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欲求对峙对《被禁的梦想》中贾比尔悲剧形象的构建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运用哲学中欲求相关理论对《被禁的梦想》中贾比尔的形象进行剖析,探讨他欲求的内容、欲求如何其影响行动以及欲求对峙带来的结果,进而揭示导致悲剧的原因是个人欲求的扩大与对峙缺乏正确的疏导而导致个人与社会的灾难。
  关键词:欲求对峙;社会疏导;被禁的梦想
  《被禁的梦想》是埃及女作家努尔·阿卜杜·马吉德的一部小说。男主人公贾比尔是个手艺人,他每天随着工程队去给业主做屋檐。贾比尔的隐疾使平静的家庭生活改变了。他变得烦躁、暴虐,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他内心的不安逐渐变质、发酵,最终爆发。他从一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变成颓废、暴力的中年大叔。本文将从欲求对峙角度探讨造成贾比尔悲剧的原因。
  一、贾比尔的欲求
  贾比尔是一个刷漆将,还会用石膏做屋檐,他手工精湛、有口皆碑,还攒了笔钱,娶了个漂亮的妻子,育有一儿一女,过着小康的生活。他是典型的阿拉伯男性:他是家里绝对的一家之主,妻子儿女都必须听他的,按照他的愿望行事。他很少考虑家人的感受。比如贾比尔会要求妻子在房事上完全听自己的,不会考虑妻子的感受;又比如他要求儿子每天按时去上学,却不了解儿子想赚钱的想法。他有一种支配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的需求——支配欲。
  此外,贾比尔还有憎恨欲。贾比尔几乎没有说过一句温柔的话语,他很少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叫过她亲爱的;对儿子说话时总是恶声恶气,狗崽子、臭小子是他的口头禅;对待女儿时相对温柔,但却从没用心过。有能力赚钱的时候,他还会关心一下家人,而随着生意越来越少,尤其是隐疾久治不愈,他对家人的关心也越来越少,甚至眼看子女挨饿都漠不关心。他的这种转变是因为贫穷逐渐腐蚀了他的心、磨平了他的希望。他学会了怨恨,怨恨害他失业的现代化工厂,怨恨不愿意雇用他的承包商们,甚至怨恨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在妻子面前做不成男人。身体的疾病扭曲了他的性格,他的憎恨欲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对所有的事物都失去了爱心。
  贾比尔的基本欲求中支配欲和憎恨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当人的恶欲在基本欲求中占主导地位时,人的理智容易失控,做出激烈、不顾后果的行为。
  二、欲求的实现与调节
  贾比尔的欲求是在小说里贯穿始终,但不同时期贾比尔的主要欲求是不同。客观环境的改变使贾比尔的主要欲求发生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他为实现欲求所做出的行动也不同。下面从贾比尔失业前后来探讨其欲求的实现。
  失业前某一天,賈比尔在家休息,他躺在床上小憩,让身怀六甲的妻子做饭。妻子做饭时睡着了。贾比尔闻到烧糊的味道醒过来的时,锅正在冒着黑烟。他赶紧起床骂醒了妻子,并用水灭火,却没想到油溅了出来,瞬间点燃了厨房。贾比尔暴怒,对妻子又打又骂。妻子穿着睡衣惊慌地逃到房东太太家。贾比尔追过去,继续打骂。最后在房东的劝说下,贾比尔才承诺不再打她,把她领回了家。在这个事件里,贾比尔要求妻子给他做饭,是支配欲的表现。而妻子做饭引起大火,使他的支配欲没有实现,引发了他的征服欲求---咒骂、殴打、恐吓,让她屈服。
  失业后,贾比尔无法像以前一样养活家人,只能依靠妻子做保姆赚钱养家。贾比尔接受不了这种经济地位的对换,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妻子赚钱养家的行为,就像打在脸上的巴掌,让他自尊扫地;妻子对他的抱怨,就像在嘲笑自己没能力养家,不是个男人。在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贾比尔终于不能做”真”男人了。他无法在床上一展雄风,他支配欲和征服欲无法实现,于是他拿着妻子辛苦赚来的钱买蓝色小药丸,无视家中幼小子女忍饥挨饿。贾比尔为满足自己的恶欲,不断做出错误的选择,不断伤害妻子儿女,这样恶性的循环,一旦遇到诱因,就会产生质变,爆发出恶果。
  三、欲求的对峙
  人的欲求总是无止境的发展。人被欲求所支配,做出有损于他人利益的冲动行为,这种情况,就是欲求对峙。小说中,贾比尔的欲求曾经出现过多次普遍对峙的情况。
  在贾比尔不举之后,他每天把妻子赚来的钱抢过来买蓝色小药丸,并在每天夜晚强迫妻子配合他,这是他的支配欲对峙导致的行为;当儿子旷课出门赚钱,被他知道时,他打骂儿子,也是支配欲对峙导致的行为;当自己的秘密被别人知道,尤其是自己一直嫉妒的马尔祖格知道的时候,他愤怒地挑衅与他,完全忘记了马尔祖格是怎样帮助过他的,这是憎恨欲对峙导致的行为。当人处在普遍的欲求对峙之中,他的真实性——真正的本性和真实的意愿——将到处被扭曲,人不可避免的变得自私,人一旦自私,再要激发他心中的善良已经很难了。这种自私如果继续发展,就会变成冷酷,变成极度自爱,周围的事物,无论亲疏,都会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排除在自身之外。1-6而这种对峙有极易引发躁动,这种躁动可能被一句话、一件事瞬间激发,引发悲剧性的冲突。
  贾比尔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是在争吵与嘲笑中结束的。他与妻子大吵了一架,妻子最后朝他大喊的“男人”二字,激发了她心里的躁动。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个男人,他带病去了工程队。没想到在闲谈当中得知自己的病被大家知道了,尤其是自己最嫉妒的那个男人也知道了。他心里最后一根弦终于崩坏,他冲上了施工的大楼,找到那个男人,想和他理论一番,却没想到由于心情太愤怒、羞愧,再加上病体虚弱,竟不慎坠楼而亡。由于欲求对峙导致的一系列不理智行为,最终让贾比尔结束了惨淡的一生。
  四、结论
  贾比尔悲剧的成因不仅在于欲求对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于缺乏正确的疏导所致。而欲求对峙一旦出现,而又缺乏疏导,必将在现实生活中引发更大的悲剧。《被禁的梦想》所讲述的悲剧故事也告诫我们:人的欲求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使之充分实现;欲求被抑制,则需要正确的疏导,以防发生难以挽回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吴昕 《论人的欲求与社会的疏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2]乔治·H·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 赵月瑟[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5月.
  [3]武晟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三位一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年8月.
  指导教师 段智婕
  支持基金项目:1.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W201333.
  2.黑龙江大学学科青年学术骨干百人支持计划.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式思维以及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美,体会中国式的审美体悟,深入中国文化,感受中华古典之韵味,加强中泰文化交流。  关键词:古诗词;泰国中学;文化教学  一、古诗词文化理念  古诗词的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可以向我们展示古代的生活风俗思想,还是古代文人志士的自我抒写。可以说它既是开启通向中华文化的一扇窗,也是中华文化这幅画卷上最具文
期刊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人教版)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21页),对我国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有一段 文字评述。原文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 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赞美他;皇帝无道,天就降灾害来警告他。”这段评述 ,作为向初中学生介绍一位古代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似嫌片面。上述从董氏原著译述的那段话,就是董氏所创 立的“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沟通的必备的能力,因此应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而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有此可见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值得重视。那么在幼儿园应培养幼儿交往的积极性以及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也必须要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口语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
期刊
摘 要:从秦朝到汉朝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探索,封建统治者才最终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政治文化模式,并逐渐成为后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主流模式。因此,本文力求从深层次探索秦汉“礼法结合”背后的原因,从而对秦汉的礼制与法制沿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秦代;汉代;礼制;法制;分析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在这一阶段所创设的经济、政
期刊
摘 要:《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作者紫式部以写实手法,描写了平安时代日本皇族、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以主人公光源氏为故事核心,讲述着他的生活以及和众多女性角色之间的暧昧关系。本文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背景的角度出发,结合光源氏的外表、才能、情感等因素,研究分析光源氏的人物形象。并且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进行对比研究,探求光源氏的鲜明性格及人格魅力。
期刊
摘 要:“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一曲《红豆词》又把我们带回到了《红楼梦》的片片场景中,仿佛已身临其境,尽在其中体会这数不尽的儿女情愁……在王立平为87版《红楼梦》创作的插曲中,最令我魂牵梦萦、回味无穷的还是这首《红豆曲》,它不仅在文学的创作字字句句牵绊人心,其悠长而深叹的旋律更是令人深陷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万千情愁中……  关键词:《红楼梦》;《红豆曲》;相思情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3—10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犯罪学的角度,通过抽样调查全国各省市扒窃型盗窃罪的现状,着重对扒窃行为人、扒窃行为、扒窃对象以及扒窃行为的环境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扒窃人角度、被害人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借此希望对有关的司法实务有所帮助。  关键词:扒窃;现象特征;互动原理;预防  扒窃是指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公共场所是指不特定人可以进入、停留的场所以及有多数人在
期刊
摘 要: 《金锁记》描绘了父权宗法社会背景下女性悲剧的一生,作者张爱玲用自己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展示了一个朴实爽朗的少女化身为“魔”的心酸历程,深刻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由一个受害者转变为一个施暴者所经历的痛苦、反抗,直至心理扭曲的成因。悲悯的情感贯穿于故事叙述的全过程,揭示了隐藏在其命运背后的挣扎与无奈,是作者对女性意识自我觉醒的一种呼唤,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女性形象
期刊
摘 要:建安时代是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时期,曹操、曹植父子作为建安七子的杰出代表,文学作品具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安风骨,其中,贯穿其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最能体现这种气度。由于二人的生平经历、时代特点、文艺思想、性格特征等许多复杂的原因,曹操、曹植虽处于一个时代,但“忧”而不同,各有其特点。  关键词:曹操;曹植;忧患意识;儒家精神  文学中的忧患意识几乎成了我国有责任感的文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从周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