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针对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分析现状,寻求教学对策;立足课堂,落实口语训练;创设情境,生发交际话题;重视实践,提高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引人注意的地方很多。其中,在教学内容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以“口语交际”代替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这一提法的改变当然不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变换,而是体现了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
一、分析现状,寻求教学对策
“口语交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养社会交际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也体现了对语文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以及语文生活化的理念。然而,据了解,“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课型,在小学,尤其是在教学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使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呈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为了尽快改变这一不良局面,使农村小学的口语教学跟上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和要求,我以为有必要对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现状描述
现象一:口语交际课基本上按照“提出话题――讨论、准备――指名表达”的环节进行。指名表达时没有应有的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这是口语交际的独特优势),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
现象二: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不感兴趣,缺乏交际欲望。交际时,很多学生表现出紧张、胆怯、不愿或不敢交际。
(二)原因探寻
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口语能力较弱,在语言的情感性,表达的流畅性,交流的自主性方面都有待加强,更不用说口语交际能力了。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症结主要有三:
1.环境、条件的限制
由于一些教师和家长仍然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的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人为地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以至知识面窄,词汇贫乏。
2.学生自身的限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历少,积累的词汇也不够丰富。自我评价往往以别人的言语为标准,易受外界影响。
3.教师观念的限制
调查后发现,受传统的重行轻言观念的影响,农村小学从领导到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二、立足课堂,落实口语训练
1.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学阶段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教学中,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规范,文质兼美,非常适合口语训练。例如学习《雨点儿》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做小记者,带着问题去采访“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利用口语交际专题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就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素质。因此,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要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
4.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有活跃。
三、创设情境,生发交际话题
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转换,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审美感受。
四、重视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要以大语文教育观为观念指导口语教学,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中在最后一条中也特别指明:小学阶段应在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基础上,规范学生的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口语交际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成功交际的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金光.口语交际教学之管见[M].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刘向明,女,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课教师。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引人注意的地方很多。其中,在教学内容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以“口语交际”代替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这一提法的改变当然不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变换,而是体现了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
一、分析现状,寻求教学对策
“口语交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养社会交际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也体现了对语文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以及语文生活化的理念。然而,据了解,“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课型,在小学,尤其是在教学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使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呈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为了尽快改变这一不良局面,使农村小学的口语教学跟上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和要求,我以为有必要对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现状描述
现象一:口语交际课基本上按照“提出话题――讨论、准备――指名表达”的环节进行。指名表达时没有应有的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这是口语交际的独特优势),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
现象二:学生普遍对口语交际不感兴趣,缺乏交际欲望。交际时,很多学生表现出紧张、胆怯、不愿或不敢交际。
(二)原因探寻
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口语能力较弱,在语言的情感性,表达的流畅性,交流的自主性方面都有待加强,更不用说口语交际能力了。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症结主要有三:
1.环境、条件的限制
由于一些教师和家长仍然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的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人为地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以至知识面窄,词汇贫乏。
2.学生自身的限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历少,积累的词汇也不够丰富。自我评价往往以别人的言语为标准,易受外界影响。
3.教师观念的限制
调查后发现,受传统的重行轻言观念的影响,农村小学从领导到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二、立足课堂,落实口语训练
1.在识字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学阶段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教学中,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规范,文质兼美,非常适合口语训练。例如学习《雨点儿》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做小记者,带着问题去采访“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利用口语交际专题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就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素质。因此,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要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
4.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加强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有活跃。
三、创设情境,生发交际话题
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转换,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审美感受。
四、重视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要以大语文教育观为观念指导口语教学,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中在最后一条中也特别指明:小学阶段应在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基础上,规范学生的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口语交际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成功交际的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金光.口语交际教学之管见[M].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刘向明,女,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