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时光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88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习惯见到、使用的物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容易被忽略的。沈继光却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用相机专心记录百姓人家里的「寻常物件」。
  人们很容易陷入生活的“固定状态”,每天吃饭的碗碟,洗刷干净随手放在固定的地方;下地回来,锄头轻轻靠在门边摆放,除下蓑衣抖落雨水挂到木门的背后;磨豆子的石磨,用的时候才想起用清水冲洗……也许是这些物件,融入生活太深,除非“粉身碎骨”,否则定是稀疏平常得熟视无睹。沈继光从2001开始用相机记录民间物件,直到2006年因身体原因暂停,脚步涉及燕赵、中州、三晋、巴蜀等地的村落古镇,将镜头对准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琐碎物件: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犁、耙、锄、镐、石磨、碾子……他说这并非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在这些照片中读出存在于民间,耕植在寻常百姓生活里的“创意”:看上去的简简单单,实际也是生活的一种能力。
  生活的旁观者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的羊房胡同。他童年时期的北京,还能看到“叮叮当当的驼队从街上缓慢走过。运蔬菜粮食或煤柴的牛车、马车、骡车,乡人赶着,手持竹竿皮鞭。”大到宫殿城垣,小到胡同四合院子,那时的北京城还完好地留有市井生活味道浓郁的风骨,没有被钢筋水泥所割裂。可惜,还没来得及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味道里回味过来,这股味道就成了记忆里才有的乡愁。沈继光赶在这个味道快要完全消失前,开始自发拍摄北京城,从1983年开始,前前后后一拍就是30年。舒乙曾说:“沈继光是个奇人。他很普通,他不富裕,他默默无闻,但是他有一个好脑子,他有思想,他很执着,他有韧劲,他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抱定‘苦干’二字,一直不改初衷,25年下来,他终于做出了惊人的事迹。而且,他动手很早,趁着还没拆,赶快去,真聪明。”
  2001年,56岁的沈继光决定拍摄寻常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时,沈继光并没有想得很远,也没有想很深。只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渐渐发觉和发现了很多关于这些物件可以挖掘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照片的平面化表现。
  当沈继光和搭档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个村落一个村落走访的时候,这实际也是关于自我的一个寻找、积累、发现和自省的过程。虽然拍摄的老物件大都是农村里常见的生活器物,但却是个人内心的写照。沈继光说:“一个人的内心若是追求平静的、经久的、朴实的、淳厚的世界,一旦具有这种情感和信仰后,就会在自己所看到的村落里去发现那些朴素的、坚实的、宁静的东西。因此,与老物件的相遇,既丰富了个人的内心,同时其内心又反过来烛照了这些老物件。也就是说,老物件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是个人赋予的,并兼有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物的语言
  最初的拍摄,源于沈继光去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的一次写生。2000年,沈继光去爨底下村画画,看到老乡家旁边的茅草棚里摆放着马镫、油篓等物件,每一件都因为频繁使用,而泛着亮光。摆放在墙角的木犁,把手的位置更是光滑,这些都让沈继光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他将镜头从北京城、老建筑转移到山里、村子里,专门拍摄、记录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仅爨底下村,沈继光就去了好几次。去的次数多了,在乡里乡亲间也混了个脸熟。还有热心的乡亲,邀请沈继光去自己家,专门打开多年不曾进去的房间,挑出自己的老物件让沈继光拍摄。后来,爨底下村村委会干脆直接出面帮沈继光收集了村子里各家各户的“老物件”。当洋洋洒洒的“老物件”摆在沈继光面前,他觉得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宝藏。“正是从那里开始,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做起来,所以才有了后来到四川、山西、河南、浙江各地去拍摄的计划。”沈继光说。
  拍摄的这些照片,被沈继光整理、集结,有了《物语三千》这本书。之所以取名《物语三千》,是因为当年沈继光认为,至少要拍摄3000张关于老物件的照片。但当沈继光拍摄了2000多张时,拍摄工作就无法继续下去了。“仅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拍摄停止时,沈继光已过花甲之年,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维系着,无论是精力还是物力都难以支撑。尽管拍摄停止了,但仍然能够在已经出版的《物语三千》里读出,沈继光在长期拍摄过程中“看到的”关于“老物件”的意义:时代在快速向前发展,人世间千丝万缕的情意,变与不变,只在人心。
  “从城市老建筑到古村落的老物件,我不仅是在拍这些东西,也是在抚摸历史的时光和人性的辉光。”沈继光说:“老物件的记录收集,对普通人来讲,是贴近的、亲切的、虔敬的、温厚的,是对人性的抚摸和吟唱。”
  采访手记:
  时下流行的自媒体,被包装,沈老好像离这些都很远,只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用相机做着记录。想想我们56岁时会做什么?大抵是不会愿意背着又笨又重的老式相机进山下乡的。面对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记录的人,心底只有敬佩。
其他文献
冬夜的西安城沉睡在白雪里,安静而祥和。金工艺人陈燕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中一直浮现白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那幅《明皇夜宴图》。夜越来越深,图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她索性从床上爬起来,往离家半小时脚程的工作室走去。她要去那里把这挥之不去的图画錾刻在铜板上,做一件自己构思已久也未成行的作品。  今年66岁的陈燕清进入金工制造行业几十年,每每有灵感,就会像这样睡不着,非要把心中的设想做成作品,才能安心。  
本文通过笔者实践针对建设工程地质勘探进行分析,详细的叙述了勘察的方法和措施。
《神奈川冲浪早》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最有名的一幅木版画。而用针管笔和水彩将原作中那气势磅礴的海浪临摹于折扇之上,其细致的线条、美丽的色调,同样传达出独特的神韵。
深圳机场油料码头迁建工程位于深圳机场内,建设一座2个5 000 t级成品油泊位高桩码头。该码头地处珠江出海口,与南沙港隔海相望,混凝土结构常年饱受海水腐蚀(设计高水位:3.08
掘进工作面单轨吊运输系统,主要是为了完成掘进工作面乳化泵、乳化泵箱、开关箱、材料车以及电缆和水管等的运输工作,此运输系统随着掘进工作面的延伸而向前移动。介绍了单轨吊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于1990年3—5月对新疆巴楚、米泉、乌什和伊宁4县不同民族居民1709人进行调查,上述地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分别为9.2%、1%、1.6%
《门窗》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门窗幕墙行业唯一正式专业期刊。《门窗》月刊是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中周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对地质工作要求,讨论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因素,阐述其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希望以此引起突出矿井地质工作者对细节的关注,为防突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
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国外先进机组。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但国外先进机组在国内只有一些代理商,没有售后服务维修站,同时
介绍了瓦斯引排在大明煤矿斜井防治采煤面瓦斯中的应用,总结了瓦斯引排中的安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