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学改革,其关键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换位思考,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一、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想
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入教学、设置疑问、步步深入。如在学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血糖的含量是否会随着一日三餐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一问题。我和他们一起探索,并进行了必要的测量,结论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我顺势引出了对血糖浓度进行调节的胰岛素的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所想,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知识。
二、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十分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换位思考后,就会发现学生要接受这一知识、掌握这一内容会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进入学生的角色,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如何计算出物体浮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以物体的浮沉条件作为出发点,先进行假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然后运用书本上出现的阿基米德定理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再和重力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给出的浮沉条件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这样,我与学生换位思考,按照学生的思路和他们一起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步骤,和学生一起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所要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疑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表情凝重,眉头紧皱,显然是他们的思维没能很好地跟上课堂的节奏,出现了学习上的“困扰”。对此,教师如若不及时帮他们排除,“困扰”必然会成为他们继续思维、深入学习的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思维分散和中断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果断地采取拯救措施,通过对教学的调整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内容时,固体物质在形态变化过程中不断地吸热,并且伴随着自身温度的不断上升,但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后,虽然物体仍在不断地继续吸热,可它的温度却不再发生变化了,学生对此觉得很奇怪,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及时地利用这个“拦路虎”作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激发他们继续思考的动力,并结合知识点作出翔实的诠释。这样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而且他们对于该部分知识的印象会特别深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进一步加强。
四、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或是做个别辅导时,常会发现学生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些教师的惯用手法是给犯错的学生进行指正。但说实话,只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学生还可能再犯类似的错误。那么,如何能帮助学生彻底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呢?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明知故犯法”,收效较大。即在教学过程中,我故意模仿学生的错误再“错”一次,然后让他们帮我找错误。这样不但形式活泼,而且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例如,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容易写错的字,如“溶点、肾脏、热涨冷缩”等,有一次科学课,我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了很多的科学课中常见的词语或句子,然后慢条斯理地开始上课,这时候我发现往日安静的课堂中多了很多轻轻的议论声,我掩饰着内心的喜悦,故意装出一脸茫然的样子,“发脾气”道:“今天怎么这么多的低声讨论啊?”然后我顺势引入到我的真正用意上去,让学生帮我改错,并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看哪一组改正过来的错字既多又准。简直难以置信,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充满了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欢呼声。这节特别的科学课给学生们的印象很深。
五、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乐
商家有句口号:想顾客之所想,顾客是上帝。教师也应想学生之所想,在安排日常教学时兼顾学生的爱好、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基础,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一手段,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的快乐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凡是能做的实验我都会尽量做,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验的乐趣。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亲眼观察到了色彩斑斓的科学现象,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求知欲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强烈了,慢慢尝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并由此养成了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本质的好习惯。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化学变化时,我做了“镁带的燃烧”这一实验,学生们看到像放烟火一样耀眼明亮的亮光产生,个个兴奋极了,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神奇与伟大,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我还注重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一次,在学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后,我出了两道近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来尝试,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当我告诉他们这是两道中考试题时,他们高兴得不得了。师生共同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自信心也更强了。
六、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忘
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当然知道有些科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模式”的规律,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结合自身的实际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的易忘点,然后进行强化和巩固。例如对月相的知识、神经系统相关概念等等都是十分容易忘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帮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并进行不断地归纳和总结,消除遗忘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引导科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换位思考,这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我们广大教师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产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编辑/于 洪
一、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想
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入教学、设置疑问、步步深入。如在学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血糖的含量是否会随着一日三餐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一问题。我和他们一起探索,并进行了必要的测量,结论是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我顺势引出了对血糖浓度进行调节的胰岛素的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所想,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知识。
二、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十分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换位思考后,就会发现学生要接受这一知识、掌握这一内容会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进入学生的角色,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如何计算出物体浮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以物体的浮沉条件作为出发点,先进行假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然后运用书本上出现的阿基米德定理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再和重力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给出的浮沉条件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这样,我与学生换位思考,按照学生的思路和他们一起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步骤,和学生一起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所要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疑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表情凝重,眉头紧皱,显然是他们的思维没能很好地跟上课堂的节奏,出现了学习上的“困扰”。对此,教师如若不及时帮他们排除,“困扰”必然会成为他们继续思维、深入学习的障碍,甚至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思维分散和中断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果断地采取拯救措施,通过对教学的调整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内容时,固体物质在形态变化过程中不断地吸热,并且伴随着自身温度的不断上升,但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后,虽然物体仍在不断地继续吸热,可它的温度却不再发生变化了,学生对此觉得很奇怪,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及时地利用这个“拦路虎”作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激发他们继续思考的动力,并结合知识点作出翔实的诠释。这样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而且他们对于该部分知识的印象会特别深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进一步加强。
四、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或是做个别辅导时,常会发现学生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些教师的惯用手法是给犯错的学生进行指正。但说实话,只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学生还可能再犯类似的错误。那么,如何能帮助学生彻底纠正不良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呢?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明知故犯法”,收效较大。即在教学过程中,我故意模仿学生的错误再“错”一次,然后让他们帮我找错误。这样不但形式活泼,而且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例如,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容易写错的字,如“溶点、肾脏、热涨冷缩”等,有一次科学课,我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了很多的科学课中常见的词语或句子,然后慢条斯理地开始上课,这时候我发现往日安静的课堂中多了很多轻轻的议论声,我掩饰着内心的喜悦,故意装出一脸茫然的样子,“发脾气”道:“今天怎么这么多的低声讨论啊?”然后我顺势引入到我的真正用意上去,让学生帮我改错,并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看哪一组改正过来的错字既多又准。简直难以置信,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充满了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欢呼声。这节特别的科学课给学生们的印象很深。
五、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乐
商家有句口号:想顾客之所想,顾客是上帝。教师也应想学生之所想,在安排日常教学时兼顾学生的爱好、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基础,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一手段,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的快乐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凡是能做的实验我都会尽量做,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验的乐趣。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亲眼观察到了色彩斑斓的科学现象,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求知欲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强烈了,慢慢尝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并由此养成了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本质的好习惯。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化学变化时,我做了“镁带的燃烧”这一实验,学生们看到像放烟火一样耀眼明亮的亮光产生,个个兴奋极了,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神奇与伟大,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我还注重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有一次,在学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后,我出了两道近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来尝试,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当我告诉他们这是两道中考试题时,他们高兴得不得了。师生共同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自信心也更强了。
六、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忘
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当然知道有些科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模式”的规律,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结合自身的实际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的易忘点,然后进行强化和巩固。例如对月相的知识、神经系统相关概念等等都是十分容易忘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帮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并进行不断地归纳和总结,消除遗忘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引导科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换位思考,这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我们广大教师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产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