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印象记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红树林,我记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传说,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了,在南部的深海中,潜伏着一只乌龟,吸取天地精华之后修炼成精,没事时就爱到海上冒泡,刮起狂风巨浪,把住在海边的渔民搅得永无宁日,没法生活下去。天后娘娘见此情景,派遣天兵天将抓拿龟精,并从自己头上拔下几根青丝,玉指一弹,几根青丝立刻幻化成红树林,在海面上平铺开来,蔓延得越来越广,从此一望无际的红树木便成了海洋的守护神,再大的风浪在它面前也得退避三舍。
  怀揣这样一个美丽传说,我们踏上了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的寻访之路。
  原以为会看到成片火烧云般的红色树林,不曾想,车子驶近口岸,跳进眼底的却是盈盈欲滴的绿。一片又一片的绿洲,就像电影里爱德华剪刀手的杰作,整整齐齐,密密匝匝地箍在一起,簇拥在蓝天白云之下,酣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惊奇、震撼、感动,如山泉一般从心底不断涌上来,一切源于,在这个不起眼的佳洲岛上竟有幸窥见这些成群结队的绿色海妖,在毗邻广袤大海的漳江口岸竟会与如此壮丽的奇观相遇。搭上简易的渔船,一排排供游客的座椅,没有扶手,人随着船的起伏不定而前后左右摇摆。掌舵的船夫是一个有着黝黑皮肤的退役老船员,他爽朗的笑声在烈日下盘旋,他娓娓道来的话颠覆和修正了我此前对红树木的认识。红树林,不是指树叶或树干是红色的,而是组成红树林的植物是红树科,拿小刀割开树皮,植物就会在空气中氧化,容易呈现红色,所以取名红树林。红树林的种子生命力相当旺盛,它们从母体身上脱落下来,有的直插入淤泥中,茁壮成长,有些种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在海上漂泊数天甚至數个月,直至遇到适合自己的泥土才会驻足停步,然后一头扎根下去,繁衍不息。
  潮涨潮落自有时,我们的船越往绿洲驶入,河道的水越来越少,已经开始退潮了。这片树林在阵阵鸟鸣声中苏醒,微风轻撩,摇摆起伏,一如聚光灯下的舞女,随着海水的落幕,毫不保留地把优美的身姿展示出来。木榄、秋茄、桐花树相约一起,在海天铸就的舞台上纷纷上场。他们的根系渐渐裸露出淤泥,盘根错节,如蟠龙相缠绕,清晰可见,与泥土相守相依,不离不弃,根深蒂固,坚不可摧,时时刻刻向世人展示其坚忍不拔的强大生命力。生长得如此繁盛的红树林果然没有辜负传说里天后娘娘的良苦用心啊。这样的根系,任凭再大的风暴,再大的海啸,也不得不收敛起嚣张的气焰,折戟沉沙,遁于无形。此时,众多虾兵蟹将们也纷纷亮相登场,在淤泥中左冲右突,捣碎一地夕阳,留下复杂难解的天文图案。
  显然,船的颠簸已经无法阻止一颗颗好奇的心,我们努力地挪着碎步到了船头,企图与红树木近距离地亲近。从眼前晃过可爱的鸟巢,一个个悬挂在树杈之间,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嗷嗷待哺的幼雏,伸长了脖子,等待母亲的归来。还有一些鸟巢,树叶遮掩下,几颗鸟蛋安静地躺在巢内,破壳的时机指日可待。到底是红树林呵护着这些小精灵们,还是小精灵们造就了红树林的生态福地,已经很难说得清了。
  马达声突突的声响渐熄,船夫趁机点燃了一根烟,船儿悠悠地在河道上闲庭漫步。就在我们的前头,比我们早出发半个小时的另一艘船停在河道的正中央,由于没来得及掉转方向盘,被淤泥给团团抱住,左右动弹不得。船夫把我们乘坐的船儿拉直,快速地向另一艘船靠近,突突突,马达一再加速,用自己的船头用力撞向对方的船头,立刻化解了另一艘船的搁浅之困。这种事情在河道上是经常碰到的,要想脱离困境还得依靠同行的帮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尽管这些船夫们为了生计在岸上拉客抢生意争红了眼,可在明净疏密的红树林里,他们能生发出兄弟般的情谊,遇到困难配合默契,互助共济,共度难关。
  在这里,人与自然、科技与生灵并行不悖,相息相生,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带动了旅游的发展,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也助推当地政府加大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多重的共赢使得这得天独厚的红树林,永葆欣欣向荣、和谐相处的美丽映象。
  置身于红树林中央,举目眺望天际,一辆开往远方的白色动车正缓缓爬行在红树林树梢末端,交叉在一行白鹭之中,这情境仿佛绣娘的巧手在树梢上增添的滚动花边,俏丽无比。
其他文献
人,若略微上点年纪,不可太久不见。  常常相见,便不会有什么特别不同的感受,若太久不见,便会有许多惊讶的发现,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唉,老了!  此感慨,始于若干年前。  一日路遇一老人,约摸八十上下年纪,拄杖而行,其行动不便明显是大病后遗症所致。老人头发稀疏发白,仍一丝不苟地向后梳理着,浑身上下收拾利索,显得精神矍铄。但与其自己的往日相比,已显非常不济。  这位老人,我颇有印象,在我年幼时,他是邻居
期刊
我提着梦影在走  其实不过 是在染缸里又走了一回  其实 裁缝也在云想花想  画饼画不成的圆月  我提着一只鹿腾空而越  邮电已成电邮  无信一身轻的邮差  再也无需担忧——  言语会把轮胎压爆!  缭乱着一种声音的直逼  缭乱着子虚乌有的乌有  当孩子的谎言光鲜起来  我只好蜷缩在颠倒的时空  梦影如是阳光下的肥皂泡  如是舊时光的再次侵蚀  返照着被挖空心思的冷眼  趁月色还在 提梦影行走  
期刊
艾草,气味芳香,又称香艾,有祛湿散寒,温血活血等功效。我喜欢用艾草泡脚,每次泡脚时,闻着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一次农忙时节,村里来了几个收购艾草的外乡人,他们用大喇叭每天喊着:“艾叶一斤五分钱!艾叶一斤五分钱!”艾草长满田间地头,村民们都动起来了。但大人们实在忙不过来,于是这赚钱的机会就落在了孩子们身上。每天放学,我都提着个大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艾叶。没几天,村庄附近的
期刊
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味着桃李的芬芳,观赏完灿烂的樱花,漫步在南湖湖畔的小道,蓦一回头,骤然发现绿荫草坪上那醉人的黄花风铃木,更让人一饱眼福。  黄花风铃木,据说,它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前我國自南美巴拉圭引进栽种。  黄花风铃木,一听这名字,就已令人醉,它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又是春天来临时的指标花卉。百花丛中,它与众不同,先花后叶,落落大方地盛情绽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
期刊
向来喜欢两件事,一喝茶,一看书。有说像着了迷,有说是入了神,而我只是觉得,一切习惯了而已。书香与茶香,是生命中最理想的依托。  网上戏称福建人,一天到晚都在喝茶。似乎说得挺对,尤其我们诏安人。早起有早茶,下午喝个下午茶,晚上就更有理由喝茶了,若是饭后没有一杯茶,从口腔腹腔到心里,都会变得寡淡无味。岩茶的大气端庄沉稳内敛,八仙的清冽甘醇粗犷淳朴,红茶的厚重浓郁婉约细腻,都能在诏安找到知音。而我是不讲
期刊
南国的小城,又到了入冬的时节。  每天早晚,走在热闹或清冷的小街,会觉得有了些寒意,只想快快回家或躲到上班的地方去。匆匆地走着,忽听到后面有人唤我一声“小菁”,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即刻回头寻找那熟悉的久已不见的身影,我知道,这是我漳州一中的老师或同学在叫我。  “小菁”这名字,我把它留在了伴我度过六年初高中生涯的一中校园里。那年九月,我带着期盼,走进这座至今已历经110春秋的学校的校门。长长的校
期刊
踏过火盆,迎面伸来一双手,稳稳接住了我。抬头一望,一双带笑的眼,慈祥的面容,干净利落的短发——是爱人的妈妈,我的婆婆!  这双手是那样地厚实、有力,牵着我走进红幅高悬布置一新的厅堂,紧张的心渐趋平静。妈的嘱咐犹然在耳:“孝敬公婆,当个好媳妇。”  寒冬傍晚,下班踏進家门,婆婆望着我,眼里满是心疼。  “嘴唇又冻紫了,手伸过来下。”  又是这双大手,将我的手拖了去。瞬间,暖流传导至全身,所有细胞活跃
期刊
晾台上种植的迎春花葱茏青翠,远方吹来的一缕缕寒风越过防盗金属网摇曳着花枝,枝头含苞欲放的红色、金黄色蓓蕾轻轻晃动了起来,那是迎春的舞姿;立春节气天空中流淌着春天的气息,春暖乍寒是花的守候;蓝天下的云彩裹着阳光缓缓移动,那是流年的红尘,潮来潮去;花开花谢,辗转着不息的轮回。  时光流逝,岁月沉淀。窗帘外,行道树上刚刚悬挂起来的一盏盏红灯笼,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营造出了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年,越来越近,心
期刊
品尝着母亲从乡下捎来的农家自产小麦面粉,故乡就近了。  去年春暖花开时,正是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我们一家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就地过年。时光飞逝如电,母亲得知我们国庆节要回家,竟兴奋得一夜未眠,她早早地守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眼巴巴地望着迎来送往的车辆,生怕遗漏掉什么。  家里的晚餐很简单,包水饺是母亲的“拿手好戏”,这道美餐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了,那皮薄肉嫩的水饺分明是母亲的味道。
期刊
很多人对于孤独的定义就是:独来独往,独自一人去餐厅,去图书馆,去逛街等等。这种人在那些活泼外向、合群的人看来,是一种病态,因为他们不合群,似乎也没有什么朋友,你看到他们的样子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误解。事实上,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孤独是一种常态,每一个都会有,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在面对孤独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所带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好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