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对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对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单纯萎缩性鼻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鼻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等。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鼻窦炎是萎缩性鼻炎常见的伴发疾病,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伴发疾病的存在,其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单纯萎缩性鼻炎,为保证术后患者的鼻窦通气引流功能,提高治愈率,术中应尽量保留鼻窦内的正常以及可逆病变黏膜。
  [关键词] 鼻内镜;萎缩性鼻炎;鼻窦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201-02
  萎縮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鼻腔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表现为鼻腔的进行性加重的黏膜萎缩、鼻腔宽大、嗅觉障碍等症状,可伴有大量的鼻腔内恶臭脓痂,严重的萎缩性鼻炎可引起鼻腔骨质的萎缩,其治疗是临床上的难点之一[1]。鼻窦炎是指发生在鼻窦空腔内的黏膜肿胀及发炎,而鼻腔与鼻窦的黏膜在解剖上是紧密相连的,其生理功能也具有密切的联系,两种病变可以相互影响,鼻腔黏膜发生萎缩性病变后,其生理防御机制减弱,可引起鼻窦黏膜的病变,引发鼻窦炎[2]。因此,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患者,其治疗比单纯的萎缩性鼻炎更为复杂,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原发性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患者30例,同时排除了鼻腔手术等因素导致的继发性鼻黏膜萎缩患者及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46.18±12.36)岁;经鼻窦冠状位CT确诊伴发鼻窦炎。选取单纯性原发萎缩性鼻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9~73岁,平均(48.03±11.15)岁;病变程度为:轻度12例,重度18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给予维生素AD胶丸、维生素B2片口服治疗,并给予复方薄荷滴鼻液以及1%链霉素滴鼻,30 d后给予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治疗,伴发鼻窦炎者先给予鼻窦开放术,经鼻内镜按照上颌窦、筛窦、额窦的顺序将以上鼻窦从前向后开放,注意观察钩突有无增生和息肉样变,无增生和息肉发生的患者,给予保留钩突。鼻窦开放完成后给予鼻内镜下同体骨鼻中隔骨黏骨膜下植入治疗,自鼻顶至鼻前庭底切开皮肤,将鼻中隔左侧黏骨膜及鼻底的黏骨膜分离至鼻腔后端,使之形成一个囊袋,在鼻中隔软骨和筛骨的相交的地方进行骨膜分离,将发生偏曲的筛骨、梨骨和上颌骨鼻突进行咬除处理,并将咬除后的骨质取出冲洗备用,同法处理对侧鼻腔的黏骨膜,也形成一个囊袋。囊袋用庆大霉素8万U加生理盐水10 mL冲洗,将冲洗好的同体骨质填于囊袋中,使下鼻道和总鼻道得以缩小,缝合鼻腔的切口,用硅胶填充在双侧鼻底的黏骨膜下,给予膨胀海绵填塞,以防止术后鼻腔出血。单纯萎缩性鼻炎患者仅给予鼻内镜下同体骨鼻中隔骨黏骨膜下植入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3]
  治愈:患者的鼻部干燥、鼻塞、脓涕等症状消失,嗅觉明显好转,窦口开放良好,内镜检查可见窦腔黏膜发生上皮化,鼻腔内无脓性分泌物;好转:鼻部干燥、鼻塞症状消失,偶有少许脓涕,内镜检查可见窦腔内黏膜轻度或部分水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鼻部干燥、鼻塞等症状无好转,嗅觉无改善,脓性分泌物较多,内镜检查可见窦腔内有黏膜息肉样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眼部疼痛、鼻出血等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13.33%,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晕厥、鼻出血等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67%,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萎缩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为鼻黏膜及鼻部骨质的血管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使血管壁发生结缔组织的增生和肥厚,血管管腔变小,严重者发生闭塞,长期发展,鼻黏膜、鼻内腺体以及骨膜因供血不足出现萎缩性病变,并发生纤维化以及鳞状上皮化,其发病机制与细菌感染、维生素A、B2等缺乏、植物性神经失调等有关。如患者血清中有对鼻黏膜抗原而形成的自身抗体,鼻黏膜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等,本病的发生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鼻腔黏膜的病变累及窦口的鼻道复合体,则会导致鼻窦黏膜发生炎性,由于鼻窦开口较小,通气引流较差,并且鼻窦窦口的黏膜内有大量海绵状血管和黏液腺,鼻腔黏膜出现炎症后,窦口的黏膜组织发生肿胀,阻塞窦口,从而引发鼻窦炎[4-5]。
  萎缩性鼻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宽大的鼻腔缩小,减少鼻腔的通气量,减少鼻腔内水分的散发,从而使鼻黏膜干燥、结痂等症状减轻[6],本研究中采用咬除同体骨质对鼻中隔部位及鼻底部进行填充,使鼻腔发生缩窄,由于采用的是同体骨质,容易获得并且较少发生排异反应;伴发鼻窦炎后需要解除鼻窦内的病变,以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和粘液纤毛清除功能,改善鼻塞等症状,因此,需在同体骨膜下植入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鼻窦开放术,术中需注意保留鼻窦内的正常以及可逆病变黏膜,以维持患者术后的鼻窦通气引流功能。
  本研究显示,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3.33%,治疗效果不理想。另外,单纯性萎缩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伴发鼻窦炎的患者,说明鼻窦炎的发生可加重萎缩性鼻炎的病变,并且不利于手术后的恢复,同时也提醒笔者,萎缩性鼻炎的治疗中,不应该只针对萎缩性病变的治疗,还用注意纠正病因,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任丽萍,黄立桂,庐健.鼻内镜下自体髂骨填充术治疗萎缩性鼻炎42例[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62-63.
  [2] 吕萍,周天明,李蓓,等.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J].四川医学,2008,29(3):342-343.
  [3] 赵建福.鼻内镜治疗在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56-757.
  [4] 马鼎南.原发性萎缩性鼻炎95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1(4):433.
  [5] 邓炳辉.自体肋软骨鼻黏骨膜下埋藏术治疗萎缩性鼻炎26例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3):201.
  [6] 温湘玲,李永福,杨红良,等.鼻内镜下同种异体鼻中隔骨黏骨膜下植入治疗萎缩性鼻炎15例[J].云南医药,2011,32(2):221-223.
  (收稿日期:2012-10-11)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再现五彩缤纷的生活空间。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凸
目的建立一种快捷、方便的测定尿碘的方法。方法将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的电热恒温消解仪消化样品改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消化样品,消化后每管间隔30s向各管加硫酸铈铵
[摘要] 目的 为提高当地麻疹监测系统(MSS)运转水平,做好麻疹监测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并为证实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2009~2012年MSS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MLI)分别为322例、485例、70例和61例,确诊病例发病率(/10万)分别为2.98,4.75,0.37,0.11,实验室诊断病例分别为55例、52例、23例、2例
通用串行总线以其传输速度快、占用资源少,真正的即插即用等优点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RS-232总线,以传统的RS-232接口为数据通信通道的外部设备可以通过USB/RS-232转换器连接在主
接头管接头属于铰接式非刚性接头,由于采用弧线接触方式进行施工缝之间的连接,故其整体性好,弧线渗径长,而且接头经二次处理易保证质量,抗渗性能好,在槽段接头控制中应用越来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一样,都是学生认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以动机为核心的兴趣、意志、信心、性格、情感等。它与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双翼。所以,在教
分析了目前老旧船舶主机测速技术精度不高和不便于信号传输的特点,针对这些由于技术更迭遗留的缺点,设计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磁脉冲测速平台,并对主机测速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