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中期钢琴作品《三首小品》的演奏技巧探讨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作曲家与《三首小品》创作背景、《三首小品》中的演奏技上的把握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对普朗克中期钢琴作品《三首小品》这部作品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
  【关键词】普朗克;《三首小品》;演奏技巧
  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法國作曲家钢琴家。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7 岁开始作曲,17 岁的普朗克师从里卡多·比涅斯。后还跟随科库兰学复调,科库兰鼓励他作曲,并把普朗克介绍给萨蒂、卡塞拉、奥里克等人。1917年,普朗克作室内乐作品《黑人狂想曲》成名,得到萨蒂赏识。1920 年,普朗克成为“六人团”成员。1924 年普朗克为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剧《母鹿》,名声大噪。他的创作强调造型优美的旋律,严谨精致的和声,清晰自然的曲调,继承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坚持法国“六人团”精神。《三首小品》写于普朗克音乐创作中期,产生于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普朗克在其作品中,将新古典主义风格运用其中,融入法国音乐精致优美特质。其中第三首作品《托卡塔》,是普朗克献给钢琴家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的曲目,也是霍洛维茨最喜爱演奏的安可曲之一。
  一、普朗克生平以及中期音乐创作
  (一)普朗克生平
  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法国作曲家、钢琴家。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7 岁开始作曲, 17 岁的普朗克师从里卡多·比涅斯。里卡多·比涅斯是一名西班牙钢琴家,首演了德彪西、拉威尔等许多人的钢琴作品,也被认为是他们作品的权威演奏者。普朗克从老师那里继承了近代主义音乐精华与内涵。普朗克在师从这位西班牙钢琴家的过程中,也开始个人作曲创作。比起他的西班牙老师来,又更多些水晶般的法国音乐的明朗清澈。后还跟随科库兰学复调,科库兰鼓励他作曲,并把普朗克介绍给萨蒂、卡塞拉、奥里克等人。1917 年,普朗克作室内乐作品《黑人狂想曲》献给萨蒂。1920 年,普朗克加入“六人团”。1924 年,他创作舞台剧《母鹿》,从此声名鹊起。
  (二)普朗克中期音乐创作及《三首小品》创作背景普朗克创作过程有三个时期:1916—1921 为早期,1922—1937 为中期,1940—1960 为晚期。他的创作领域比较宽泛,包括各类体裁。中期创作风格越来越成熟,和声处理更为严谨,节奏更加多样,旋律更加清晰。中期创作主要包含 3 类:钢琴方面:《三首小品》(1927)、《d 小调双钢琴协奏曲》(1932)、《乡间协奏曲》(1927-1928);声乐作品包括:《四首诗》(1922),《快活之歌》(1926);器乐和舞剧音乐作品方面:《g 小调乐队协奏曲》、《钢琴与管乐六重奏》、《钢琴、双簧管与大管的三重奏》、舞剧《母鹿》(1923)。
  他继承了法国音乐传统的清丽、典雅、沙龙式风格,在法国音乐传统基础上,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与思想,创作出的近代化音乐。有些钢琴作品保持了 16 世纪舞蹈音乐旋律的清雅幽静特点,别具一格,十分迷人。普朗克对斯特拉文斯基有高度的崇拜,受到他的影响,创作特色有清晰曲调、饱满的旋律走向、节奏对比强烈、曲式精巧短小、精致巧妙的织体、大量使用拍号变换、明确的调性和轻快的节奏。受新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普朗克在创作风格也追求复古,例如十六世纪的法国通俗民间歌曲、十八世纪的古典音乐风格并借鉴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三首小品》是普朗克创作中期作品,创作于 1928 年,共有三首。第一首《田园曲》,第二首《赞歌》,第三首《托卡塔》。此时普朗克重新回归养育他的罗马天主教会后,可以在他的这首作品中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意味和虔诚。柔美精致、风趣幽默、旋律优美、和声清晰、织体完善,突出他对古典主义音乐美感的继承,以及对新音乐风格的探索和思考。
  二、普朗克中期钢琴作品《三首小品》的演奏技巧
  通过前面对《三首小品》音乐风格的概括,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普朗克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在了解了该作品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该曲音乐特征的基础上,本章将对该作品的演奏处理进行探究。
  (一)托卡塔旋律的演绎
  普朗克作品旋律的来源多样性,要求演奏者更加全面地把握种旋律的来源和音乐特点。20 世纪以后,由于各种音乐风格的影响,普朗克所做《托卡塔》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个人风格。第三首作品《托卡塔》节奏的弹性变化充满灵气,旋律来源是法式风趣爽快的旋律。在精准弹奏托卡塔节奏后,应当注意法国音乐自然通透的旋律线条。托卡塔(toccata)又被称作触技曲, 源自十六世纪意大利一种器乐体裁,作为最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要求双手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谱例1,左手音符弹性跳跃,颗粒性十足,右手应当连绵不断,勾勒旋律线,音色自然,与左手形成层次对比。右手小指快速击键,把力量交给小指,勾勒出上方声部旋律线条。
  谱例 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指力量较为薄弱。在快速跑动时,弱指的灵敏程度、弹性、力度、速度、反应时间都制约着作品的完整性和速度。如果 5 指部分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则无法演奏好这段旋律。本曲的优美旋律却都由小指演奏,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针对五指手指练习:注意手型摆正,避免将5 指过分伸直或者往里勾,这样会影响手指灵活动作和主动性;听觉为先,当弹奏出这一段旋律时,耳朵来辨别高声部旋律是否连贯具有歌唱性;增加针对 5 指练习的练习曲,根据个人程度选择曲目,集中解决技术难点。
  (二)“打击性”演奏处理
  20 世纪音乐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打击性音响,一方面自由多变,另一方面重音点也在持续改变,让节奏在特定的条框形式中获得释放,消除情感表达上的束缚,音乐内涵再次得到升华。《托卡塔》作品中需要一些“敲击性”音响效果,但“敲击性”不代表敲击钢琴。在保持托卡塔原有的节奏弹性处理上,需要一些强烈刺激尖锐的音响效果。需要金属搬尖锐的特征,但音色又不可以粗糙,失去质感。在演奏这一段落时,我们可适当地采用“敲击性”的弹奏方法,这也许同我们原来的触键原则背道而驰,但为了达到良好的打击性音响,在弹法上需要做一些调整。   从弹奏方法来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保持托卡塔快速交替双手,交替时多用肘部,手掌和手指成为整体,指尖应当快速直接感受到力量,不拖泥带水;短促跳音弹奏,用指尖稍微往内勾一些,触键深度不要太深,在指尖和键盘中留出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间隙,轻和浅,可以达到有“点”、集中的跳音,对找到声音的集中、颗粒性很有帮助;触键速度应该快速,发力时间短促,并且非常快速离开琴键,可以想象敲击钟的效果,这样可以产生如同金属般的共鸣声音。
  (三)踏板处理
  20 世纪作品为了追求丰富的和声效果、音响效果,对踏板使用趋向自由化,对演奏者对踏板的处理时要求更为细致,多从作品的内容和音响出发,做到细腻、有层次。
  第一首 1 至 2 小节(谱例 1)塑造优美的田园景象,是由 C 音开始的装饰性分解和弦,支持以 bE 音为骨干音的下行半音旋律和声。这段比较适宜采用音后(切分)踏板,踏板踩下二分之一即可,可以起到连接旋律线条、保持织体和声的延续的作用,使旋律线条更为清晰,音色自然流畅,音响饱满。使用切分踏板时,应该注意在放踏板时一定要放的彻底,以免前一个音响和声带到下一个和声,产生浑浊之感。
  有些部分适合节奏性踏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音踏板。需要和音的弹奏始终一致,换言之,必须做到手脚同步,键位与踏板同时控制,和声或与强拍同时踩下,在下一个和声前放掉。
  在手指演奏过程中,需要反复完成此动作。面对一个和弦时,需要快速完成踏板的控制、释放,一般仅针对短线条音乐,而在这种节奏以外则不会发生任何联系,能够起到音乐分离、节奏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能够使许多重音效果更为强烈,从而带来浑厚共鸣之感。托卡塔速度极快(速度 176),踏板与强拍同时踩下(谱例 2),在与下一个节奏强拍做同样处理,增强乐曲的舞蹈性,使得每个小节走势清楚、短促干净。
  谱例2:


  结语
  笔者认为《三首小品》作为普朗克中期钢琴作品的优秀代表作品,是打开和认知 20 世纪现代钢琴作品很好的一扇窗户。本文一方面从音乐风格入手,一方面从演奏技巧入手,希望能够借由本文探索一些弹奏 20 世纪现代钢琴作品的启示与建议。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论文难免不够完善,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学习喜爱普朗克钢琴作品的学习者有益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5:351-360
  [2]玛丽 克莱尔 缪萨著.以凌、王洪一译.二十世纪音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03-123
  [3]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426-439
其他文献
【摘要】讨论动画艺术的文化选择受全球化经济语境的影响大小。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和融合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在体现全球大众文化性的同时,强调动画艺术的文化个体。语言的进步需要不断的磨合和沟通,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化语言也是如此。中国动画若是发扬自身优势,融合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便可以凭借独一无二的魅力在国际动画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语境;动画艺术  就目
期刊
【摘要】艺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情感层面,艺术与宗教皆属于幻想的、情感的领域,都是达到一种心理情感状态的手段。但是,艺术情感和宗教情感是否同为一种情感状态,两者之间有何联系?笔者试图从艺术情感、宗教情感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做出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艺术;宗教;情感;关联  一、艺术情感  艺术是创作者知识、情感、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
期刊
【摘要】科妮莉亚·帕克是当代著名雕塑家,同时又是装置艺术家,她的作品是她对日常物品的特定处理、解构以及重新解读。  在艺术品中,再循环利用的现成物通常会传达出一种时间感,而这种时间感一定程度上说明物件过去的历史和身份仍明显存在。在涉猎广泛的系列作品中,科妮莉亚·帕克以创新的,甚至令人瞪目结舌的方式来对现成材料加以利用,这些方式让这种偶得材料与过去和现在的关联更为错综复杂,并提醒我们认识到所有事物随
期刊
笔者认为假释制度的法理基础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刑罚执行“目的主义”,刑罚执行“报应主义”,刑事政策基础。  一、刑罚执行“目的主义”  刑罚执行“目的主义”是指对已经改好的罪犯可以提前释放,更加偏向于特殊预防。  “目的主义”又称为相对理论、功利主义,强调刑罚的目的并不在于对罪犯的报应,刑罚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的目的。目的主义理论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理
期刊
【摘要】电影《百鸟朝凤》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网络、媒体的热议话题,最终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其中反映出艺术电影市场化的诸多问题,唯有依靠政府扶持、观众培育以及调整自身发展策略等才能使艺术影片才能走出困境。  【关键词】艺术电影;市场化  事件始末  电影《百鸟朝凤》于2016年5月6日上映,上映时间刚好遭遇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在大片的挤压下《百鸟朝凤》的排片率、上座率低迷,至影片上映的第7天,累计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关键词】声乐;演唱;特征  引言  音乐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隶属于艺术美学,又是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居住在国界两边的布朗族往来频繁, 本文探讨了跨界布朗人的渊源并曾有过独立“政权”(或类似政权的组织机构)的大体情况及相互往来对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等方面  【关键词】布朗族;社会;文化;经济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达2.2万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上分布着大约30多个跨界民族。布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中跨界而居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缅两国接壤(
期刊
【摘要】相比于国外的更多将雨水资源化的局面,我国大多是将雨水作为污水直接汇入江河海洋等,从而造成这样一种混乱局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改善并修复环境的目的。因此,雨水收集回用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雨水系统  一、建筑雨水系统的意义  1、雨水收集的意义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水资源短缺、污染、环境
期刊
一、青春题材电影概况  青春题材电影指的是通过各种电影手段来展现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青春岁月的电影类型。在近几年上映的众多影片中,包含校园元素,青春记忆与怀旧特征的校园青春片如《左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万物生长》,《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作品异军突起,成为近年来继公路喜剧之后的又一得到市场认可的电影类型。这些电影作品往往以主人公的校园生活为故事起点,以成长当中青年男女的感情关系为线索
期刊
【摘要】大约从1895年开始,到1910年左右逐步让位给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新艺术运动,波及到欧洲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范围极广的一次运动,影响力非常大。不过,具体表现因国而异。西班牙新艺术运动呈现出独特的極端和非常虔诚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在安东尼·高蒂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主要分析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并对其重要代表人物高蒂的简介、设计风格、建筑代表作品及影响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