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味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吃不腻的美味。近年来,国内卤制品行业呈快速增长之势,仅鸭脖这一爆款产品,就诞生了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01458.HK)和煌上煌(002695.SZ)三家上市公司。
去年,受疫情影响,“鸭脖三巨头”业绩均受到冲击,有的增速放缓,有的甚至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引发市场担忧。
日前,“紫燕百味鸡”的母公司紫燕食品宣布拟在A股上市,卤味行业再次引人注目。“紫燕”飞来,能否撼动“鸭脖三巨头”?卤味行业未来空间还有多大?
1993年,江西下岗女工徐桂芬拿出全部身家1.2万元,开了一家名为皇上皇的卤菜店,两年后更名为煌上煌。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煌上煌于2012年9月登陆深交所,成为“卤味第一股”。
在煌上煌改名那一年,20岁的周富裕开始自主创业。1997年,周富裕在武汉航空路开了第一家门店——周记怪味鸭,正式开始“周黑鸭”的品牌发展之路。
周富裕是一个执着于口味的匠人,为找到满意的卤鸭味道,他曾经连续尝试了100多天,每天卤四五次,用“笨”办法试出了最佳的火候和卤料。回味无穷的甜辣周黑鸭,迅即打开市场,并最终于 2016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
绝味是三家之中起步最晚的。1999年,戴文军在武汉开了第一家绝味鸭脖店,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绝味也只有这一家门店。直到2005年,名为“绝味鸭脖”的店子才再次出现在长沙街头,彼时周黑鸭和煌上煌早已在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
虽然绝味入局较晚,却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医药销售代表出身的戴文军,根据多年的销售经验,确立“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销售模式,令绝味食品迅速占领市场,一跃成为卤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7年3月,绝味鸭脖的主体公司绝味食品登陆A股市场。
至此,日后被并称为“鸭脖三巨头”的绝味、周黑鸭和煌上煌集结完毕。
三家卤制品公司基本上诞生于同一年代,且都以鸭脖为主产品之一,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渐渐形成卤制品市场如今三足鼎立的局面。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0月,绝味鸭脖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4930家,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316个城市。从门店数量上看,绝味食品门店数是煌上煌的近3倍,是周黑鸭的8倍多。
这三者的江湖地位,最初是煌上煌快人一步上市,后来周黑鸭业绩一骑绝尘,然后绝味鸭脖以奋起之势追赶,率先突破万店规模,通过实打实的业绩增长拉开与前两者之间的距离,成功逆袭为“鸭脖之王”。
绝味食品在资本市场也备受追捧,公司股价从2017年上市时的15.01元,一路涨到如今的80元左右,涨幅近6倍,市值近500億元,在三巨头中市值最高。
在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战斗正酣时,一只“紫燕”飞入战局。
上海证监局官网披露,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广发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向上海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材料,筹划A股IPO上市。
这意味着,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可能会被解构,“卤煮江湖”又会掀起新的混战,直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紫燕百味鸡在长三角区域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这个成立于1989年的品牌,从时间上来说,无疑是卤味零售领域的老大哥。2019年,凭借“夫妻肺片”这一单品,紫燕食品就实现了16亿元营收,足见紫燕的吸金能力之强。
从门店扩张速度看,紫燕百味鸡2008年已经突破1000家,到2018年发展至2000家,而从2018年到2019年的一年时间内,门店就发展到3000家,2020年更是突破4000家。如今,紫燕百味鸡的门店数量仅次于绝味,超过上市多年的周黑鸭和煌上煌。
华泰证券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紫燕百味鸡以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低于绝味的8.6%和周黑鸭的4.6%。综合来看,紫燕食品的营收及门店数虽不及绝味食品,但或许能与周黑鸭掰腕,争夺行业第二的位置。
可以想象,卤味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在紫燕食品加速扩张抢占市场、寻求上市之际,“鸭脖三巨头”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主观上它们虽想在市场上取得亮眼的成绩,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受到疫情的影响。
2020年上半年,“鸭脖之王”绝味食品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净利润更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38.85亿元,同比下降0.01%;净利润为5.20亿元,同比下降15.33%。
而名列第二的周黑鸭,业绩也出现“掉队”现象。数据显示,周黑鸭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9.03亿元,同比下滑44.43%;净利润亏损约0.42亿元,下滑幅度达118.83%。
绝味食品与周黑鸭,都是上市之后业绩首度出现亏损。
相对而言,煌上煌的业绩还算不错。数据显示,煌上煌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34亿元,同比增长15.31%;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10.26%,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不过,相比2017-2019年超20%以上的增速也下降了不少。
更值得关注的,是净利率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和煌上煌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3.29%和12.23%,相比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了2.31和0.88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周黑鸭的销售净利率为-4.64%,与2019年、2018年同期数据分别为13.74%和20.71%相比,下滑更为严重。 结合“三巨头”2020年市场中的整体表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中国整个卤味行业来看,品类已经开始老化,进入审美疲劳、消费疲劳的节点。未来增长点主要在品质、品牌、服务体系、客户黏性四个方面,休闲卤制品朝向品牌化发展,品牌产品占比不断提高。
就目前而言,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和紫燕这几家卤制品品牌并未拉开实质性差距,当这些连锁化龙头企业逐步蚕食小作坊和夫妻老店的市场份额时,卤味市场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实际上,在千亿规模的卤味零售赛道,包括绝味、周黑鸭在内的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剩下的80%大多是小品牌或地方特色品牌的中小商家。
也就是说,中国休闲卤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为分散,未来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事实上,对于这样一块大蛋糕,各方的争夺从未停止。
早在绝味食品上市的2017年,创投圈就将目光投向卤味赛道。诸如,天图投资先后投资过狮头牌卤味研究所、“卤人甲”等品牌,创新工场投资过“小蹄大作”,高榕资本、顺为资本投资过“黄太后”,IDG投资过“鸡王凤爪”,老鹰基金投资过“王小卤”,而绝味旗下网聚资本也曾投資过舞爪食品、颜家辣酱鸭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老鹰基金投资的王小卤,以快速崛起的姿态展示了鸡爪产品的潜力,从2019年4月中旬入驻淘宝,一年时间就做到了同类目第一名,月销售量达到1500万元左右。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销售的鸡爪类产品,也取得相当可观的销售额。
在鸡爪零售端,还有实力强劲的有友食品。有友食品成立于2007年,并于2019年成功登陆A股。当年,有友食品实现营收超10亿元,仅泡椒凤爪就占据整体营收的80%。2020年,有友食品市值一路飙升,从最低值35亿元涨至最高95亿元。
除此之外,特定地区的区域品牌,从不同的细分领域切入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如长三角地区的卤人甲、久久丫、留夫鸭,福建卤鸡爪“头牌”洪濑鸡爪,川渝地区的廖记棒棒鸡、降龙爪爪,东北地区的辣小鸭,这些区域品牌都有着鲜明特色,更了解当地人的喜好和消费习惯,在产品口味和服务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总体而言,卤味行业还未出现绝对王者,大多数商家仍以小作坊经营为主,随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行业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谁能更好洞悉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抓住他们的胃,就有机会从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巨头。
去年,受疫情影响,“鸭脖三巨头”业绩均受到冲击,有的增速放缓,有的甚至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引发市场担忧。
日前,“紫燕百味鸡”的母公司紫燕食品宣布拟在A股上市,卤味行业再次引人注目。“紫燕”飞来,能否撼动“鸭脖三巨头”?卤味行业未来空间还有多大?
“鸭脖三巨头”引领市场
1993年,江西下岗女工徐桂芬拿出全部身家1.2万元,开了一家名为皇上皇的卤菜店,两年后更名为煌上煌。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煌上煌于2012年9月登陆深交所,成为“卤味第一股”。
在煌上煌改名那一年,20岁的周富裕开始自主创业。1997年,周富裕在武汉航空路开了第一家门店——周记怪味鸭,正式开始“周黑鸭”的品牌发展之路。
周富裕是一个执着于口味的匠人,为找到满意的卤鸭味道,他曾经连续尝试了100多天,每天卤四五次,用“笨”办法试出了最佳的火候和卤料。回味无穷的甜辣周黑鸭,迅即打开市场,并最终于 2016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
绝味是三家之中起步最晚的。1999年,戴文军在武汉开了第一家绝味鸭脖店,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绝味也只有这一家门店。直到2005年,名为“绝味鸭脖”的店子才再次出现在长沙街头,彼时周黑鸭和煌上煌早已在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
虽然绝味入局较晚,却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医药销售代表出身的戴文军,根据多年的销售经验,确立“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销售模式,令绝味食品迅速占领市场,一跃成为卤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7年3月,绝味鸭脖的主体公司绝味食品登陆A股市场。
至此,日后被并称为“鸭脖三巨头”的绝味、周黑鸭和煌上煌集结完毕。
三家卤制品公司基本上诞生于同一年代,且都以鸭脖为主产品之一,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渐渐形成卤制品市场如今三足鼎立的局面。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0月,绝味鸭脖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4930家,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316个城市。从门店数量上看,绝味食品门店数是煌上煌的近3倍,是周黑鸭的8倍多。
这三者的江湖地位,最初是煌上煌快人一步上市,后来周黑鸭业绩一骑绝尘,然后绝味鸭脖以奋起之势追赶,率先突破万店规模,通过实打实的业绩增长拉开与前两者之间的距离,成功逆袭为“鸭脖之王”。
绝味食品在资本市场也备受追捧,公司股价从2017年上市时的15.01元,一路涨到如今的80元左右,涨幅近6倍,市值近500億元,在三巨头中市值最高。
“紫燕”飞来“搅局”
在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战斗正酣时,一只“紫燕”飞入战局。
上海证监局官网披露,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广发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向上海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材料,筹划A股IPO上市。
这意味着,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可能会被解构,“卤煮江湖”又会掀起新的混战,直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紫燕百味鸡在长三角区域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这个成立于1989年的品牌,从时间上来说,无疑是卤味零售领域的老大哥。2019年,凭借“夫妻肺片”这一单品,紫燕食品就实现了16亿元营收,足见紫燕的吸金能力之强。
从门店扩张速度看,紫燕百味鸡2008年已经突破1000家,到2018年发展至2000家,而从2018年到2019年的一年时间内,门店就发展到3000家,2020年更是突破4000家。如今,紫燕百味鸡的门店数量仅次于绝味,超过上市多年的周黑鸭和煌上煌。
华泰证券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紫燕百味鸡以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低于绝味的8.6%和周黑鸭的4.6%。综合来看,紫燕食品的营收及门店数虽不及绝味食品,但或许能与周黑鸭掰腕,争夺行业第二的位置。
可以想象,卤味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在紫燕食品加速扩张抢占市场、寻求上市之际,“鸭脖三巨头”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主观上它们虽想在市场上取得亮眼的成绩,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受到疫情的影响。
2020年上半年,“鸭脖之王”绝味食品营收净利双双下降,净利润更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38.85亿元,同比下降0.01%;净利润为5.20亿元,同比下降15.33%。
而名列第二的周黑鸭,业绩也出现“掉队”现象。数据显示,周黑鸭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9.03亿元,同比下滑44.43%;净利润亏损约0.42亿元,下滑幅度达118.83%。
绝味食品与周黑鸭,都是上市之后业绩首度出现亏损。
相对而言,煌上煌的业绩还算不错。数据显示,煌上煌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34亿元,同比增长15.31%;净利润2.338亿元,同比增长10.26%,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不过,相比2017-2019年超20%以上的增速也下降了不少。
更值得关注的,是净利率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和煌上煌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3.29%和12.23%,相比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了2.31和0.88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周黑鸭的销售净利率为-4.64%,与2019年、2018年同期数据分别为13.74%和20.71%相比,下滑更为严重。 结合“三巨头”2020年市场中的整体表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中国整个卤味行业来看,品类已经开始老化,进入审美疲劳、消费疲劳的节点。未来增长点主要在品质、品牌、服务体系、客户黏性四个方面,休闲卤制品朝向品牌化发展,品牌产品占比不断提高。
就目前而言,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和紫燕这几家卤制品品牌并未拉开实质性差距,当这些连锁化龙头企业逐步蚕食小作坊和夫妻老店的市场份额时,卤味市场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千滋百味才是卤味
实际上,在千亿规模的卤味零售赛道,包括绝味、周黑鸭在内的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剩下的80%大多是小品牌或地方特色品牌的中小商家。
也就是说,中国休闲卤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为分散,未来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事实上,对于这样一块大蛋糕,各方的争夺从未停止。
早在绝味食品上市的2017年,创投圈就将目光投向卤味赛道。诸如,天图投资先后投资过狮头牌卤味研究所、“卤人甲”等品牌,创新工场投资过“小蹄大作”,高榕资本、顺为资本投资过“黄太后”,IDG投资过“鸡王凤爪”,老鹰基金投资过“王小卤”,而绝味旗下网聚资本也曾投資过舞爪食品、颜家辣酱鸭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老鹰基金投资的王小卤,以快速崛起的姿态展示了鸡爪产品的潜力,从2019年4月中旬入驻淘宝,一年时间就做到了同类目第一名,月销售量达到1500万元左右。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销售的鸡爪类产品,也取得相当可观的销售额。
在鸡爪零售端,还有实力强劲的有友食品。有友食品成立于2007年,并于2019年成功登陆A股。当年,有友食品实现营收超10亿元,仅泡椒凤爪就占据整体营收的80%。2020年,有友食品市值一路飙升,从最低值35亿元涨至最高95亿元。
除此之外,特定地区的区域品牌,从不同的细分领域切入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如长三角地区的卤人甲、久久丫、留夫鸭,福建卤鸡爪“头牌”洪濑鸡爪,川渝地区的廖记棒棒鸡、降龙爪爪,东北地区的辣小鸭,这些区域品牌都有着鲜明特色,更了解当地人的喜好和消费习惯,在产品口味和服务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总体而言,卤味行业还未出现绝对王者,大多数商家仍以小作坊经营为主,随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行业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谁能更好洞悉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抓住他们的胃,就有机会从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