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渗透乡土地理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我国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为了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继承传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合理适度地渗透乡土地理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传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到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教育;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这对广大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为一大挑戰,今年来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高中地理乡土教学在其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理论体系,并趋向于规范化,这一变化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实为一大福音。任何学科的教学发展在其漫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固定模式,高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为适应当前的素质教学以及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我们要做到及时地调整适应,积极转变自我教学固定思维,将乡土教学更好地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乡土教育的紧迫性
  现今,高中地理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同时依旧存在着一些弊端,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弊端也成为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繁多、体系庞杂,故而很多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带来诸多问题,例如:(1)知识内容枯燥,学生厌学情绪较高;(2)教师教学方式有问题,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3)教学内容与实际可操作性有一定的脱节现象;(4)课堂师生活动少,教学活动进行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不暴露了现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也体现了一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改革面临着巨大阻力。因此,实施积极有效的高中地理乡土教育改革是很必要的、迫在眉睫的。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与乡土教学相结合
  (一)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教学,能让学生们从认识自己身边的切实事物开始地理的学习,零距离感受周边的实际“素材”。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相较于初中而言,在知识层次、知识内容、知识难易等不同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动,再加上地理在文科学习中稍倾向去理科思维,因此很多学生觉得晦涩、抽象,难易理解,将乡土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身边最为实际的问题入手,摆脱课本上的枯燥、严肃、抽象,能以一个积极、乐于接受的心态去学习,不仅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让学生自己学起来轻松舒适。
  (二)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单辟一本人文自然地理,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地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某地奇特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当地资源发展如何做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等。高中地理除了一部分必备知识点外,但部分还是活学活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将乡土地理带入高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去研究探讨课堂上的知识问题,可缓解机械性记忆的弊端,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三、 如何做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学
  (一) 教师以身作则,熟知当地地理情况
  高中地理教学要引入乡土教学,首先就应该要求其教师具备相应的当地地理知识储备,这是乡土教学渗透的关键,也是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必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一般情况下,本地籍贯教师对于自身周边的地理环境熟知度较高,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熟练把握和运用。然而,对于外籍教师而言,就需要自身加大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当地环境,要做到对当地的地理特征、人文风貌、名胜古迹有基本了解,对相关的信息做一汇总,这样不仅能够开拓教师的视野,而且也加深了他们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认识。在后期的乡土地理教学中,能为学生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用自身的知识和对本地环境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乡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 开展合理可行的户外考察活动
  学习是手和脑共同作用的结果,日常我们使用大脑的频率远远高于手,但是在全面深刻认知某件事物时,实际动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只有实际操作后,我们才能明辨其中的原理,对相关的理论才会理解得更为透彻。
  通常野外考察活动就是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探寻和感知活动,通过探寻解决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将实际考察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将地理教学中一些抽象、晦涩、难以理解的现象,以一种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脑和手的同时利用。
  在此,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高中学业较为紧张,大量的课外活动的开展难以顺利贯彻实施,在此情况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可以就校园内相关地理知识现象为研究对象,可针对一些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室外考察,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有效、合理、可行的课外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去周边能够利用的地理资源进行相关考察,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其次,对于有些问题现象处理难度较大,教师可利用自己的休闲之余,进行相关的活动,并随时记录,做成影像带,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弥补他们自己无法亲自操作的遗憾。
  (三)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乡土地理调查的实践活动。例如:班上的学生有来自农村,也有来自城市,对于一些农村孩子,他们对于一些地理现象的认知能力和熟悉度远高于城市孩子,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城市孩子利用节假日外出游玩时,实际操作一些地理考察,后期在课堂上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互交换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仅促进同学感情,而且也利于学生之间的探讨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
  四、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任重而道远,仍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去探寻,只有自己的辛勤耕种,才能为学生换来更为广阔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姜政.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2).
  作者简介:
  殷实,辽宁省盘锦市,盘锦市大洼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堂需进行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要求地理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立足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让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
摘 要: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较,具有信息容量大、演示方式灵活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对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多媒体;分析研究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打造更加生动的课堂,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付出,其中多媒体手段具有积极显著的促进功能,是广大教师的好帮手。  一、 运用多媒体搜集案例素材进行以案释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许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安排初中政治教学任务过程当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以初中教学过程当中的情感教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感教育;政治教学  相对来说,素质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们普遍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理想教学,即情感教
摘 要:“历史文学”一词是白寿彝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中国通史·导论》中说:“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历史的文字表述,这可包含一般的的文字表述和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  关键词:历史文学;甲骨文;诗经  简单来说,历史文学就是如何描述历史的问题。远古的传说多是依靠口耳相传,在传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所遗失。所以历史必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