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三年级起步作文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体现“我手写我心”的理念,初探引导学生有效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会观察;重视资源;用情习作;写作能力
我去年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比较差。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1.有了作文题目,却找不到内容写;2.写出的内容没有真情实感;3.观察不够仔细。4.编造现象很普遍。
为此,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观察的方法
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是他们的天地。他们看到绿树红花,听到虫儿啾啾,吸新鲜空气,享受春之绿,夏之咏,秋之游,冬之雪。闻到稻花香,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亲自下河摸到活蹦乱跳的鱼儿。我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源泉,教会他们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花丛鸟语等。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我先让学生观察汉源湖,各大公园、果园、建筑等,并且通过查资料和与家长交流搬迁前家乡的过去。在过去和现在的巨大变化中感受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然后把观察对象的特征记录下来,学生观察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二、把握好点拨时机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点拨。农村的大自然是美的,要点拨学生说出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美?只要学生能畅叙心中之美,他的习作能力就得到了锻炼。我在给学生布置的作文《家乡的变化》时,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之后,马上在班上开展讨论,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马路变宽变多说起,有的从建筑说起,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说起……不懂的地方我进行了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不是学生冥思苦想地写作文,而是在叙述自己的感受。叙述有感而发,描述了心中美丽的家乡。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喜欢的一种游戏》,让学生在写之前先“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醒孩子们认真观察其他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分工、合作、过程、感受等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及时地点拨,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三、利用好生活资源
在家学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搞卫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例如,我从学生的嘴里得知科学科上老师给了每个同学一个回家养蚕并观察蚕的成长过程。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目叫《养蚕》的作文。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那蚕儿吃桑叶的时候总是津津有味的啃,那声音就像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的沙沙沙的响声……有一天,我发烧睡过了头,晚上当我端起饭碗时,突然想起来:蚕儿还没有吃呢!它这是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叫。这蚕儿是我亲手养的,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怎么办?想到这,我便丢下饭碗,连忙去看自己养的蚕儿。”多么有感情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情感。
四、融入感情地习作
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只注意了叙述,没有把感情色彩融入进去,作文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习作时,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有感情地写作。针对不同的题目,教师要教会学生融入不同的感情。如:习作要求是体现母爱精神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触摸母亲的爱,并有意思地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人或事。在写《妈妈的爱》的这类作文中,我班有位学生没有一味去叙写故事,而是选择了母亲的手细致刻画。她这样写到:“劳动一天的母亲为放学回家的我端来饭菜递给我时,我看到了一双手:粗糙干裂,黑黄的手背上一根根硬邦邦的血管突起……”小小的细节描写使一个勤劳纯朴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五、学习积累语言
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每次面对写作文总是抓耳挠腮,一筹莫展。要么就是在教师的催促下胡编乱造,要么就是跟着老师口述过的某则范文千篇一律。再者就是大话说上一千句,体现不出具体真实的情感。细细分析小學生作文中有在这些毛病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写作的素材;缺乏丰富多彩的词汇,平时没有积累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令小学生作文中头疼的问题,就必须教会他们学会积累。 要积累词汇,语句,片段。 课堂上,会出现如此令人难堪的局面。在学完第一单元的课文后,我问:“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答:“好人”除了“好”字再也无法说出它字眼,任你百般启发,千般引导,最终难逃一个“好”字。究其原因,学生们腹中没有丰富的词汇来总结。由此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大量积累精彩的词汇,以此来填补他们不会描述某种事物,某些人物的空白。让学生积累词汇的任务不能只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并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记载积累本上,并记在心中,以便习作中运用。 另外,教师应根据学习实际指导相应的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并及时引导学生积累词句,积累名言并写在卡片上,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之外,还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优秀诗文。我们所学的语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表达情感方面,还是在句子通顺连贯,用词准确,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要利用小学生年龄小、记忆力强这一特点督促他们熟练背诵一些精彩片段。即使是一些机械记忆的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背会它是大有脾益的。
参考文献:
[1]《月亮和六便士》徐沪生著
[2]《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著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会观察;重视资源;用情习作;写作能力
我去年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比较差。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1.有了作文题目,却找不到内容写;2.写出的内容没有真情实感;3.观察不够仔细。4.编造现象很普遍。
为此,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观察的方法
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是他们的天地。他们看到绿树红花,听到虫儿啾啾,吸新鲜空气,享受春之绿,夏之咏,秋之游,冬之雪。闻到稻花香,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亲自下河摸到活蹦乱跳的鱼儿。我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源泉,教会他们仔细观察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花丛鸟语等。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我先让学生观察汉源湖,各大公园、果园、建筑等,并且通过查资料和与家长交流搬迁前家乡的过去。在过去和现在的巨大变化中感受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然后把观察对象的特征记录下来,学生观察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二、把握好点拨时机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点拨。农村的大自然是美的,要点拨学生说出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美?只要学生能畅叙心中之美,他的习作能力就得到了锻炼。我在给学生布置的作文《家乡的变化》时,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之后,马上在班上开展讨论,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马路变宽变多说起,有的从建筑说起,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说起……不懂的地方我进行了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不是学生冥思苦想地写作文,而是在叙述自己的感受。叙述有感而发,描述了心中美丽的家乡。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喜欢的一种游戏》,让学生在写之前先“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醒孩子们认真观察其他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分工、合作、过程、感受等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及时地点拨,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三、利用好生活资源
在家学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搞卫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例如,我从学生的嘴里得知科学科上老师给了每个同学一个回家养蚕并观察蚕的成长过程。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目叫《养蚕》的作文。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那蚕儿吃桑叶的时候总是津津有味的啃,那声音就像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的沙沙沙的响声……有一天,我发烧睡过了头,晚上当我端起饭碗时,突然想起来:蚕儿还没有吃呢!它这是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叫。这蚕儿是我亲手养的,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怎么办?想到这,我便丢下饭碗,连忙去看自己养的蚕儿。”多么有感情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情感。
四、融入感情地习作
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只注意了叙述,没有把感情色彩融入进去,作文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习作时,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有感情地写作。针对不同的题目,教师要教会学生融入不同的感情。如:习作要求是体现母爱精神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触摸母亲的爱,并有意思地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人或事。在写《妈妈的爱》的这类作文中,我班有位学生没有一味去叙写故事,而是选择了母亲的手细致刻画。她这样写到:“劳动一天的母亲为放学回家的我端来饭菜递给我时,我看到了一双手:粗糙干裂,黑黄的手背上一根根硬邦邦的血管突起……”小小的细节描写使一个勤劳纯朴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五、学习积累语言
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每次面对写作文总是抓耳挠腮,一筹莫展。要么就是在教师的催促下胡编乱造,要么就是跟着老师口述过的某则范文千篇一律。再者就是大话说上一千句,体现不出具体真实的情感。细细分析小學生作文中有在这些毛病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写作的素材;缺乏丰富多彩的词汇,平时没有积累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令小学生作文中头疼的问题,就必须教会他们学会积累。 要积累词汇,语句,片段。 课堂上,会出现如此令人难堪的局面。在学完第一单元的课文后,我问:“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答:“好人”除了“好”字再也无法说出它字眼,任你百般启发,千般引导,最终难逃一个“好”字。究其原因,学生们腹中没有丰富的词汇来总结。由此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大量积累精彩的词汇,以此来填补他们不会描述某种事物,某些人物的空白。让学生积累词汇的任务不能只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并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记载积累本上,并记在心中,以便习作中运用。 另外,教师应根据学习实际指导相应的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并及时引导学生积累词句,积累名言并写在卡片上,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之外,还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优秀诗文。我们所学的语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表达情感方面,还是在句子通顺连贯,用词准确,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要利用小学生年龄小、记忆力强这一特点督促他们熟练背诵一些精彩片段。即使是一些机械记忆的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背会它是大有脾益的。
参考文献:
[1]《月亮和六便士》徐沪生著
[2]《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