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之父”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不认识斯宾塞·约翰逊,但你一定读过或听说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全世界销售超过2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奈斯比特先生将斯宾塞介绍给我,并说,其将随奈斯比特夫妇访问中国,但因为他还在环球旅行中,无法回美国办理签证,希望我们能够提供帮助。
  一个月后,在北京利兹卡尔顿饭店,我再次见到斯宾塞和奈斯比特夫妇。他们刚刚造访台北,而我则刚从新疆回来。
  与奈斯比特夫妇应该算是老朋友了,虽然才一个月没见,也还是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因为我见到奈在台北与马英九同台演讲,而奈夫妇也非常关心新疆的形势。我们各自述说见闻,说到高兴处就难免大笑。斯宾塞插进来说,我笑的时候眼睛里闪着灵光,当然是sometimes,而不是always。哦,斯宾塞是医学博士,心理学医生,也许,他观察人的眼光和角度与我们不同吧。
  此次斯宾塞到访中国,主要是受奈斯比特夫妇的影响,想到中国走走看看,顺便做他的新书《峰与谷》的宣传推广,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海外做他的新书推广。一方面是他为人低调,不愿意与媒体有过多交道,另一方面是其坚信图书畅销的三个因素,第一是书,第二是书,第三还是书。书的内容如果不好,再多推广也是徒劳。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没有做太多的推广。我说,如果你的书本来就好,再加上推广,不是会销得更好?斯宾塞一怔,可能没有人这样对他说话吧,他忙说,也许。
  说到他的“奶酪”,他完全没想到在中国会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就连饭店的服务员都知道这本书,我说,you ale very famous in china.斯宾塞说,那是因为赶上了时机。
  10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出版时,中国正面临着入世,面临着世界经济新规则的巨变。因此,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很想知道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写在奶酪墙上的话,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
  1、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只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2、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
  3、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4、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5、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6、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7、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记住:他们总会不断拿走奶酪。
  时隔十年,中国不但适应并且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面临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现在的问题除了继续应对“变化”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发展的可持续,这就是斯宾塞新书《峰与谷》中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如何从低谷中迅速崛起,登上高峰;如何尽量延长高峰期;以及如何攻克下一座高峰。读完此书后,也许人们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没有永远的峰顶与凹谷,只要应对得当,顺境和逆境都是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目前,《峰与谷》一书已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频频高居《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华盛顿邮报》、《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读者评价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人生的书。很多大企业都运用这本书中的智慧来鼓舞员工与企业一同走出低谷。相信这本书在中国又会掀起一股热风。
  当我问到斯宾塞对中国的印象时,斯问,要说实话吗?我说当然。这是他第二次到中国,第一次到北京,若干年前他到过上海。他说,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不大好,飞机还没落地,就领略了污染,出了机场又遭遇堵车。加上原来想象中的中国,认为可能和美国一样,很大,很冷,人与人之间互不来往,谁都不理谁。但是,奈夫妇热爱中国,一直在对他讲中国好,他不能不受到强烈影响。特别是在北京生活了几天之后,几乎到处都能见到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人,其中还有小孩子。是的,由于“奶酪”的更加大众化,各行各业,都会面临变化,因此,他的读者群是全方位的。斯宾塞完全没想到他在中国这么有名,老书、新书的宣传推广活动非常成功,这也让他感动,不再认为中国人冷漠。
  因为他是奈斯比特夫妇的好友,又是畅销书作家,我请他预测《中国大趋势》是否会在美国畅销。他说会,因为时机好,现在无论是TIME(《时代》)还是NEWSWEEK(《新闻周刊》),以及《纽约时报》等各种媒体,一直连篇累牍的CHINA,CHINA,CHINA,无时不在讨论着CHINA,这在两年前都做不到,所以,现在出版关于中国的书,特别是讨论中国模式、中国趋势的书,时机非常好,一定会引起强烈反响。但是,他也不无担心,怕美国人认为奈斯比特是亲华的,是在为中国说话。如果能够做到说中国与说其他国家一样,就好了。我很同意他的说法。
  在法兰克福我就邀请他能够写点关于中国的文字,当时他不置可否,这回,当我再重提此话时,他认真地说要好好想想。也许,一本新的畅销书正在他的心中酝酿。
  我们期待着。
  
  责编:申宏磊
其他文献
今年4月6日,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省”类似于我国中央行政机关的“部”)提出了建设“文化产业大国”的战略方案,旨在提高在海外人气极高的日本文化和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方案提出通过有效利用产品的高好感度,将文化培育成与汽车、家电媲美的日本经济支柱产业。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官民合资基金,帮助源自日本的文化内容进军海外;完善支援制度,帮助中小企业将研发的产品销往海外等。在医疗领域提出通过实行产业化以高效提供
期刊
今年以来,富士康恐怕是被媒体报道最频繁的公司之一了。各大海内外新闻机构最关注的并不是这家全球知名代工企业的业绩状况,而是该公司在深圳的十二名一线员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以及随后公司的两次大幅加薪。6月底,又有迹象表明富士康开始向中国内陆搬迁,搅动了中国多地政府的神经,再次引发观察家和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加大监控力度提高报道时效    针对富士康事件不断升级的态势,作为主管中国地方新闻对外报道
期刊
2010年6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外宣办、呼伦贝尔市党委外宣办承办的2010年中国外文局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在呼伦贝尔开幕,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阿龙,呼伦贝尔市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立华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宣传部、外宣办领导和干部,以及中国外文局机关有关部门和中国外文局所属有关单位负责人8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是对外传播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9年3月的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用较长篇幅,阐述了中国不搞西方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的问题,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国情下,中国的权力监督怎么搞?怎样才能让外国人了解我们的做法,从而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这是当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点。我们觉得,报道中更需要突破的,并非是
期刊
2010年3月,国防部外办在北京举办了“国际战略传播高级培训班”一笔者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了国际战略传播相关理论,增强了军事外交的媒体意识,提高了适应媒体和利用媒体的能力。作为开放部队指挥员,还进一步强化了面向世界展示军队良好形象的责任感、紧迫感。如何利用迎外这个对外传播的平台,塑造我军良好形象?结合工作实践和这次学习的思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把握三条原则    开放部队直接面对外国军
期刊
当地时间2009年11月20日晚,水城威尼斯,“国际电视热鸟奖”颁奖典礼上,灯火辉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总裁吉里亚诺·贝瑞塔先生将一座漂亮的小水晶人像递到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领奖嘉宾的手中,台下来自各国身着晚礼服的媒体人热烈而又不失优雅地鼓掌致意。这是来自中国的卫星频道第一次获得国际认可。  大部分国内观众都没有听说过“国际电视热鸟奖”,就连在得奖之前,好多英语频道的工作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究竟是个什么奖
期刊
2010年5月10日至14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率领山东省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访问香港,成功举办了2010(香港)山东周系列活动。省委外宣办根据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在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精心策划组织了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全面展示了山东改革发展、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为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精心策划,科学调度    此次山东周活动,山东省精
期刊
美国报业的寒冬正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来临,而中国媒体却正在这报业寒冬里逆势扩张。2009年4月,《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创刊,成为中国传媒走向国际的又一支力量。然而,我们在为中国媒体扩张而欣喜的同时,忧虑情绪也无法驱赶,身处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同时又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国际舆论,中国传媒“走出去”的路是否平坦?    一、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走出去”格局    虽然我国对外传播
期刊
首先,我想提三个问题:一,当西方人一踏上中国国土时,最吸引他们注意的是什么东西?二,什么和中国烹饪一样最具有中国的民族认同性?三,为什么西方人会觉得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何处?  我想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汉字。    “不透明”的汉字    当刚刚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走下飞机,首先会被机场各处标注的汉字所吸引。这种文字与他们所熟悉的拉丁字母完全不同,像是某种图画。而最
期刊
不久前,中国对外传播领域迎来了一大盛事——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在对外传播领域召开的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宣部副部长、大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蔡名照出席会议。会议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