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光灯·文题呈现】
写作如淘金,有了矿砂才有可能淘得金子;写作如琢玉,有了璞玉才有可能雕琢成精美的玉石。中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就需要广泛积累写作素材,精细加工,然后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请你以“感动就在身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协奏曲·拨云见日】
一、广泛地占有材料
写好文章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矿砂和璞玉。向生活取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广阔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是选材的原点。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才是最美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关注当下的生活,善于撷取生活的浪花。“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必空手而回”。生活看似平淡,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下,那一草一木,那小桥流水,那清风明月,无不蕴含着美的神韵。
从书籍、影视、新闻、网络中汲取写作的素材。这些材料中蕴含着大量我们可以引用或者借鉴的材料。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听顾客们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部书就是在大量听取别人的故事的基础上来创作完成的。我们平时也要注意搜集一些比较有趣或者比较有意义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二、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
拥有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就需要认真选择、甄别。叶圣陶曾经说过:“把所有的材料逐步审查,而以是否与总旨一致为标准,这时候自然知所去取。于是检定一致的、必要的,去掉不一致的、不切用的,或者还补充上遗漏的、不容少的,这就是剪裁的工夫。”
选材要尽量典型,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除典型外,新颖和生动也是选材时应追求的目标。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文章紧紧扣住母亲勤劳一生这一主线选择材料,母亲不仅整日劳作、聪明能干,尤其可贵的是她任劳任怨,而且同情穷苦的人。
三、精选材料细加工
选好材料,还要对其进行加工,使其更完整、更集中,突出材料的亮点。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崇高品质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作者抓住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最能展现藤野先生伟大精神的事件进行精细加工,“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修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用细节更加凸显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写作如淘金,有了矿砂才有可能淘得金子;写作如琢玉,有了璞玉才有可能雕琢成精美的玉石。中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就需要广泛积累写作素材,精细加工,然后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请你以“感动就在身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协奏曲·拨云见日】
一、广泛地占有材料
写好文章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矿砂和璞玉。向生活取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广阔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是选材的原点。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也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才是最美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关注当下的生活,善于撷取生活的浪花。“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必空手而回”。生活看似平淡,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下,那一草一木,那小桥流水,那清风明月,无不蕴含着美的神韵。
从书籍、影视、新闻、网络中汲取写作的素材。这些材料中蕴含着大量我们可以引用或者借鉴的材料。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听顾客们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部书就是在大量听取别人的故事的基础上来创作完成的。我们平时也要注意搜集一些比较有趣或者比较有意义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二、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
拥有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就需要认真选择、甄别。叶圣陶曾经说过:“把所有的材料逐步审查,而以是否与总旨一致为标准,这时候自然知所去取。于是检定一致的、必要的,去掉不一致的、不切用的,或者还补充上遗漏的、不容少的,这就是剪裁的工夫。”
选材要尽量典型,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除典型外,新颖和生动也是选材时应追求的目标。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文章紧紧扣住母亲勤劳一生这一主线选择材料,母亲不仅整日劳作、聪明能干,尤其可贵的是她任劳任怨,而且同情穷苦的人。
三、精选材料细加工
选好材料,还要对其进行加工,使其更完整、更集中,突出材料的亮点。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崇高品质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作者抓住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最能展现藤野先生伟大精神的事件进行精细加工,“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修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用细节更加凸显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