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太重视情境设置,甚至出现了“形式化”、“走过场”、“低效果”的情境引入。这样的情境引入有的与学生的数学实际认知相差甚远,不能引发积极思维迁移;有的主题不明,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有的缺乏深刻性,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所以,打造高效课堂、创设有效情境需要在“合理性”、“明确导向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关键词:高效;情境;鲜活;悬念;自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4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引人入胜、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艺术。一盆生面粉如果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都很难将其一口气吃光,但如果将其加工成美味的点心,你早就在享用美味点心时,将这些面粉中的营养全部消化吸收了。知识之于情境,就如面粉之于点心。知识的传播,也需要艺术的加工工艺,才能更有活力与高效。有人说,一堂好的、高效的数学课更像一部构思巧妙、悬念迭出的侦探小说,在开始就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充分调动参与者心理、情感与思想,激发最大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课中情境设置是高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数学教育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参与,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笔者发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太重视情境设置,甚至出现了“形式化”、“走过场”、“低效果”的情境引入。这样的情境引入有的与学生的数学实际认知相差甚远,不能引发积极思维迁移;有的主题不明,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有的缺乏深刻性,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打造高效课堂、创设有效情境需要在“合理性”、“明确导向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一、创设鲜活问题情境,感受数学应用魅力
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赋予数学知识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同时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
案例1:“数列的实际应用”课堂的情境设计
上课后,教师对学生说:“前两天我到银行办事,发现了一个好消息,现在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大家。”之后,教师将两张照片投出给学生观看:“这是我在银行里看到的存款利率表与贷款利率表,大家有没有发现存款利率竟比贷款利率要高。”
大家都很好奇地观看、比对,有反应快的学生立刻说到:“那我们只要从银行贷款,再存入银行,不就可以赚取差价了!”
教师微笑肯定:“不错,很有经济头脑!”大家都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变得热烈了。
立刻有学生反应过来:银行不会这么傻吧,怎么会做赔本生意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大家也议论纷纷,觉得是很奇怪。
教师引导:“大家觉得这两个利率表有什么区别吗?”
有学生立刻发现了:“贷款是月利率,存款是年利率。”
教师:“不错,那大家能不能算一算银行是不是赔本经营呢?”
所有学生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地思考与探讨。此时,教师也点出本节课的主题:等比数列的求和的应用。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悬念情境,当所讲授的内容带有些许神秘色彩,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案例2:“圆的一般方程”新课情境设计
上课之初,教师给大家讲述:在一个谋杀案中,罪犯将一个重要的物证(一块圆形的水晶)给打碎,并销毁了所有碎片,只在现场沙发底下无意留下一块碎片,而这块水晶的尺寸是破获该案的一个重要证据,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神探福尔摩斯及其助手却用极短的时间就把这块水晶给还原了,并顺利破获了这起谋杀案。在介绍的同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这块碎片的形状。
教师问:“福尔摩斯及其助手是怎样快速把这块水晶给还原的?”大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教师说:“下面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
这一悬念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自然的进入学习之中。创设悬念情境能激发求知的火花,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诱之深入。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创设“自控发展”情境,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由“他控”走向“自控”,再进一步走向“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师生交互升华”,这一教育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遵循了新时期的教育规律,并行之有效的。
“自控发展”的课堂情境可分为三个阶段:预学、探究、提升。
1. 预学不同于一般的预习,它主要包含学案设计——学案完成——交流互评——点评答疑等内容,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把握好目标性与开放性原则。
2. 探究是“自控发展”课堂情境的核心。它主要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在此阶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及节奏把握,利用组织合作小组、生生研究交流、师生交流评价、生成问题研究等要素确定探究程序。
3. 提升的情况可以决定一堂课的高度。课堂必须是师生不断提升自我理念、修养、学识、能力等素质的课堂。在探究活动结束后,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教师自我教学诊断、阶梯训练、课后拓展等将课堂提升与升华。
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的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215100)
关键词:高效;情境;鲜活;悬念;自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4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引人入胜、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艺术。一盆生面粉如果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都很难将其一口气吃光,但如果将其加工成美味的点心,你早就在享用美味点心时,将这些面粉中的营养全部消化吸收了。知识之于情境,就如面粉之于点心。知识的传播,也需要艺术的加工工艺,才能更有活力与高效。有人说,一堂好的、高效的数学课更像一部构思巧妙、悬念迭出的侦探小说,在开始就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充分调动参与者心理、情感与思想,激发最大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课中情境设置是高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数学教育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参与,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笔者发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少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太重视情境设置,甚至出现了“形式化”、“走过场”、“低效果”的情境引入。这样的情境引入有的与学生的数学实际认知相差甚远,不能引发积极思维迁移;有的主题不明,导致学习目标的偏离;有的缺乏深刻性,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打造高效课堂、创设有效情境需要在“合理性”、“明确导向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总体考虑。
一、创设鲜活问题情境,感受数学应用魅力
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赋予数学知识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同时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
案例1:“数列的实际应用”课堂的情境设计
上课后,教师对学生说:“前两天我到银行办事,发现了一个好消息,现在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大家。”之后,教师将两张照片投出给学生观看:“这是我在银行里看到的存款利率表与贷款利率表,大家有没有发现存款利率竟比贷款利率要高。”
大家都很好奇地观看、比对,有反应快的学生立刻说到:“那我们只要从银行贷款,再存入银行,不就可以赚取差价了!”
教师微笑肯定:“不错,很有经济头脑!”大家都笑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变得热烈了。
立刻有学生反应过来:银行不会这么傻吧,怎么会做赔本生意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大家也议论纷纷,觉得是很奇怪。
教师引导:“大家觉得这两个利率表有什么区别吗?”
有学生立刻发现了:“贷款是月利率,存款是年利率。”
教师:“不错,那大家能不能算一算银行是不是赔本经营呢?”
所有学生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地思考与探讨。此时,教师也点出本节课的主题:等比数列的求和的应用。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悬念情境,当所讲授的内容带有些许神秘色彩,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案例2:“圆的一般方程”新课情境设计
上课之初,教师给大家讲述:在一个谋杀案中,罪犯将一个重要的物证(一块圆形的水晶)给打碎,并销毁了所有碎片,只在现场沙发底下无意留下一块碎片,而这块水晶的尺寸是破获该案的一个重要证据,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神探福尔摩斯及其助手却用极短的时间就把这块水晶给还原了,并顺利破获了这起谋杀案。在介绍的同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这块碎片的形状。
教师问:“福尔摩斯及其助手是怎样快速把这块水晶给还原的?”大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教师说:“下面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
这一悬念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自然的进入学习之中。创设悬念情境能激发求知的火花,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诱之深入。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创设“自控发展”情境,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由“他控”走向“自控”,再进一步走向“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师生交互升华”,这一教育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遵循了新时期的教育规律,并行之有效的。
“自控发展”的课堂情境可分为三个阶段:预学、探究、提升。
1. 预学不同于一般的预习,它主要包含学案设计——学案完成——交流互评——点评答疑等内容,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把握好目标性与开放性原则。
2. 探究是“自控发展”课堂情境的核心。它主要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在此阶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及节奏把握,利用组织合作小组、生生研究交流、师生交流评价、生成问题研究等要素确定探究程序。
3. 提升的情况可以决定一堂课的高度。课堂必须是师生不断提升自我理念、修养、学识、能力等素质的课堂。在探究活动结束后,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教师自我教学诊断、阶梯训练、课后拓展等将课堂提升与升华。
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的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2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