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以男性为主体,女性文学长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薄弱之处。但近百年,文学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女性文学深入到人文领域,基于对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分析两性创作的独特之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并对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以及探讨,对内容进行了全面反思,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对古代文学进行性别研究主要基于近百年,人们的思想文化空前繁荣,人们的两性观念逐渐开放,并渗透到古代文学领域。古代文学标榜男性文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制度文化决定了女性的身份、地位乃至于视角,虽然女性文学比较薄弱,但在古代文坛上仍占据一定的地位,基于性别对近百年古代文学的研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近百年古代文学性别研究发展
  近百年对两性文学的考察源自20世纪初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基于新文化思想的渗透,性别研究进入文学创作的视野,20世纪前半叶,人们对古代女性文学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到后半叶,人们重视文学人文情怀的审视。总体分析,改革开放后,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产生,但仍受传统思路限制,直到女性问题研究中心开展国际研讨会,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渗透。
  二、古代文学性别研究价值体现
  (一)文献考辨
  基于性别角度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主要基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综合20世纪90年代前后对文学性别的研究,其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女性文学是学术研究的基础,男性文学延续了数千年,很多女性文学反映了社会背景与思维理念,仍广为流传,但细节环境无从考察,作者创作背景存在极大的疑问。例如,对古代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清照进行生平考察尚还存在难度,寻找文学创作踪迹便十分困难。但就近百年的研究,笔者考察了众多女性文学家的评传,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历代妇女著作考》涉及女作家118人,著作144种。基于性别的文学研究,为史料考辨奠定了基础,开拓了视野。
  (二)文化内涵
  基于性别角度分析古代文学,具有十分丰富的性别文化信息。在研究过程中,基于不同角度的切入,对性别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其中涉及家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并深入研究女性文学的性别文化内涵。以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例,张宏生对清代女性的词作进行了探讨,甚至对江南地区女性作家创作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文化内涵分析,近百年的研究试图深入考察女性的精神世界,并将其还原至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
  (三)审美特质
  基于性别视角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研究会很自然地发现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之间的差异,在差异分析中闡述两者的审美特质。胡明在《古代妇女文文学》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古代女性文学的历史形态、人为内涵,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邓红梅的《女性词史》对女性词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其进行了审美分析。
  (四)文学批判
  基于近百年的文学性别研究,学术界关注性别的文学批判。蒋寅在评价女性文学的过程中也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批判。徐兴无在《清代王照圆》一文中对学术活动的性别角色进行了研究。在文学批判领域,女性一直十分微弱,人们应在性别文学研究中开展鉴赏活动,使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三、两性文学互动影响研究
  (一)文化内涵综合性探讨
  基于性别角度的古代文学研究大都集中在女性文学中,很多学者为了保障研究的多元化,对两性之间的文学互动进行了研究。基于文学文化内涵的研究,女性精神发展出新态势,研究也随着思想的发挥而不断进步,就研究现状分析,其几乎已经定格在康正果的《风骚与艳情》之中,书中基于性别视点明确了研究内容,将研究思路划分为“女性文学”“文学女性”。
  其间,很多人基于交互性对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叶嘉莹在《论词学之困惑》一文中溢出了《花间集》中的男性词人,阐述了男性文学中利用女性语言进行创作的思路,并将其摄纳为双性人格。在文学研究中,学者肯定了男性文学女性化的认同,并阐述了此种表达方法的内在价值。马玉平基于叙事角度考察剧本的性别倾向,对文学中的性别现象进行思考。另外,李祥林基于戏曲的角度对文学性别交互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戏曲文化中的性别原型。
  (二)经典文本性别审视
  在对众多经典文本进行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基于性别角度对文本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独特的见解。在文本解读研究中,基于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进行文本分析的学者以孙绍先为代表,其在《英雄之死与美人迟暮》中阐述了更加深层的内涵。《红楼梦》作为古代性别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书中将女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曹雪芹是个男子。基于近百年的研究,很多人将其称为男性思想中的女性世界,很多学者基于性别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
  古代很多文学作品渗透着性别倾向,一些学者在性别研究中给予男性话语权中的爱情进行了批判。对于《聊斋志异》,部分学者将其称为“情爱乌托邦”,其中将女性雄化、男性雌化。对经典文学进行性别研究的学者较多,很多文学中呈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实现对文化的批判,是近百年文学性别研究中的主要着力点。
  (三)文学性别关系考察
  基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女性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基于性别因素对文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人们势必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制度,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实现对文本的创作。部分学者探讨了个体性别意识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并渗透着浓切的人文关怀。例如,俞士玲对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要素进行了论述,并从男性参与、女性自省的角度,对文学兴起的原因与状态进行了探析,阐述了性别文化的客观演变。基于文学与性别关系的研究,很多学者在此路上攀行,研究了文学中的女性观和女性问题。黄霖在《笑笑生笔下的女性》中深刻剖析了《金瓶梅》中的女性观和女性问题。人们可以将社会思想与性别因素综合来考察文学,彰显文学活动的立体性,比较切合实际。
  (四)两性研究状况检视
  基于学术研究史的发展角度,很多学者对两性文学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和研究。学者张宏生清晰地论述了20世纪女性文学研究的面貌。基于女性主义批判角度分析,男权主导下的文学环境不可避免误读了女性文学作品。当前,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对女性文学进行了重读,旨在纠正以往的话语霸权。例如,在研究贺双卿时,其籍贯、作品真实性有待考证,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对文本进行了重新解读,应用内证的方法,确认其真实性。史振林在《西青散记》中对贺双卿的记叙进行了重新考察。在近百年的两性古代文学研究中,很多学者不断打破原始的观点,对其进行重新论述,并在不断考证中提出新证据。
  四、结论
  基于现代化视角对古代文学性别进行讨论,立足传统,指导实践,基于文学领域的研究,科学地审视两性文学中的独特艺术之美,能够为现代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在近百年对古代文学性别研究之中,基于探究思维与批判精神的融合,还需要纳入更加有效的实践,吸收现代主义的人文情怀,使其能够多学科交叉互补,促进文学发展。
其他文献
跨界设计将会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常态。而跨界设计这一种思维方式不仅是为艺术设计创造复合价值的探索道路,它也是一种营销策略。本文将以农夫山泉旗下的产品包装等设计为例探讨跨界设计思维的价值。  一、跨界的起源与跨界设计的趋势  跨界,翻译自英文单词“Crossover”,对设计来说,跨界设计是从领域内部的交叉突破到领域外部不同行业、文化等领域的交叉合作。从消费主体出发,跨界设计的产品与概念越来越被消费者
期刊
钢笔画这一以钢笔为作画工具的绘画形式,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视觉效果,运用广泛,在众多领域受到绘画者的喜爱。随着钢笔画的发展,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基础作用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着园林设计效果图的好坏。笔者从钢笔画的特点出发,以现代园林为重点,对钢笔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分析,以提高园林钢笔画表现技法,促进园林设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钢笔画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钢笔画概述  钢笔画的
期刊
梧桐叶落已清秋  秋雨梧桐叶落时,寂寞无语锁清秋,点点滴滴是离愁,叶叶瑟瑟是秋声。  梧桐不语秋风起,一叶染秋知萧瑟,秋风秋雨秋无情,长街长望长相思,相思落地化作秋。繁华落幕,秋意满街,从春雨缠绵的江南走来,从温柔中苏醒,走过盛夏如火的年轮,生如夏花,走进恬静,清雅的秋天,品一回秋的静美与萧瑟。在秋雨中,看梧桐叶落无声,听秋风的厉语,把秋叶染黄凋零。  江南的初秋,清婉,风韵无边,看似无情却有情,
期刊
张爱玲和林徽因同是属于站在时代巅峰的才女,两个同样优秀的人总是有太多让人仰慕和比较的地方。两个耀眼的人在爱情方面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总是让人忍不住去比较。张爱玲像一朵娇艳的红玫瑰,爱得热情似火,为了胡兰成甚至不顾一切为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林徽因却爱得异常冷静,像一朵洁白的白玫瑰,十分理性,爱得冷静,掌握了幸福的密码,安静从容地度过幸福的人生,令人羡慕。两个人拥有不同的爱情观,对幸福的不同把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其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文化产业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动漫人才的匮乏是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文化产业在我国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民群众
期刊
李贺短促的一生处于种种矛盾之中,其中有浪漫理想与困顿现实的矛盾,热爱生命与死亡焦虑的矛盾,风流自诩与青春早衰的矛盾……极度的矛盾与焦虑心理使他的诗歌中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唐代诗歌群星灿烂,李贺是其中一颗过早陨落的天才之星。他承受着理想与疾病的双重负荷,他的诗里找不到一般文人共有的闲愁情致,而是充满了生命的焦灼。李贺虽然不满困厄的现实,努力抗争,却又最终绝望,其中充满矛盾、挣扎,这些矛盾冲突激
期刊
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李煜思想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  (一)帝王家的词臣  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
期刊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纂的“虹影·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丛书收录的《凌叔华小说花之寺》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凌叔华小说主题变化的形成。从早期聚焦于闺阁中女性的情感波澜到关注时代女性的命运,最后的聚焦点落脚于儿童题材创造。凌叔华展示了五四时期女性独特的女性世界。其中既有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又有通过儿童视角来观察女性的生存状态。这也正是凌叔华不同于同时期女作家最独特的写作价值。  20世纪末,由柯灵主编,上海古籍
期刊
格非曾直言直到30岁才开始逐渐推崇传统小说。而《江南三部曲》就是他中国化写作的一个重要例证。古典性是一种古典感觉、古典意味,是感性的可以被感知到的氛围与情感。在“江南三部曲”中,人们可以时刻感受到这种感觉。本文就以《江南三部曲》为中心,从意象选用方面论证其古典性,证明格非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借鉴与继承。  一、幻梦中的桃花源  中国的意象历史源远流长,“意”是主观想要表达的情感,“象”是具体客观的
期刊
有多少机遇是被缘分抓住的,有多少激情是被缘分点燃的,有多少青春是被缘分绚烂的。9月,飘荡着芬芳,瓜果纷纷吐香。9月,成熟与丰收并存,热情与恬淡同在。新时代新一代的青春少年,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缘聚于美丽而温馨的云师大。青春正当时,未来有可期。我们将在这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奋力学习,我们将在这所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梦工厂扬帆远航,乘风破浪去寻觅人生的“象牙塔”,追逐人生理想,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