《华山记》及《三辅旧事》云:‘昔有《太元真人茅盈内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乃于华山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可见,在秦始皇时代,就有反映茅、茅盈曾祖孙二人先后驾龙上升入于太清仙界的民谣故事了。
  而“观”,也是典型的道教建筑称名。《三辅黄图》载:“观:汉博士刘熹《释名》曰:‘观,观也,于上观望也。’”(何清谷注释:“陈直曰:刘熹当作刘熙,注文所引见《释名》卷五《释宫室》。”)并对汉武帝时建造的飞廉、益寿、延寿馆等作了详细说明:“飞廉观,在上林,武帝元封二年作。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武帝命以铜铸置观上,因以为名。”班固《汉武故事》曰:“公孙卿言神人见于东莱山,欲见天子。上于是幸缑氏,登东莱,留数日,无所见,惟见大人迹。上怒公孙卿之无应,卿惧诛,乃因卫青白上云:‘仙人可见,而上往遽,以故不相值。今陛下可为观于缑氏,则神人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不极高显,神终不降也。于是上于长安作飞廉观,高四十丈,于甘泉作益延寿观,亦如之。’……”
  何清谷又对“飞廉观”作了以下注释:“《汉书》卷六《武帝纪》: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东巡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此观亦为武帝求仙之所。” “《汉书》卷二十五《郊祀志》云:‘……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桂疑衍)馆……’”对“益延寿观”作了以下注释:“原无‘益’字,惟陈直本补‘益’字。陈直曰:‘《秦汉瓦当文字》卷一第十四页,有“益延寿”瓦,当为益延寿观之物。颜师古分解为‘益寿’、‘延寿’二馆名,非是。’清谷按:《玉海》卷一百五十六《宫室》引《括地志》云:益延寿馆‘在雍州云阳县西北八十一里,通天台西八十步。’”
  据此可知:虽然在细节上,《三辅黄图》所引的《汉武故事》与《汉书·郊祀志下》所载有所出入,汉武帝时所建的一些宫观在历史上有被误称的情况,但是就汉武帝时修建飞廉观、益延寿观的目的是为了招致和沟通神人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建筑,正是汉武帝追求长生思想的又一种体现形式。
  以上种种信息表明:前身为明代“三清观”的“三界庙”,当是比较典型的道教建筑。黄汝迪先生所给予的楹联释义是比较精准的。
  
  二 “三界庙”的异化
  
  1 楹联释义的民间说法
  关于楹联的解释,笔者实地考察,从庙中的售香人那里,却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她对这幅楹联的音顿与黄汝迪先生给出的完全一致。可是,她对这幅楹联的解释却与黄汝迪先生的解释有着本质的差别,集中体现为对于“庆云”的解释。她说:“庆云,指的是来庙里求神拜佛的人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多。”若据其解释,则这幅楹联上联的意思就是:每天来三界庙里求神拜佛的人像云一样多。(人们)每天都来朝拜,而后散去。每天朝拜,而后散去。每天,都有像云一样多的人来三界庙求神拜佛。
  这样的释义不仅毫无根据,而且大大混淆了求佛与求仙的根本内涵。笔者并没有对忻城当地居民就此释义加以一个普遍性的调查,不敢妄论她所给予我们的这种释义在忻城地界的代表性如何。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呆在三界庙里的售香人,她显然比庙宇之外的忻城人民对这幅楹联的了解相对深入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她的释义也可以作为一种忻城当地人对这幅楹联的另外一种理解来看待,似乎并不为过。
  而黄汝迪先生,是与忻城莫氏土司家族颇有渊源,且对忻城土司文化研究卓有成效的一位学人。他的释义毋庸置疑也代表了一种观点。
  且不以学问高低取舍,仅仅从三界庙的前身为三清观,而且三界庙供奉的主角乃是“悬壶济世并因此而得道成仙”的“冯克利”而言,笔者就笃定赞同黄汝迪先生的这一真正吻合道教本质的释义。
  2 “三界庙”身份的异化
  考量为何会在忻城民众中间出现了对这幅楹联的另外一种理解,这恐怕与当今三界庙的身份紊乱难脱干系。
  一进入三界庙,就发现影壁墙上书写了一个特大的“佛”字。笔者见此先就生了疑问:既是供奉药神之庙,何以又书一个“佛”字呢?经过了解,方知是后来所题。或许正因如此,才进一步导致了三界庙的文化内涵的异化,进一步导致了三界庙究竟是道教之观还是佛教之庙的身份定位的紊乱;或许,庙里售香人的解释与此也不无关系。
  究竟是此种解释的出现在前,还是佛字的书写在前,已殊难考索。但三界庙应为道观而非佛庙却可以给予认定。这幅楹联也应以黄汝迪先生的释义为且当。
  至于“三界庙”具体自何时改变了它清白的道观身份而与敬佛礼佛相混淆,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尚有待于学界对此有更为深入的一系列研究来给予解决。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经费资助(200805
  MS103)。
  
  参考文献:
  [1] 黄汝迪、黄雪梅:《广西忻城土司诗文选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2]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
  [3] 《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78年。
  [4] (汉)班固,赵一生点校:《汉书》,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5] 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
  
  作者简介:董灵超,女,1975—,河南舞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工作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草长莺飞·春 听,那轰隆隆的雷声像是敲着战鼓,唤醒万物,花儿扬起头,小草伸懒腰,慢慢拱出地面,脸上还挂着昌莹的露珠。太阳悄悄拨开云雾,露出它红扑扑脸蛋。 The grass grow
当我们回顾反思新中国法制建设史,总结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前苏联法学和法制对中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与前苏联经历过从情同手足的兄
2009年12月3日下午,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应邀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给南京教育系统1000多人作了题为《中外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发展》的演讲。他从一个文化学者的视角反思文化,观照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腔内取石术疗效及并发尿源性毒血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7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以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
民间组织的自我实验  6年前,湖北襄阳的李秀桦、张玉涛和邵爱民3个彼此并不熟悉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他们决定以“捡拾”和传播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为己任,成立了“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之后,他们开始了对襄阳地区古山寨、古民居、古法造纸、老河口木版年画等的探访和记录,几年间,“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也从最初的3个人壮大到几十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城市变迁、保护文化遗产。  像邵爱民
有机构预计,2011年西安国内游人数将较2010年增长25%以上;餐饮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22%~25%,其中,大型餐饮企业的增速有望超过45%;而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较2010年同比增长22%~23
刘云山同志指出,过去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二
想起那只狗,我就会想起“阴险”二字。在我眼里,那只叫“卡卡”的狗简直就是一个无赖、地痞、流氓。它对我所做的那些事,简直就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要知道,我最珍爱的
孤独是窗外的一抹深蓝的夜色。泡一杯淡淡的茶,一朵茶叶骤然对我绽放整个雨季的清香你依然撑着那把诗意的小伞,轻轻地在我记忆长长的雨巷里,黄昏或夜晚,你款款的溅亮声的足音
当代西方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詹姆逊的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经近三十年,传播的议题主要涉及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全球化研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