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分层教学”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它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在班级授课制下学习优等生“吃不饱”、学习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日益明显。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并受到各个学校条件及家庭条件的限制,更使得学生升到初中之前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此时再采用同一标准“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势必造成优等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后进生又会加剧厌学的情绪。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 分层实施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22-04
  
  1现状分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生活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在班级授课制下,我们不难发现班上至少存在三类学生——已经学会的、正适合学习的、还不具备适当的知识准备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习后进生没有得到切实的帮助,他们只是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中“制造”出来的“失败者”而可能被“淘汰出局”,而优等生永远只是在等待别人,学习热情与兴趣也许在缺乏挑战的学习中消磨殆尽,最终可能“泯然众人矣”。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时代发展性等特点的信息技术学科,因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如学校、家庭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如个人兴趣爱好、习惯态度、意志品质、能力水平等),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都采用“零起点教学”,即小学、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都从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但会导致部分已学过基本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显然此时再采用同一标准“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势必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
  2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分层教学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依据:教育学提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其中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发展、能力水平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等。教学中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目的,使其具有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让其尝试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依据:心理学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环境、情感等方面因素。分层教学的前提就是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依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能多起点、多落点,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多种角度、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找到自己的自身价值。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把不学而知的学生叫天才,为上等;学而后知的学生为次等,并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模式。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
  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
  “分层”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等级,而是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作业测试和评估分层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按照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分层,并开展有效的分层辅导、练习,成为成功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
  4.1 学生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非常顺利;相反的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对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因此,首先要对学生有个清晰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及课堂观察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层次:A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B层——学生只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学习各方面一般化,缺乏学习地主动性。C层——学生未接触过计算机一般知识,不具备计算机操作行为,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
  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上一张永远不变的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帮助。首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如C层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走道两边,;A层学生安排在靠墙壁走道的位置;B层学生安排在A、C层中间位置,那么每一列基本都是同一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教师及时指导;而每一行基本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则有助于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安排座位的目的是针对各个同学情况和老师教学设计而安排位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分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2 教学设计的分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标对于学科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而是更多地把要求指向了“关照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信息素养”等意识、态度、能力等方面。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没有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发展到某种确定的程度”,关注的是相对的提高,这就为我们分层教学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为教学设计分层提供了方向。
  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对各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A、B、C层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共性),要求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而对于那些非智力性、应用性、探索性强的内容则可以按照分层分别要求(个性)。
  信息技术学科以操作实践为主,课堂上常常有许多的任务或练习。因此课堂任务及练习的设计也很重要。在课堂任务(练习)设计中,以教学目标分层为基础,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对于B层的学生,重点在调动非智力因素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诱导他们向A层学生转化;对于A层学生,可设计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其任务(练习)中最好还能包含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知识点。教材中 一般是提出基本要求,那么对于A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练习的设计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例如“Windows98的中文输入法”(《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C层的学生的目标是①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②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词组;③掌握中英文输入法切换方法;④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特殊字符;B层的学生除了以上四点,还要求⑤能合理选择快捷的方式输入汉字词组;⑥掌握中英文混合输入的多种切换方式;A层学生除了以上六点,还要求⑦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自定义词组,⑧利用“智能ABC输入法”状态窗口的“标准”按钮了解有关智能ABC输入法的输入技巧。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一般输入技巧;而对B层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般技巧,而且会掌握通过省略词组中的任意单字的韵母来提高输入速度;而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他们会通过“帮助”快捷菜单去全面掌握任意一种输入法的输入技巧,这样无疑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由此看来通过分层教学设计,不但照顾了全体学生,而且给部分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落实,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探究,而且增加了后阶段分层评价的可操作性。
  4.3 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B、C层次的学生以“扶” 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指导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动手,使他们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样的分层教学活动,有助于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每节课起始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同时先简单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把本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觉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巡视B、C层的学生,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如果发现其中某些学生知识点还没掌握,及时选定B、C层的学生的学生机进行广播演示、解疑,并对下一层次的课堂任务进行适当引导。在B、C层的学生完成下一层次的课堂任务时,教师接下来的重心在于巡视A层的学生,适时“扶”他们,鼓励他们善思考、善提问、善探究。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例如“工作表的计算”(《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章电子表格)这节课可以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来体现分层教学:首先由教师提供“意甲最新排行榜”工作表的半成品和课堂教学任务文件(有条件可以制作成教学网页),在教学任务文件中出现四个基本任务和两个进阶任务,具体如下:
  基本任务:
  任务一:将标题设置黑体、蓝色、18号,并将其所在行的行高设置25。
  任务二:分别在工作表的“积分”列前插入一列(净胜球)。
  任务三:求出总进球数,存放在红色单元格内。要求分别用编辑公式按钮和自动求和按钮来计算。
  任务四:求出各球队的净胜球。(净胜球=进球-失球)。
  进阶任务:
  任务一:求出各队的积分。(积分=胜×3+平×1),要求应
  用公式复制。
  任务二:根据各队的积分对工作表进行排名,看看谁最强。
  如果积分相同,请根据净胜球的多少来排名。
  然后要求学生依次完成“基本任务”中的任务并提交完成情况。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可以试着完成“进阶任务”。不论是基本任务还是进阶任务,都有相应的友情提示的链接文件,主要内容是基本操作步骤和学生可能会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以为完成相应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先通过巡视,对基本操作有困难的C层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再通过学生提交的完成情况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接着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广播演示对B、C层的学生进行引导;同时了解A层学生完成情况,还可以挑选完成任务较好的A层学生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资源。最后由教师根据分层辅导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请A层学生回答B、C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活动实践课中,我们还可采用分组学习。分组学习也是分层教学中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策略。以小组方式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帮助,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将学生分层后相应位置的安排,每一行中都有A、B、C层的学生,可以将一行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小组,以这种异质分组的方式,使他们能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提高,而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则通过巡视,观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及时提醒。
  4.4 评价分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侧重于技能性和实践性的信息技术学科,由每节课的教学评价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是其终结性评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因存在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也应不同,否则将无法体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多少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C层的学生,要注重知识性的评价,评价标准要放低,评价结果要有确定性,评语要以鼓励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于B层的学生,既要评价知识性,又要注意评价能力,评价标准要客观;对于A层的学生,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开放性,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探索性特点,特别要注意如何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他们更加严谨、更加谦虚,不断朝超越自己。
  信息技术学科经常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制作,那么在作品评价时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确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人人学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美】Carol Ann 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3]胡学增等 《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4]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1990年
  [5]苏立雨《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分层教学”的探讨》 北京教育科研网,2006年3月16日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3-01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解决和提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造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数学的教学,大多数内容都可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49-02    在教育实践中《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它体现数学教育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强调让幼儿主动构建知识,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违背《纲要》精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4-02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生理角度来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5-01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那我们又该如何相对高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呢?下面就是笔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9-01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自主学习”这种新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7-02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们讨论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个人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引入能很快地把学生引导进课堂教学中来。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67-02    化学学科既可以培养学生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此非常重要。本文探讨就如何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谈一点个人的观点,仅供商榷。  1 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首先要发扬民主  教师在教学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9.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62-02    所谓“扬长教育”,是指学校要充分发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扬长”中走向成才和成功之路。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只能蕴藏在他的特长之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长处,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短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势,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展并张扬这种优势。因为“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该有机整合,我们老师要重视语文学科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体现。本文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出发,试图从情境、活动、问题等方面探讨在课堂学习中如何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情境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如果将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参与到初中学生的合作活动中,将会促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思考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采用适当的学习法,成为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合作式的交流过程,也将能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让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启发,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慢慢进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