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把健康的体育理念传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本文就是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 现状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1.1 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依然停留在竞技体育教学上,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与体质的增强,教学工作只是为了使学生能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为目标,未把“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具有较高的功利性,为了学生能在各类比赛中为学校争光、取得好成绩,以此为树立学校名气的手段,把体育教育的目标放在竞争上,脱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2 教学方法落后、内容陈旧、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1.2.1 教学方法落后
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及学生机械式模仿的教学方法,未能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我锻炼、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未能改变重教师、轻学生的偏差,重统一、轻差异的倾向,满足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终身体育能力很难养成。新的《纲要》强调,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的特点,加强体育教法和教学内容研究,注重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师生互动,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
1.2.2 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已经朝着多样化、弹性化和地区差异性的方向发展,但是仍带有竞技性,学生兴趣不高,以至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强的这一特点,围绕职业性特征开发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课程内容选择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欠缺,需要加强改革与探讨。
1.2.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技评与达标测试、出勤等方面。这种考核制度体现不了学生自身体育特长及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在考核评价上,注重的是技评与达标成绩,方法单一,具有片面性片,学生被动,极大挫伤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极不利于“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培养。
2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高职院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其中当然包括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真正重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例如,不少高职院校在对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上采用了打折的做法,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土政策就与体育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
2.2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
2.3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
总之,高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入手,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朝跃.对高职教育体育目标定位的认识与思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 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走向的几点思考.宿州学院学报,2011,5.103-106.
[4] 朱志翔,张卫,周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3-55.
[5] 马秀梅.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方向性探讨和比较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06.08.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 现状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1.1 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依然停留在竞技体育教学上,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与体质的增强,教学工作只是为了使学生能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为目标,未把“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具有较高的功利性,为了学生能在各类比赛中为学校争光、取得好成绩,以此为树立学校名气的手段,把体育教育的目标放在竞争上,脱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2 教学方法落后、内容陈旧、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1.2.1 教学方法落后
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及学生机械式模仿的教学方法,未能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我锻炼、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未能改变重教师、轻学生的偏差,重统一、轻差异的倾向,满足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终身体育能力很难养成。新的《纲要》强调,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的特点,加强体育教法和教学内容研究,注重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师生互动,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
1.2.2 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已经朝着多样化、弹性化和地区差异性的方向发展,但是仍带有竞技性,学生兴趣不高,以至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强的这一特点,围绕职业性特征开发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课程内容选择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欠缺,需要加强改革与探讨。
1.2.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技评与达标测试、出勤等方面。这种考核制度体现不了学生自身体育特长及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在考核评价上,注重的是技评与达标成绩,方法单一,具有片面性片,学生被动,极大挫伤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下去极不利于“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体育思想的培养。
2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高职院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其中当然包括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真正重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例如,不少高职院校在对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上采用了打折的做法,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土政策就与体育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
2.2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
2.3 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教法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灵活变换教法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使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近年来体育课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又一做法。
总之,高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起步较晚,而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入手,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朝跃.对高职教育体育目标定位的认识与思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 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走向的几点思考.宿州学院学报,2011,5.103-106.
[4] 朱志翔,张卫,周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3-55.
[5] 马秀梅.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方向性探讨和比较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