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只要语文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9-01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只要语文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去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要让学生阅读“活”起来,教师应该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起深刻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从而探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将心灵升华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体验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教师只有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营造和谐的民主的阅读氛围。“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第一、培养兴趣,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我觉得孔庆东教授讲得很好,他的话可做指导思想: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第二、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第三、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以提高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营造探究的氛围。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学生初次阅读名著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做好读书笔记。初中生对原著的内涵不太容易弄懂,所以在指导阅读时,就应该运用泛读的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提供名著的缩写本和改写本让学生阅读。因为两者比原著更通俗易懂,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内涵等更容易理解。
要多读、多想、多做读书笔记。首先,要多读。让学生读一些名著,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性地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现在我们有些中学生喜欢读书,但是他们读的有些书是不健康的。其次,要多想。每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要教给学生想一想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感受,及时总结方法、经验。如果只读不想,那读再多的书也是没用的,只能是浪费时间。再次,要做读书笔记。记书中的好词佳句;记书中的感人之处;记读后的感受;记作者的写作方法、选择材料等等。笔记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的一环。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告诉们,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69-01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只要语文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去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要让学生阅读“活”起来,教师应该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磁力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起深刻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从而探入课文构筑的情感世界,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课文的真义,将心灵升华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体验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教师只有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营造和谐的民主的阅读氛围。“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第一、培养兴趣,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我觉得孔庆东教授讲得很好,他的话可做指导思想: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第二、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第三、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以提高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营造探究的氛围。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学生初次阅读名著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做好读书笔记。初中生对原著的内涵不太容易弄懂,所以在指导阅读时,就应该运用泛读的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提供名著的缩写本和改写本让学生阅读。因为两者比原著更通俗易懂,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内涵等更容易理解。
要多读、多想、多做读书笔记。首先,要多读。让学生读一些名著,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性地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现在我们有些中学生喜欢读书,但是他们读的有些书是不健康的。其次,要多想。每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要教给学生想一想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感受,及时总结方法、经验。如果只读不想,那读再多的书也是没用的,只能是浪费时间。再次,要做读书笔记。记书中的好词佳句;记书中的感人之处;记读后的感受;记作者的写作方法、选择材料等等。笔记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的一环。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告诉们,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