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有效防控瓠瓜果斑病,自浙江省象山县田间采集具有典型果斑病症状的瓠瓜样本,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特异性引物PL1/PL2 PCR扩增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其病原菌进行亚群鉴定.结果 表明:瓠瓜果斑病田间典型症状是发病叶片和果实上病斑由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发展为伴有黄色晕圈
【机 构】
: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杭州310020;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杭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防控瓠瓜果斑病,自浙江省象山县田间采集具有典型果斑病症状的瓠瓜样本,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特异性引物PL1/PL2 PCR扩增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其病原菌进行亚群鉴定.结果 表明:瓠瓜果斑病田间典型症状是发病叶片和果实上病斑由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发展为伴有黄色晕圈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实腐烂、有臭味.通过菌体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PCR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7个看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从瓠瓜上分离的菌株均属于西瓜噬酸菌亚群Ⅰ,从西瓜上分离的菌株均属于西瓜噬酸菌亚群Ⅱ.
其他文献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疾病.通常临床表现为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输卵管炎、肿头综合征、气囊炎、肝周炎、滑膜炎、全眼球炎等多种症状.禽大肠杆菌病严重威胁着养殖业,在多方面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一例黄羽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介绍如下.
为明确二肽基肽酶Ⅴ (dipeptidyl-peptidase V,DppV)在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在线软件对稻瘟菌Dpp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其在稻瘟菌分生孢子不同萌发时间的表达量,通过基因敲除和功能回补、致病力测定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稻瘟菌DppV蛋白含有信号肽,定位于胞外,不合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为经典分泌蛋白,含DAP2结构域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向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发展的重要时期.2018年我国畜牧业产值约2 .87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5.3%[1].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畜牧机械的使用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畜牧业标准化,畜牧机械水平的提高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 ].2020 年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主要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3].当前,国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机械设备使用率虽不断升高,但目前仍不到35%,且畜牧机械化
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生猪养殖省份,2018年生猪出栏5034万头,全国排名第二,仅低于河南省.湖南省所产生猪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大量供给周边省份.作为全国重要的生猪流出地,如何落实好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确保不流出一头问题猪是湖南省基层动物防疫检验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现就基层如何落实生猪产地检疫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病毒在国内猪场的阳性感染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养殖场户病急乱投医,随意选择疫苗,不按程序免疫,首免日龄不正确,甚至多种疫苗轮番使用等,免疫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笔者通过多年的免疫实践与调查研究,认为只要抓住伪狂犬病毒易感的关键时间节点,避开母源抗体干扰,选用高效安全疫苗,并科学掌握免疫的时机和方法,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于下,与同行探讨.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的安全生产关系着棉花种植区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全国纺织工业与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棉花上害虫种类繁多,我国已记载有300余种,其中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盲蝽和叶螨等多种(类)重大害虫,且为害周期长,生产上如果防治不及时或防治不当,可导致棉花减产20%~30
棉花害虫是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有害生物类群,文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棉花害虫测报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50-70年代棉花害虫测报技术的起步和发展,80-90年代棉花害虫测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00年以来棉花害虫测报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升级,重点总结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和盲蝽等主要害虫在成虫诱集工具、田间虫量调查方法、发生期与发生程度预报和信息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与完善,展望了未来推进智能化监测工具、大区监测手段和大数据预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防治棉蚜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长期、大量的使用,棉蚜已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严重影响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抗性机制研究表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涉及解毒代谢能力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糖基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过量表达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强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引起的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新
为准确快速地诊断浙江省慈溪市麦冬常见真菌病害——炭疽病和黑斑病,基于巢式多重PCR技术,针对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巢式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快速准确检测炭疽病病原菌山麦冬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riopes和黑斑病病原菌互隔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方法.结果 表明,建立的巢式多重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好,同时检测2种病原菌的灵敏度高达100 pg DNA/μL,对10个田间病样进行检测,有5个病样检测到2种病原菌,3个病样
为有效利用弱毒株系交叉保护(mild strain cross protection,MSCP)防控柑橘衰退病,分别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双向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bi-directional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D-PCR)及多重分子标记对四川省眉山市6个柑橘品种30个样品上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