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的关键是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这个阶段的儿童因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十分迅速,生活范围也不短扩大,因此成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特点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幼儿时期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是相对较弱。因此,不要对儿童进行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注意于单调乏味的课业,这样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和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言的条件已经具备。3~4岁的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幼儿时期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只有经常与人说话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因此,幼儿期语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但有些父母因为忙而忽略了孩子,这样往往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阻。
(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时期儿童思维的特点。此时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关注,也容易记忆,所以在游戏中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四)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而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喜怒哀乐。这是因为幼儿期孩子的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扩散,抑制能力差,所以易受情境和他人情绪的感染。
幼儿情感的发展趋势是:情感的发生从容易变动发展到逐渐稳定;表情从容易不随意地外露发展到能有意识地控制;情感的内容从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亲亲,抱抱等)发展到与社会性需要联系的体验(希望别人注意、称赞、愿意和自己交往等)。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已开始发展。道德感表现为规则意识已初步形成,能以自己和同伴按规则办事,干了好事而愉快。兴奋、理智感表现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发展;实践感表现在对参加游戏或劳动的喜爱与快乐;美感表现为对鲜艳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明快的节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和劳动成果中所体验到的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是与孩子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能力紧密相连的,家长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与发展孩子的情感。
(五)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个性是指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个体意识倾向性以及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气质上的差异,这种先天的差别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大了。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已有了明显的表现,如,他们有的好动、灵敏、反应快;有的沉静、稳重、反应慢;有的好哭,易激动;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的则霸道、逞强。这期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长对幼儿不可娇惯与溺爱,要多创造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儿童接触的机会,指导孩子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组织丰富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在与小朋友们的共同活动与游戏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体会到友爱、守纪、勇敢、助人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正常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除了一般的日常生活,游戏应该是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但许多家长希望通过各种训练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游戏变成了一种奢侈的活动,这是一种常见的教育误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情绪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人从出生起就会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这也是儿童获取经验的重要来源,日后还会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来源,但是幼儿的这种本能常常被父母无意间扼杀了。幼儿阶段的孩子常常会问父母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些父母答不上来就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还会责骂儿童。父母的敷衍往往会让儿童失去问问题的欲望!因此,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多陪孩子,还应该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当不知道答案时,应引导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重视榜样的力量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大部分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尤其在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未成熟的幼儿时期,观察模仿成为了主要的行为来源。许多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自己却常常我行我素,孩子记不住抽象的语言却忘不掉具体的画面,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你是孩子的榜样!
(四)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
幼儿还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取决于外界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态度。过度的表扬会引发儿童的骄傲和自大的心理,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让幼儿树立自信,获取生活的掌控感。过度的批评会引发儿童的自卑心理,适度的批评可以避免不良品质的发展。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正是三岁到七岁之间,弗洛伊德等多位心理学家也都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教育不能盲目的揠苗助长,也不能耽误了儿童智力和个性的培养,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特点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幼儿时期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是相对较弱。因此,不要对儿童进行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注意于单调乏味的课业,这样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和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言的条件已经具备。3~4岁的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幼儿时期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只有经常与人说话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因此,幼儿期语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但有些父母因为忙而忽略了孩子,这样往往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受阻。
(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时期儿童思维的特点。此时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关注,也容易记忆,所以在游戏中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四)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而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喜怒哀乐。这是因为幼儿期孩子的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扩散,抑制能力差,所以易受情境和他人情绪的感染。
幼儿情感的发展趋势是:情感的发生从容易变动发展到逐渐稳定;表情从容易不随意地外露发展到能有意识地控制;情感的内容从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亲亲,抱抱等)发展到与社会性需要联系的体验(希望别人注意、称赞、愿意和自己交往等)。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已开始发展。道德感表现为规则意识已初步形成,能以自己和同伴按规则办事,干了好事而愉快。兴奋、理智感表现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发展;实践感表现在对参加游戏或劳动的喜爱与快乐;美感表现为对鲜艳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明快的节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和劳动成果中所体验到的美。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是与孩子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能力紧密相连的,家长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与发展孩子的情感。
(五)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个性是指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个体意识倾向性以及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气质上的差异,这种先天的差别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大了。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已有了明显的表现,如,他们有的好动、灵敏、反应快;有的沉静、稳重、反应慢;有的好哭,易激动;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的则霸道、逞强。这期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长对幼儿不可娇惯与溺爱,要多创造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儿童接触的机会,指导孩子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组织丰富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在与小朋友们的共同活动与游戏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体会到友爱、守纪、勇敢、助人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正常发展。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除了一般的日常生活,游戏应该是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但许多家长希望通过各种训练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游戏变成了一种奢侈的活动,这是一种常见的教育误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情绪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人从出生起就会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这也是儿童获取经验的重要来源,日后还会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来源,但是幼儿的这种本能常常被父母无意间扼杀了。幼儿阶段的孩子常常会问父母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些父母答不上来就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还会责骂儿童。父母的敷衍往往会让儿童失去问问题的欲望!因此,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多陪孩子,还应该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当不知道答案时,应引导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重视榜样的力量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大部分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尤其在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未成熟的幼儿时期,观察模仿成为了主要的行为来源。许多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自己却常常我行我素,孩子记不住抽象的语言却忘不掉具体的画面,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你是孩子的榜样!
(四)正确使用表扬和批评
幼儿还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取决于外界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态度。过度的表扬会引发儿童的骄傲和自大的心理,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让幼儿树立自信,获取生活的掌控感。过度的批评会引发儿童的自卑心理,适度的批评可以避免不良品质的发展。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正是三岁到七岁之间,弗洛伊德等多位心理学家也都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教育不能盲目的揠苗助长,也不能耽误了儿童智力和个性的培养,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