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广袤无垠的大冰盖上,肆虐的大风、沉重的负荷以及变幻无常的天气将一直伴随着探险者。徒步格陵兰,不仅需要娴熟的滑雪技术,还要求探险者拥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强健的体魄。但对于长年居住此地的因纽特向导来说,这样的天气早已司空见惯,他告诉探险者金飞豹和费宣,这样的狂风在格陵兰常常一刮就是好几天,有时候也会刮上一两天就停下来。当然,一切全看上帝的心情。
凭借全球九大极点的探险资历,2008年3月,金飞豹接到了美国极地探险机构的特别邀请,参加穿越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探险活动,这是获得丹麦科技改革部北极中心特许的一项国际级探险活动。他将作为第一个徒步穿越格陵兰岛的中国人,把奥运的旗帜和奥运的精神带到那里。
“穿越格陵兰岛”一直被称为世界极地探险三部曲的第三部。格陵兰冰盖在1888年前,无人成功穿越。自1888年弗里德杰夫·南森(Fridtjof Nansen)第一次成功穿越格陵兰以后,越来越多的探险者开始前往那里。在那广袤无垠的大冰盖上,肆虐的大风,沉重的负荷以及变幻无常的天气将一直伴随着探险者。徒步格陵兰,不仅需要娴熟的滑雪技术,还要求探险者拥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与金飞豹同行的还有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经济管理专家费宣。费宣今年59岁,多年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由于有地质专业的背景,费宣对全球担忧的“格陵兰岛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大冰盖消融”的现状特别关心,并希望能亲自考察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
37亿年前的礼物
2008年5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9:15,我与费宣从哥本哈根乘机,经过五小时的飞行抵达格陵兰西海岸的一个小镇——康格鲁阿苏克。抵达后才发现所谓的国际机场只是早先美军专设的一个很小的军用机场,跟我的想像有很大差别。机场由于长时间没有修缮,所以显得陈旧而简陋。放眼望去,除了机场附近几个建筑外,远处基本是一片荒芜。机场外面矗立着三块巨大的岩石,费宣一眼就辨认出这些岩石距今已超过37亿年,其中还有一块是蛇绿石,蛇绿石上尚有明显的板块移动的擦痕。我知道,这样古老的岩石在中国只有少数地质博物馆才可以参观到,在野外是不可能看见的,但在格陵兰居然就这样随意地摆放在野外。
次日和费宣一起带上地质考察的“三件宝”(地质锤、地质罗盘、放大镜)进行地质考察,徒步到“康镇”郊区搜寻各类岩石标本。我的运气不错,没过多久就捡到了一块最古老的岩石——硅镁铁岩,如获至宝,经过费宣的仔细辨认,确认其是37亿年前的岩石标本。我们经过的地方能看见明显的冰川移动的痕迹,而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看得出来当地很多冰川融化比较严重。另外还采到两块珍贵的“冰结石”,这是长年的冰川移动产生的一种岩石。
随后我们又捡到不少“宝贝岩石”,其中包括花岗岩、石英岩甚至还有玄武岩等。费宣一边用专业的地质罗盘一一观察,一边不停地讲解这些岩石的走向,真想不到,平时眼看很普通的一个小小罗盘竟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居然可以解读岩石的运动原理,还能测量地质运动的水平方向及倾角。在费宣的引导下,我对于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发现不同的岩石的时候,都会认真地用地质锤和放大镜对其进行仔细的观摩。每次当我把放大镜靠近这样结构特殊的岩石上时,就仿佛穿越时空看到37亿年前没有任何生命痕迹的地质时代。
国际探险队=9人 26只雪橇犬
5月17日,所有探险队员已经抵达康格鲁阿苏克集合,德国的罗伯特、莫斯科的亚历山大、美国的劳利、法兰克福的诺伯特、希腊雅典的女队员阿提亚,中国队员我和费宣,加上爱尔兰的女领队安妮和男领队杰西,一支九人组的国际探险队正式形成。
一切妥当之后,所有人员乘直升机约80公里的行程跨越格陵兰峡湾抵达海拔1128米的格陵兰冰盖雪橇犬营地,我们在这里与位因纽特人集合,他是26只雪橇犬的领队,这里也是为本次探险活动临时搭建起来的大本营。穿越冰盖探险将从这里开始。大本营是冰盖边缘的一片视野相对开阔的冰原,这里的气温明显比康格鲁阿苏克低很多,虽没有下雪,气温仍然在零下25℃以下,茫茫无边的冰原很是壮观。
刚出发就碰到了暴风雪,能见度低,白天气温都在零下30℃以下,行走比较困难,队员必须紧跟队伍,不然很可能掉队失踪。冰雪是粉末状的,落在地上都是松软的浮雪,给行走带来很大的障碍,加上不太适应专业的速滑板,走起来是磕磕绊绊的,有劲使不上来,天气很冷,我却满身大汗,所有队员都疲惫不堪。
伴随队员前行的还有26只体形健硕的雪橇犬,它们分成两个组分别拖着重达500公斤的探险物资。这些温顺可爱、训练有素的“家伙们”由当地一名因纽特人指挥,这位雪橇驾驭者手持约八米长的海豹皮鞭,只要他手一挥舞皮鞭就能准确地落在领头雪橇犬的身上,可以想像这种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雪橇犬们都很聪明,它们能准确地判断出主人的命令和指挥,尤其是队中领队的大雪橇犬,它们能敏捷地对主人发出的命令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带领其他雪橇犬一起“执行”。庞大的雪橇犬队伍一天消耗的食物是二十公斤左右,为了保证雪橇犬们能卖力地完成任务又能减轻雪橇的负担,当地的雪橇犬管理中心会提前将狗粮通过雪地摩托车沿着探险路线每一百公里投放一次狗粮。经过不断的训练,雪橇犬们明白不远的前方将会有一顿“大餐”,这样它们奔跑起来就会很卖命,甚至达到20码的速度。
一切全看上帝的心情
虽然大家都知道格陵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劲的狂风,但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大风来势凶猛,高速运动的气流和干燥的空气摩擦发出刺耳的呼啸声,犹如万马奔腾一般。虽然坐在帐篷里,仍能感觉到狂风夹杂雪花的威势,大雪很快堆积了一米多深,我们只能不时地清扫帐篷周围才能使帐篷不被积雪埋住。
前几日的好天气只是上帝打了个盹,肆虐的狂风、漫天的飞雪、极度寒冷的空气才是格陵兰真正的面孔。狂风让我咂舌不已,但对于长年居住此地的因纽特向导来说,这样的天气早已司空见惯,他告诉我,这样的狂风在格陵兰常常一刮就是好几天,有时候也会刮上一两天就停下来,当然,一切全看上帝的心情。
德国队员罗伯特的帐篷半夜被大雪压垮,只能转移到我和费宣所住的帐篷里,两个帐篷相距不过两米,但对罗伯特来说,却跨越了生与死的距离,他暴露在风雪中只不过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整个人已经面目全非,挂满冰霜和雪花。当时,我们五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听着帐篷外狂风的呼啸声,暴风雪仿佛要向这些打扰了自己的人们证明,它才是这个冰雪世界的主人。风声一阵紧过一阵,帐篷摇摇欲坠,我们的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担心这个帐篷也熬不到风雪过去。要知道,在暴风雪中帐篷被压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样的天气情况下要
凭借全球九大极点的探险资历,2008年3月,金飞豹接到了美国极地探险机构的特别邀请,参加穿越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探险活动,这是获得丹麦科技改革部北极中心特许的一项国际级探险活动。他将作为第一个徒步穿越格陵兰岛的中国人,把奥运的旗帜和奥运的精神带到那里。
“穿越格陵兰岛”一直被称为世界极地探险三部曲的第三部。格陵兰冰盖在1888年前,无人成功穿越。自1888年弗里德杰夫·南森(Fridtjof Nansen)第一次成功穿越格陵兰以后,越来越多的探险者开始前往那里。在那广袤无垠的大冰盖上,肆虐的大风,沉重的负荷以及变幻无常的天气将一直伴随着探险者。徒步格陵兰,不仅需要娴熟的滑雪技术,还要求探险者拥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与金飞豹同行的还有云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经济管理专家费宣。费宣今年59岁,多年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由于有地质专业的背景,费宣对全球担忧的“格陵兰岛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大冰盖消融”的现状特别关心,并希望能亲自考察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
37亿年前的礼物
2008年5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9:15,我与费宣从哥本哈根乘机,经过五小时的飞行抵达格陵兰西海岸的一个小镇——康格鲁阿苏克。抵达后才发现所谓的国际机场只是早先美军专设的一个很小的军用机场,跟我的想像有很大差别。机场由于长时间没有修缮,所以显得陈旧而简陋。放眼望去,除了机场附近几个建筑外,远处基本是一片荒芜。机场外面矗立着三块巨大的岩石,费宣一眼就辨认出这些岩石距今已超过37亿年,其中还有一块是蛇绿石,蛇绿石上尚有明显的板块移动的擦痕。我知道,这样古老的岩石在中国只有少数地质博物馆才可以参观到,在野外是不可能看见的,但在格陵兰居然就这样随意地摆放在野外。
次日和费宣一起带上地质考察的“三件宝”(地质锤、地质罗盘、放大镜)进行地质考察,徒步到“康镇”郊区搜寻各类岩石标本。我的运气不错,没过多久就捡到了一块最古老的岩石——硅镁铁岩,如获至宝,经过费宣的仔细辨认,确认其是37亿年前的岩石标本。我们经过的地方能看见明显的冰川移动的痕迹,而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看得出来当地很多冰川融化比较严重。另外还采到两块珍贵的“冰结石”,这是长年的冰川移动产生的一种岩石。
随后我们又捡到不少“宝贝岩石”,其中包括花岗岩、石英岩甚至还有玄武岩等。费宣一边用专业的地质罗盘一一观察,一边不停地讲解这些岩石的走向,真想不到,平时眼看很普通的一个小小罗盘竟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居然可以解读岩石的运动原理,还能测量地质运动的水平方向及倾角。在费宣的引导下,我对于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发现不同的岩石的时候,都会认真地用地质锤和放大镜对其进行仔细的观摩。每次当我把放大镜靠近这样结构特殊的岩石上时,就仿佛穿越时空看到37亿年前没有任何生命痕迹的地质时代。
国际探险队=9人 26只雪橇犬
5月17日,所有探险队员已经抵达康格鲁阿苏克集合,德国的罗伯特、莫斯科的亚历山大、美国的劳利、法兰克福的诺伯特、希腊雅典的女队员阿提亚,中国队员我和费宣,加上爱尔兰的女领队安妮和男领队杰西,一支九人组的国际探险队正式形成。
一切妥当之后,所有人员乘直升机约80公里的行程跨越格陵兰峡湾抵达海拔1128米的格陵兰冰盖雪橇犬营地,我们在这里与位因纽特人集合,他是26只雪橇犬的领队,这里也是为本次探险活动临时搭建起来的大本营。穿越冰盖探险将从这里开始。大本营是冰盖边缘的一片视野相对开阔的冰原,这里的气温明显比康格鲁阿苏克低很多,虽没有下雪,气温仍然在零下25℃以下,茫茫无边的冰原很是壮观。
刚出发就碰到了暴风雪,能见度低,白天气温都在零下30℃以下,行走比较困难,队员必须紧跟队伍,不然很可能掉队失踪。冰雪是粉末状的,落在地上都是松软的浮雪,给行走带来很大的障碍,加上不太适应专业的速滑板,走起来是磕磕绊绊的,有劲使不上来,天气很冷,我却满身大汗,所有队员都疲惫不堪。
伴随队员前行的还有26只体形健硕的雪橇犬,它们分成两个组分别拖着重达500公斤的探险物资。这些温顺可爱、训练有素的“家伙们”由当地一名因纽特人指挥,这位雪橇驾驭者手持约八米长的海豹皮鞭,只要他手一挥舞皮鞭就能准确地落在领头雪橇犬的身上,可以想像这种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雪橇犬们都很聪明,它们能准确地判断出主人的命令和指挥,尤其是队中领队的大雪橇犬,它们能敏捷地对主人发出的命令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带领其他雪橇犬一起“执行”。庞大的雪橇犬队伍一天消耗的食物是二十公斤左右,为了保证雪橇犬们能卖力地完成任务又能减轻雪橇的负担,当地的雪橇犬管理中心会提前将狗粮通过雪地摩托车沿着探险路线每一百公里投放一次狗粮。经过不断的训练,雪橇犬们明白不远的前方将会有一顿“大餐”,这样它们奔跑起来就会很卖命,甚至达到20码的速度。
一切全看上帝的心情
虽然大家都知道格陵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劲的狂风,但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大风来势凶猛,高速运动的气流和干燥的空气摩擦发出刺耳的呼啸声,犹如万马奔腾一般。虽然坐在帐篷里,仍能感觉到狂风夹杂雪花的威势,大雪很快堆积了一米多深,我们只能不时地清扫帐篷周围才能使帐篷不被积雪埋住。
前几日的好天气只是上帝打了个盹,肆虐的狂风、漫天的飞雪、极度寒冷的空气才是格陵兰真正的面孔。狂风让我咂舌不已,但对于长年居住此地的因纽特向导来说,这样的天气早已司空见惯,他告诉我,这样的狂风在格陵兰常常一刮就是好几天,有时候也会刮上一两天就停下来,当然,一切全看上帝的心情。
德国队员罗伯特的帐篷半夜被大雪压垮,只能转移到我和费宣所住的帐篷里,两个帐篷相距不过两米,但对罗伯特来说,却跨越了生与死的距离,他暴露在风雪中只不过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整个人已经面目全非,挂满冰霜和雪花。当时,我们五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听着帐篷外狂风的呼啸声,暴风雪仿佛要向这些打扰了自己的人们证明,它才是这个冰雪世界的主人。风声一阵紧过一阵,帐篷摇摇欲坠,我们的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担心这个帐篷也熬不到风雪过去。要知道,在暴风雪中帐篷被压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样的天气情况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