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馈控制”的网格化治理危机预警多点触发机制研究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化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有着明显的“前馈控制”性功能。网格化治理“前馈控制”完全契合危机预警机制,具有警源供给多元化、预警系统清晰化、预警协同一体化等危机预警优势。但网格化治理的“政府中心主义”倾向,也暴露出危机预警中一些短板与不足,如警源供给不足、预警渠道单一、预警能力过弱、预警职责模糊等问题,这又限制了其危机预警优势,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警源供给点、立体化预警渠道、“人机”协同机制、明晰的预警责任制度,不断地纠偏、补短、堵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网格化危机预警多点触发机制。
其他文献
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政治路线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通过加强政治建设,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订立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成为党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用政治路线将百年中共党史贯穿起来,进行基于“社会主要矛盾—中心任务—政治路线—政策策略”的历史进程梳理和演变机理分析,在总体上回答中国共产党百年事业推进一以贯之的核心线索,为党史百年提供一种解释范式,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经验与规律引领。
新媒体环境犹如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客观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基础上,剖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开展教育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积极推进,目前其正在成为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领域。首先,需要探析技术伦理成为教育研究视角和话题的端倪,解释技术伦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其次,需要详细回顾教育与技术伦理相逢乃至融为一体的历史,包括技术与伦理的不期而遇、教育面临的技术伦理挑战,以及教育中技术伦理的逐渐涌现。再次,作为新兴领域,当前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已经形成众多热门研究主题,包括知识产权问题、网络无障碍问题、数字鸿沟问题、安全性与私密性问题以及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呈现出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向度。赫勒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关联着马克思关于解放感性主体的思想,也与当代左翼思想家的感性政治学有所呼应。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以哲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深入分析日常生活本质结构,对其异化特征进行批判。日常生活革命也是审美革命,赫勒关于日常生活革命的思想凸显了审美的介入性。赫勒在日常生活理论中展开对情感和个性的分析,强调情感在个性生成中的重要性。在其“自为存在”和“为我们存在”的理论建构中,显现了以“关心”为形式的伦理美学思想。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的哲学认知层面,底线思维作为对象世界的认知结构模式,首先体现为一定的世界观;作为对象世界的价值结构模式,又受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人民创造历史以及社会进步理论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唯物史观基础。治国理政中坚持底线思维,需要有高度的哲学素养。它不仅要求人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且要求人们精准预测事物发展的多维趋势及其潜在风险。归根到底,它需要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要将研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