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如此施教,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缺乏深度内在的逻辑,问题有标准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毋需独立思考,也容不得独立思考。教学内容模式化,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血和泪的作品被分解成一些僵化的知识碎片,并且是一些有统一答案的写作知识和语言知识碎片。长此以往,我们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如何挖掘创新精神?泱泱大国,千百年来,除莫言先生外,有几人获得诺贝?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发展智能和完善人格呢?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畅所欲言。”但在应试教育中充满了强制。老师板着面上课,声色俱厉,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生害怕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不敢说,不敢问,更不敢争鸣。这种沉闷的气氛,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交融,消除学生来自老师的心理压力。在这样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创新。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教师提问本文有哪几句有名的抒情表意的句子?同学们也许会回答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等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又问哪几个字写得最好?同学们回答:“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和学生同样地位的参与者出现,对学生们阐述的各种观点和理由都加以肯定和鼓励,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提高。
其次,要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你的一个不完美的答案,也许正是我们大家通向成功的一层台阶。“你的意见多么重要……”、“说得真好“、”“你的意见很有新意”。“你还能再想像吗?”教师激励的话语,容易使学生发言积极性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急于发言,举着手站起来了,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没等老师叫到他,想法就已经脱口而出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消除心理障碍,没有了思想压力,思维语言在自由流淌。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创新的火种,激发了创新精神。
2、创新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出对所学内容感到有可想,有矛盾需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执教《万里长城》,学生在对词语内化和启迪创造中,获得了语言与精神和同构共生。师:请深入到字里行间,一个字一个词地读,哪些地方使你对长城油然而生敬意就画下来。学生: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的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全长6500多公里。师:说到巨龙,那我问你们,咱们的长城跟巨龙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学生:长城蜿蜒曲折,远远望去,形状像一条马上就要腾飞的巨龙。学生:长需像巨龙一样威武,有气魄。学生:长城和巨龙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巨龙是人们出来的,而长城是真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修筑成的。学生:作者用坚强、刚毅、庄重等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长城,说明长城在作者心目当中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学生:长城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次战火洗礼,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中国人。学生:长城用巨龙一样的身子阻挡外敌的入侵,是一位伤痕累累,却非常坚强的中国人。学生:我觉得长城像我们的母亲,用巨龙一样的身子把我们搂在怀里保护着我们。老师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想象万里长城的形象,并将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真切地感了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体会文字所特有的妙处,构建起了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语文课堂。
3、组织交流讨论,培养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大力提倡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尤其是对反对意见更应该加以保护和赏识,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抓住矛盾焦点进行议论交流、展开热烈地讨论至激烈地争辩、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问交流的课堂氛围。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评价,体会自我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口、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合作的和谐状态。进而产生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可抓住文中“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一中心句,在学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说的态势下,组织讨论交流。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看出鲁迅先生的这一品质?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从不同角度分别并找出充足的理由,来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认真做好分析。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是义不容辞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发展智能和完善人格呢?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畅所欲言。”但在应试教育中充满了强制。老师板着面上课,声色俱厉,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生害怕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不敢说,不敢问,更不敢争鸣。这种沉闷的气氛,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碰撞、交融,消除学生来自老师的心理压力。在这样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泼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创新。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教师提问本文有哪几句有名的抒情表意的句子?同学们也许会回答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等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又问哪几个字写得最好?同学们回答:“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和学生同样地位的参与者出现,对学生们阐述的各种观点和理由都加以肯定和鼓励,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提高。
其次,要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你的一个不完美的答案,也许正是我们大家通向成功的一层台阶。“你的意见多么重要……”、“说得真好“、”“你的意见很有新意”。“你还能再想像吗?”教师激励的话语,容易使学生发言积极性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急于发言,举着手站起来了,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没等老师叫到他,想法就已经脱口而出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消除心理障碍,没有了思想压力,思维语言在自由流淌。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创新的火种,激发了创新精神。
2、创新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出对所学内容感到有可想,有矛盾需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执教《万里长城》,学生在对词语内化和启迪创造中,获得了语言与精神和同构共生。师:请深入到字里行间,一个字一个词地读,哪些地方使你对长城油然而生敬意就画下来。学生: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的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全长6500多公里。师:说到巨龙,那我问你们,咱们的长城跟巨龙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学生:长城蜿蜒曲折,远远望去,形状像一条马上就要腾飞的巨龙。学生:长需像巨龙一样威武,有气魄。学生:长城和巨龙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巨龙是人们出来的,而长城是真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修筑成的。学生:作者用坚强、刚毅、庄重等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长城,说明长城在作者心目当中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学生:长城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次战火洗礼,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中国人。学生:长城用巨龙一样的身子阻挡外敌的入侵,是一位伤痕累累,却非常坚强的中国人。学生:我觉得长城像我们的母亲,用巨龙一样的身子把我们搂在怀里保护着我们。老师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想象万里长城的形象,并将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真切地感了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体会文字所特有的妙处,构建起了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语文课堂。
3、组织交流讨论,培养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大力提倡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尤其是对反对意见更应该加以保护和赏识,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抓住矛盾焦点进行议论交流、展开热烈地讨论至激烈地争辩、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问交流的课堂氛围。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评价,体会自我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口、动脑、动手,相互交流合作的和谐状态。进而产生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可抓住文中“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一中心句,在学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说的态势下,组织讨论交流。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看出鲁迅先生的这一品质?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从不同角度分别并找出充足的理由,来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认真做好分析。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是义不容辞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