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教学中的语例支援不仅能传递习作知识,而且能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目前,语例支援存在形态单一、缺乏指导和时机不当等问题。为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点状式、枝状式、链状式等多样化的形态进行呈现,并采用“试文诊断—读例明理—修改提升”的基本范式,使语例支援灵活化,达到有效性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语例真正助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支援;语例形态;语例使用;呈现时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10-03
语例支援就是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提供言语图式的支援。在习作教学中,语例支援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出示的语例形态单一,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往往不匹配,没有触动学生的思维;二是指导缺失,导而无法,结果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机械照抄;三是教师出示语例的时机不当,使习作出现千篇一律的状态,学生的思维被固化,个性受到约束。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语例呢?该如何选择适切的时机呢?语例又该如何呈现、引导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决定习作教学的最终成效。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支援形态:从单一个例走向多元组块
语例既包括教材中的语段、篇章等,也包括教师下水文、学生例文和课外语段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学生最为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呈现多样化的语例,可以促进学习图式的建构,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点状语例:精准聚焦
点状语例是指一个语例隐含一个习作知识点。它聚焦一点,简洁明了。它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例句,甚至是一个词语。它让指导更加精准,能唤醒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当学生不能写清花、枝、叶的颜色和形状时,教师出示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片断(如下),引导学生阅读。
通过对杨梅外形、颜色和味道等特点的梳理,学生提取作者的观察角度,理解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的方法。这样的点状语例指向明确,隐含了这次习作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二)枝状语例:对比凸显
枝状语例是指同时呈现两个语例,就像是树的枝杈,一个语例凸显某种写法的典范,另一个语例则代表学生表达时所暴露的共性问题。通过枝状语例的正反比较阅读,学生能发现差异,体会写作的要点,堵住他们容易犯错的路。
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的教学中,呈现了一个学生的试写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让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A篇(学生试写作品):
“有一个男孩,他的个子不高,圆圆的脸上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嘴巴小小的。他很爱运动,喜欢在操场上奔跑。”
B篇(教师的下水文):
“我们班有个小胖墩,他的身体圆圆的,脑袋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也是圆圆的。一双小眼睛被脸上的肉挤得又细又长,很难分清是睁着还是闭着。”
显然, A篇的语例模糊表达,指向不明; B篇语例抓住特点,清楚表达。这样的枝状语例比较,让学生受到启发,必须抓住特点来写同学的外貌。
(三)链状语例:复现强化
链状语例是指多个语例串成链,从不同侧面强化特定写作手法或者规则,以发挥集群效应。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时,教师链状呈现下面一组例文。(图1)
这样,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加深对日记格式的认知,了解日记内容选择的特点。同时,通过对语例的阅读和分析,学生了解日记内容应围绕“我”来展开,理解了日记选材的广泛性、灵活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而并非所谓的“有意义”。
二、支援范式:从平面推进走向螺旋推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习作情境场、思维场,以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隐藏在语例中的言语表达知识,并在习作表达过程中加以运用。
在支援性习作教学中,使用语例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审慎选取语例;出示语例后,教师要有效指导。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语例使用时的基本范式(图2)。
(一)试文诊断
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先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自主写作,才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只有通过习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在自主习作与針对指导的逐步推进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
为此,支援性习作的先决条件在于通过放手让学生试写,确定学生已经具备的习作前经验。在这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试写作品中一清二楚地了解习作的难点在哪,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例支援。
(二)读例明理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需要支援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语例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在学生选材有困难时,教师例文示范,唤醒学生生活积累;在学生表达受禁锢时,通过例文点化,提供思辨材料;在学生表达意图模糊时,链接多个例文,让学生比较选择材料。
当然,语例支援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重点是使学生研读语例后获得解决一类习作困难的方法。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思辨、概括、迁移、运用,思考“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并展开自主习作,在习作中得到可迁移的法、理、道等,从而获得习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修改提升
语例支援的目的不只是从一个语例中领会一种表达形式与规律,而是能够在实际的习作表达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语例中获取的习作知识为评价的依据,采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手段进行评改活动,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与合作修改中提升习作能力。
传统的习作教学,都是按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讲评修改的模式进行的。习作的讲评及修改的时间比较滞后,反馈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我们借助适切的语例,在课堂上跟进习作的修改。教师支援的语例,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形象可感的“尺子”,为学生提供修改的准绳。当堂修改才是有效的,能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呈现时机:从一元支援走向多元复现
语例呈现的时机到底在什么时候最合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学生最需要处提供支援。既可以在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写之后呈现;同时,同一语例还可以反复穿插,不同语例递进呈现……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学写留言条》,从学情的视角分析,学生在经过第三单元的写话训练后,能初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能初步掌握基本的写话格式,能写几句通顺的话,他们对写话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只有一次写话经历的学生来说,要把留言的事情写清楚、写明白,把格式写正确,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学生写留言条的环节设想两种语例呈现方案,灵活调整。
方案A:
第一步,将学生试写的作品与范例进行比较,让学生初识留言条;第二步,交流哪里写得不对,修改自己的试写作品;第三步,教师总结,写留言条要表达清楚、格式正确。
方案B:
第一步,将学生试写作品与范例进行比较,让学生初识留言条;第二步,挑几份学生试写的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关注: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第三步,将一份只写了事情的作品和一份有完整内容的留言条进行比较,请学生当当啄木鸟,发现留言条的四个要素: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第四步,再次出示留言条典范语例,引导学生发现留言条各部分内容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第五步,教师总结,写留言条不仅要将内容写清楚,还有做到格式正确。
可见,在方案B中,为了降低学生写留言条的难度,教师把同一语例反复穿插在情境中。第一次语例支援,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作用;第二次语例支援,让学生了解留言条格式,发现留言条含有称呼、正文、署名、日期四个要素;第三次语例支援,则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留言条的内容写清楚。这样,留言条的习作知识分步落实,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习作支援;语例形态;语例使用;呈现时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10-03
语例支援就是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提供言语图式的支援。在习作教学中,语例支援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出示的语例形态单一,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往往不匹配,没有触动学生的思维;二是指导缺失,导而无法,结果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机械照抄;三是教师出示语例的时机不当,使习作出现千篇一律的状态,学生的思维被固化,个性受到约束。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语例呢?该如何选择适切的时机呢?语例又该如何呈现、引导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决定习作教学的最终成效。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支援形态:从单一个例走向多元组块
语例既包括教材中的语段、篇章等,也包括教师下水文、学生例文和课外语段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学生最为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呈现多样化的语例,可以促进学习图式的建构,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点状语例:精准聚焦
点状语例是指一个语例隐含一个习作知识点。它聚焦一点,简洁明了。它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例句,甚至是一个词语。它让指导更加精准,能唤醒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当学生不能写清花、枝、叶的颜色和形状时,教师出示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片断(如下),引导学生阅读。
通过对杨梅外形、颜色和味道等特点的梳理,学生提取作者的观察角度,理解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的方法。这样的点状语例指向明确,隐含了这次习作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二)枝状语例:对比凸显
枝状语例是指同时呈现两个语例,就像是树的枝杈,一个语例凸显某种写法的典范,另一个语例则代表学生表达时所暴露的共性问题。通过枝状语例的正反比较阅读,学生能发现差异,体会写作的要点,堵住他们容易犯错的路。
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的教学中,呈现了一个学生的试写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让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A篇(学生试写作品):
“有一个男孩,他的个子不高,圆圆的脸上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嘴巴小小的。他很爱运动,喜欢在操场上奔跑。”
B篇(教师的下水文):
“我们班有个小胖墩,他的身体圆圆的,脑袋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也是圆圆的。一双小眼睛被脸上的肉挤得又细又长,很难分清是睁着还是闭着。”
显然, A篇的语例模糊表达,指向不明; B篇语例抓住特点,清楚表达。这样的枝状语例比较,让学生受到启发,必须抓住特点来写同学的外貌。
(三)链状语例:复现强化
链状语例是指多个语例串成链,从不同侧面强化特定写作手法或者规则,以发挥集群效应。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时,教师链状呈现下面一组例文。(图1)
这样,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加深对日记格式的认知,了解日记内容选择的特点。同时,通过对语例的阅读和分析,学生了解日记内容应围绕“我”来展开,理解了日记选材的广泛性、灵活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而并非所谓的“有意义”。
二、支援范式:从平面推进走向螺旋推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习作情境场、思维场,以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隐藏在语例中的言语表达知识,并在习作表达过程中加以运用。
在支援性习作教学中,使用语例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审慎选取语例;出示语例后,教师要有效指导。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语例使用时的基本范式(图2)。
(一)试文诊断
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先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自主写作,才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只有通过习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在自主习作与針对指导的逐步推进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
为此,支援性习作的先决条件在于通过放手让学生试写,确定学生已经具备的习作前经验。在这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试写作品中一清二楚地了解习作的难点在哪,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例支援。
(二)读例明理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需要支援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语例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在学生选材有困难时,教师例文示范,唤醒学生生活积累;在学生表达受禁锢时,通过例文点化,提供思辨材料;在学生表达意图模糊时,链接多个例文,让学生比较选择材料。
当然,语例支援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重点是使学生研读语例后获得解决一类习作困难的方法。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思辨、概括、迁移、运用,思考“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并展开自主习作,在习作中得到可迁移的法、理、道等,从而获得习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修改提升
语例支援的目的不只是从一个语例中领会一种表达形式与规律,而是能够在实际的习作表达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语例中获取的习作知识为评价的依据,采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手段进行评改活动,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与合作修改中提升习作能力。
传统的习作教学,都是按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讲评修改的模式进行的。习作的讲评及修改的时间比较滞后,反馈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我们借助适切的语例,在课堂上跟进习作的修改。教师支援的语例,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形象可感的“尺子”,为学生提供修改的准绳。当堂修改才是有效的,能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呈现时机:从一元支援走向多元复现
语例呈现的时机到底在什么时候最合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学生最需要处提供支援。既可以在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写之后呈现;同时,同一语例还可以反复穿插,不同语例递进呈现……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学写留言条》,从学情的视角分析,学生在经过第三单元的写话训练后,能初步学会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能初步掌握基本的写话格式,能写几句通顺的话,他们对写话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只有一次写话经历的学生来说,要把留言的事情写清楚、写明白,把格式写正确,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学生写留言条的环节设想两种语例呈现方案,灵活调整。
方案A:
第一步,将学生试写的作品与范例进行比较,让学生初识留言条;第二步,交流哪里写得不对,修改自己的试写作品;第三步,教师总结,写留言条要表达清楚、格式正确。
方案B:
第一步,将学生试写作品与范例进行比较,让学生初识留言条;第二步,挑几份学生试写的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关注: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第三步,将一份只写了事情的作品和一份有完整内容的留言条进行比较,请学生当当啄木鸟,发现留言条的四个要素: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第四步,再次出示留言条典范语例,引导学生发现留言条各部分内容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第五步,教师总结,写留言条不仅要将内容写清楚,还有做到格式正确。
可见,在方案B中,为了降低学生写留言条的难度,教师把同一语例反复穿插在情境中。第一次语例支援,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作用;第二次语例支援,让学生了解留言条格式,发现留言条含有称呼、正文、署名、日期四个要素;第三次语例支援,则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留言条的内容写清楚。这样,留言条的习作知识分步落实,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