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获取其它新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先学精心 耐心 用心
小学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我采用了“两先两后学导法”的教学模式。所谓“两先两后学导法”是指“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学练在先,教导在后,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落脚点。老师教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把握教材轮廓,提前对知识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师生再共同探究、解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获取其它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先学”的做法:
1布置自学要精心
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那么上课时,他们就不可以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开每一节新课前,我都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等,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预习题。要求每个学生在开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如查阅工具书、询问长辈、上网查找等方式去寻找有关预习题的答案,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教给学生的自学方法:①把文章多读几遍,领会课文大意;②在读完一遍课文后,马上了解短文后面的练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进行仔细的斟酌,完成练习;③结合老师出示的预习题再读课文,尽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例如,我在教《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时,我先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了五条问题。让学生使用刚教给他们的自学方法去完成。在实施这一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时间,自己动手、动脑,大胆探索,亲自完成预习题。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2指导自学要耐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想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他们的自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只做一个导演者,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凡是在课堂上自学的,我做到三个“放”:①学生能自己得出问题答案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解决;②学生通过思考能得出问题答案的,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解决;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能得出答案的,教师还是放手让学生解决。多留给学生自学时间。指导学生在学习使用拼、读、圈、划、查、练等方法完成好预习题。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这篇课文读几遍,圈出不懂的生字词:辩斗、去、盘盂、探汤等;再查字典或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进行理解,然后完成预习题和课后习题。假如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去探索获取知识。讨论的方法有两种:①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来回巡视,也可参与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小组中去,适当进行点拨、启发、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②集体讨论。即组织全体学生集体探讨,讨论中,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请较聪明的同学帮助解决。把课堂这一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表达。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为他们提高展示自己的舞台,能增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讨论上来,对感兴趣的话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仍有疑难的,学生学了也不能解决的,老师就要教了,指导学生如何寻找结论,明确思考的方向。在课堂自学指导中,老师要做到有张有弛,有放有收。
3课后自学要用心
记得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现在小学课堂学习时间只有40分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巩固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杆猎枪”,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学会猎取、学会创造。在指导课后自学时可以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方法,设计出贴切的或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知识延伸向更深、更广的空问,将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谈认识、说感受、写心得。这样,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新课前,让学生坚持“先学”,在“先学”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老师讲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扫清一些障碍,以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既可以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动地位,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先学”是调动学生在教师讲授课前自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变为学习自学。也是激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新尝试。这样,如果教师善于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得,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先学精心 耐心 用心
小学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我采用了“两先两后学导法”的教学模式。所谓“两先两后学导法”是指“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学练在先,教导在后,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落脚点。老师教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把握教材轮廓,提前对知识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师生再共同探究、解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获取其它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先学”的做法:
1布置自学要精心
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那么上课时,他们就不可以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开每一节新课前,我都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等,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预习题。要求每个学生在开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如查阅工具书、询问长辈、上网查找等方式去寻找有关预习题的答案,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教给学生的自学方法:①把文章多读几遍,领会课文大意;②在读完一遍课文后,马上了解短文后面的练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进行仔细的斟酌,完成练习;③结合老师出示的预习题再读课文,尽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例如,我在教《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时,我先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了五条问题。让学生使用刚教给他们的自学方法去完成。在实施这一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时间,自己动手、动脑,大胆探索,亲自完成预习题。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2指导自学要耐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想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他们的自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只做一个导演者,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凡是在课堂上自学的,我做到三个“放”:①学生能自己得出问题答案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解决;②学生通过思考能得出问题答案的,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解决;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能得出答案的,教师还是放手让学生解决。多留给学生自学时间。指导学生在学习使用拼、读、圈、划、查、练等方法完成好预习题。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这篇课文读几遍,圈出不懂的生字词:辩斗、去、盘盂、探汤等;再查字典或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进行理解,然后完成预习题和课后习题。假如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去探索获取知识。讨论的方法有两种:①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来回巡视,也可参与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小组中去,适当进行点拨、启发、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②集体讨论。即组织全体学生集体探讨,讨论中,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请较聪明的同学帮助解决。把课堂这一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表达。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为他们提高展示自己的舞台,能增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讨论上来,对感兴趣的话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果仍有疑难的,学生学了也不能解决的,老师就要教了,指导学生如何寻找结论,明确思考的方向。在课堂自学指导中,老师要做到有张有弛,有放有收。
3课后自学要用心
记得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现在小学课堂学习时间只有40分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巩固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杆猎枪”,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学会猎取、学会创造。在指导课后自学时可以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方法,设计出贴切的或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知识延伸向更深、更广的空问,将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谈认识、说感受、写心得。这样,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新课前,让学生坚持“先学”,在“先学”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老师讲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扫清一些障碍,以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既可以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动地位,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先学”是调动学生在教师讲授课前自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变为学习自学。也是激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新尝试。这样,如果教师善于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得,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