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羊痘疫情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甘肃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起以传播速度快、病羊高热、痘疹及流产等为特征的羊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确定该起疫情为羊痘疫情.针对病羊表现口蹄病理变化及流产等,进行了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的鉴别诊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该起疫情的发生与羊群引入外源羊有关.对羊群实施以紧急免疫接种羊痘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减少了发病羊的死亡和流产.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MS-222麻醉剂在虹鳟肌肉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分析方法.虹鳟肌肉组织匀浆后置于Mcllvaine缓冲液与甲醇的混合提取液中超声提取,提取液浓缩溶解后经C18固相萃取柱纯化;纯化定容样品以甲醇:水:乙酸=65:35:1为流动相,利用C18色谱柱行等梯度洗脱分离,用紫外线检测器于223 nm波长处进行检测.MS-222的HPLC出峰时间为6.1 min左右,方法检测限为20μg/kg,精密度在2.63%~4.74%之间;MS-222加标回收率均﹥88%,批内变异系数<1
羊传染性口疮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的特点,虽然死亡率较低,但会严重影响羊群的正常采食和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很容易和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引发死亡,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以羊传染性口疮病的诊断与治疗为重点进行阐述,提出了综合防治要点,旨在引导养殖者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
为明确不同密度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和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并为小麦高产稳产和抗逆应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设225万、300万、375万、450万、525万/hm2基本苗5个种植密度,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密度对冬小麦的群体变化、干物质分配、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及茎秆重心高、机械强度及抗倒指数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形成与抗倒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冬小麦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基本苗300万/hm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基本苗225万/hm2和375万/hm2差异不显著
通过继代培养正常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CmHY-1(双交配型)获得不同继代次数菌株CmHY-2~CmHY-9并栽培,测定菌株CmHY-1、CmHY-7和CmHY-9液体培养时的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制备菌株CmHY-1、CmHY-5、CmHY-7和CmHY-9分生孢子单孢分离菌株并鉴定交配型;检测菌株CmHY-1、CmHY-7和CmHY-9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表达量;构建菌株CmHY-7甲基化相关基因过表达菌株,测定其菌丝生长速度和分生孢子产量并观察菌丝、分生孢子形态和菌落颜色并进
为了开发适宜绵羊的牧草资源,为舍饲养殖提供参考,分别以羊草、无芒雀麦、小黑麦和全株玉米为粗料,选择4月龄左右的育肥羊共64只分组进行饲喂试验,观察每组羊只的体重、体尺变化情况,从而研究不同粗料对绵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小黑麦的组别体重、体高、体长增加最快,且增重量显著高于其余组别,饲喂羊草的组别体重增加最少.因此,小黑麦的增重效果和饲料转化率要优于其余粗料,可作为优先推广使用的粗饲料.
针对张掖地区气候特点和养羊生产实际,引进3种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规模场羊粪进行好氧堆肥发酵对比试验,对不同时期的温度、pH值、病原菌及虫卵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自然状态(对照组)下的处理结果,其中以菌剂2效果最佳,该菌剂可使堆体的最高温度提前4~5 d到来,可使堆体内的虫卵减少90%以上,使病原菌基本被消纳的时间点比自然状态下堆肥的时间提前10 d左右.因此,相比其他两种微生态菌剂,山东某公司生产的嘉福有机肥发酵剂更适宜于张掖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养羊现状,具有一定
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的纳米硒对黑豆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豆纳米硒喷施适宜浓度为1.6~2.4 g/667m2,喷施纳米硒显著增加黑豆地上部分生长量及产量,黑豆喷施纳米硒后达到富硒标准,可提前7~9 d成熟.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从而影响羊的养殖效益,因此需重视该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本文对羊布病的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防控该病.
为探究南疆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对株、行距距配置的响应,以两种穗型品种为材料,设定行距、株距配置为 15 cm×1.7 cm、12.5cm×2 cm、10 cm×2.5 cm、7.5 cm×3.3 cm、5 cm×5 cm 等5个处理,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随行距缩小逐渐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以花后同化物转运为主,适当缩小行距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生产,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南疆 400万株·hm
针对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探究不同籼型杂交稻品种在盐碱地中钠钾离子的积累与产量的关系,并筛选出比较适合江苏盐碱土种植的品种.选取24个杂交籼稻品种,动态测定植株中钠钾离子吸收的变化和干物质质量变化,以及土壤中钠钾离子变化和可溶性盐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钠钾离子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其中钠钾离子含量分别降低7.67%和25.08%,可溶性总盐含量降低33.52%;并通过植株钠钾离子积累量和产量筛选出3个耐盐杂交籼稻品种(E10、E11和E12),其中钾离子积累量和产量最高的品种为E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