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植物学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同承载着北京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上千条胡同,每一条都有自己的故事,胡同里的植物、园林也各有各的精彩,漫步其间,处处见惊喜。
  在胡同中自由生长
  当时我住的是胡同里的那种大杂院,每间屋子的面积都十分窄小,没有燃气、暖气、卫生间,好处是人与自然的距离比住楼房时近了许多,近到每天都要和动植物们斗智斗勇。胡同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树、野草、蔬菜、黄鼠狼、在屋顶游荡的野猫和各种神出鬼投的虫子,每天进出时,会发现邻居家的豆角结果了,胡同口的大杨树发芽了,街角的构树果实又落了一地,被来往的汽车压得黏乎乎的。
  这条胡同的位置得天独厚,被北海、什刹海、景山、南锣鼓巷这些著名景观包围着,周边密布着各种有名没名的胡同。我一有空就步行或骑车在这些胡同里游逛,常能发现鲜有游客涉足的隐秘角落。
  2018年夏天,我搬离了胡同,同时和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朋友共同设计了以“胡同里的植物与园林”为主题的漫步路线,开始进行关于胡同的研究与科普。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灯市口附近,古肘住的多是达官显贵,留下不少深宅大院。胡同不长,只有700多米,但能看到多种四合院门楼,胡同里常见的植物基本都有。史家胡同博物馆由胡同中部的一个四合院改造而成,这里民国时期曾是女作家凌淑华的故居,如今院中种的牡丹、月季、紫藤、丁香、石榴、枣树、国槐、竹子,是她笔下关于故乡的回忆,也是老北京四合院里最受欢迎的代表性植物。
  那年秋天,我去法源寺街區的胡同探访,深深惊叹于这个街区植物之壮观。后来我尝试从后海、杨梅竹斜街、法源寺、白塔寺、史家胡同5个片区开始,将胡同植物、建筑、园林、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做一些研究。
  这5个街区的形成与水系、城墙等城市变迁有关,它们分别处于老北京的内城、外城,走向各不相同,功能、贫富也有差距,其间的植物、园林也显示出不同的特性,可以说浓缩了北京胡同的众生相。我重点考察了50多条胡同,里面有王府也有民居,有古老的寺庙,也有现代实验性建筑,老树搭配着新景观,居民自种的菜地旁边藏着精致的咖啡馆和文艺小店。自由生长的胡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格局,人文与自然,生活与艺术,历史与现代,融会贯通。
  大杂院里的园艺师

  其次,胡同里的植物大都可以吃。胡同就像是一个个“农艺大观园”,常见的香椿、刺槐、柿树、枣树、核桃、石榴、葡萄、君迁子(黑枣)、榆树、桑树、银杏、海棠、花椒、枸杞……它们的花、叶或果实都可以吃,此外胡同居民们还自己种了番茄、土豆、萝卜、红薯、山药、辣椒、黄瓜、苦瓜、冬瓜、扁豆、芋头、秋葵、葫芦、韭菜、紫苏、香菜……反正什么好吃种什么,从中也可以看出居民的个人爱好。
  再有就是,胡同里的植物有讲究。胡同里种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传统植物,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是“吉祥”的代言者,比如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寓意“玉堂富贵”,柿树寓意“事事如意”,核桃寓意“和和美美”,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枣树寓意“早生贵子”……而被认为“不太吉利”的桃树、松树、柏树,胡同里就很少见。
  胡同居民家里少有常绿盆栽,常见的是凤仙花、紫茉莉、鸡冠花、羽叶茑萝、倒地铃等一年生花卉,春天播种,秋天结果,来年再种。这是因为冬季寒冷,室内通常没有足够的面积可供植物越冬。屋外则处处可见藤架,也是因为垂直绿化不占平面空间,向上爬的藤本植物既省地方,夏天还能带来一片阴凉。胡同里爱花、种花的人大都没有受过什么专门训练,却个个都像优秀的园艺师,很多大杂院尽管居住空间狭小,门前却都种着几盆花,让朴素的小院子有了勃勃生机。
  胡同里的植物格局,是气候、地理、文化等多重作用的结果,只要有心,总能从中发现亮点。我第一次去法源寺旁边的七井胡同时,在昔日湖南会馆的正门看到一棵粗壮的紫藤,虬曲多姿,缠绕着一棵香椿树,长得老高,据说每年4月都会开出一片紫色的花瀑。旁边的南半截胡同有一棵巨大的合欢树,每年6月会开一树粉红色的花,绒毛状,像仙女轻盈的发髻。当地居民说,这两棵树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种的,至少有70岁了。这一带是北京最古老的千年街区,曾经遍布会馆,处处可见神仙般的大树。其他街区也不遑多让,茶儿胡同有明代的大槐树,遮天蔽日;杨梅竹斜街的大栾树六月天里一树金黄;鲁迅笔下那两棵著名的枣树,至今仍生长在阜成门内鲁迅故居中,已是百年大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童年的回忆,后来他在北京胡同的家中又复刻了一座百草园,并亲手植下几株丁香。

  胡同本身也是一个复合化的有机体,不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耐人寻味。胡同里有古老的寺庙,比如始建于唐代的法源寺,人间四月天时开满丁香花,当年泰戈尔访华时曾与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在此赏花谈诗。胡同里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的四合院,还有带巨大花园的王府,其中包括梅兰芳故居、齐白石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郭沫若故居……同时胡同里也在默默地随时代进行有机更新,白塔寺附近的胡同中就藏着十几个新潮的建筑设计院落,和元代的白塔、明清的寺庙建筑、民国的名人故居、“大跃进”时期的社会主义大楼和平共处。
  每次探访胡同,我都会记录下其中的建筑、植物,拍下照片,回头再查询相关的背景信息。我制作了一张法源寺附近胡同的植物地图,参照门牌号和实地考察时的目测距离,将每一棵树的位置、名称、冠幅、高度等信息标记在街道地图上,再参照卫星地图对位置进行修正。有一次我在法源寺前广场遇到一个也喜欢植物的老奶奶,她拿着刚捡到的七叶树果实给我演示:这个果实可以剥开,里面的内核有着紫檀一样的色泽,煞是好看,但短时间内就会变得暗淡。她约我第二天再见,特地带了自己收藏的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给我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蝉鸣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
  胡同植物漫步
  ■胡同中常见的树木约有40种,草本花卉约20种,蔬菜约30种。出发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些植物都长什么样子,同时可以下载一些识花花软件,扫一扫就能看到相关讲解。
  ■胡同里有不少古树名木,挂绿色牌的是100—300年的二级古树,挂红色牌的是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
  ■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专门讲解胡同植物的书籍,行前可以閱读一些相关领域的作品,例如:翁立《北京的胡同》,贾珺《北京四合院》,阿南史代《树之声》,年高《四季啊,慢慢走》。
  ■漫步时可使用手机地图,在二维地国和卫星地图模式间切换,前者方便定路线、做标记,后者方便确定建筑格局和植物的位置。可使用笔记、手绘、摄影等方式记录下胡同中的点滴。

  拈花识京城
  虽然城墙没有了,大片的胡同拆迁了,但北京仍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都风貌,登上景山看一看就知道了,宫城、坛庙、园林、寺观仍在,日落西山,自塔晴云,郁郁葱葱的树冠仍在大片的胡同屋顶闪耀。
  目前北京胡同街区的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占明清古城面积的33%。电影《邪不压正》再现了一个完整的老北京城,城墙、城楼、东四牌楼仍在,从钟楼顶上放眼一望,一片片的胡同蔚为壮观。姜文饰演的男主角住在内务部街11号院,这座超大型四合院是姜文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清朝时是将军府、公主府,后来成了部队大院,花园、假山、石洞、垂花门等至今仍在。
  很多人对胡同充满好奇,却不知从何逛起。不妨就以胡同中的植物作为导引吧,它们大都不是什么珍稀品种,却是胡同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我曾经和朋友策划了一个名为“胡同植物家”的展览,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0种胡同植物,将它们的树叶扫描后放大10倍,贴在真实的植物旁边,再配E解说牌。展览结束后,这10片大树叶被保留下来,成为胡同里日常的科普道具。一年多之后,我又去看其中的一棵紫藤,有一家人和我擦肩而过,只听男主人自信地给家人介绍:“这是紫藤,那边还有国槐,我都认识。”这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和过客们相比,与这些植物朝夕相处的居民们可能更有意愿了解它们。
  胡同里的小旅行始于植物,却不会止于植物,也不会止于胡同本身,关注它们,其实也是助力城市遗产保护的多元化。植物也好,胡同也好,都可以拥有更多开放性的接口,与这个时代广泛连接。
其他文献
考点阐释    “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和“有个性特征”。  其中的“见解新颖”,就是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发”,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美,而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写作指导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求新。新奇的立
公交车上超挤,有一女人站在门口,从车后面挤过来一个GG要下车,跟那女的说了一句“让一下,下车”,那个女的没有动。  GG挤过去时就踩到她了,结果那女人好厉害的,不停地骂:“你神经病啊你!你神经病啊你!……”还超大声,搞得全车人都看呀。  GG一直没有说话,下车后忍不住了,回头对那女人说:“复读机呀你!”  全车人爆笑!  后边有几个搞笑的小孩,不停地演刚才的一幕。  甲说:“你神经病呀你!你神经病
1. I agree.  表示同意,意为:我同意;我也有同感。如:  A: It’s hot. 天气真热。  B: I agree. 我有同感。  A: I’m afraid he’s too young. 恐怕他太年轻了。  B: I agree. 我也这样想。  A: It’s a lovely place. 这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地方。  B: I agree. 我也有同感。  2. I cou
有两个城里人,一个叫小马,一个叫小骆。她们听说乡下空气新鲜,对身体有好处,就跑到那儿去找工作。虽说两人对庄稼、牲畜等农牧知识一无所知,可还是找到了一份放羊的工作。她们的任务是每天清晨把牧民的2000只羊赶到山上的草地去吃草,傍晚再把羊赶回羊圈。  可是才干了一天,两个人就累得筋疲力尽。傍晚她们找到那个牧民。小骆说:“对不起,我们不干这活了,太累啦!”小马接着说:“就是呀,早知道这么辛苦,我宁可不要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难记,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一内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关键词或谐音巧记“不平等条约”。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简记:各赔五只鞋。  解析 “各”,割地,指“割香港岛给英国”(注意是“香港岛”而非“香港”)。  “赔”,指“赔款2100万银元”(注意单位是“银元”而非其他
“我”在哪里    世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人,相遇最多的是自己,然而,最难认识的也是自己。难怪古希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犹如一枝永不熄灭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与思考。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一个解差押着一个犯罪的和尚上路。解差惟恐自己在途中遗失什么东西,便想了一个窍门,把随身所带的
干热的西风夹着碎石、沙子一起袭向一位裸躺在地的妇女,这是阿富汗西北部一片仍被叛军掌管着的沙漠地区。  她慢慢醒过来,想睁开眼,可眼皮似有千斤重,双耳和鼻子很疼很疼,她觉得脸上似乎粘着什么东西。她开始努力回想自己在什么地方。她首先想到的是她的丈夫,那个像恶魔一样的男人。想起他,她的心里一阵惊悸。  她才18岁,在去年嫁给了那个比她大16岁的粗鲁男子。她的男人是一位猎手,就像那些被他猎杀回来的动物一样
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人生的拐点,同样,也是赵普人生的拐点。  从此,宋朝诞生,赵匡胤当了皇帝,即宋太祖。赵普,则理所当然成为开国宰相,参与了大宋朝开国典章制度的制定,也参与了人事变动的决策。其建议的“杯酒释兵权”,在酒席上,一劳永逸,解决了军阀坐大尾大不掉的局面,赢得了后世史学家的一致赞颂。  其建议的先统一中原,凭借中原的财力物力,再挥剑北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计,虽由于宋军怯懦,缺乏战斗力而胎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的某一天,司徒袁逢的府衙里一下子涌入好几百号人,这些都是地方上派来京师汇报工作的“计吏”。其中一人引起了袁逢的格外关注,只见他身高九尺,美髯浓眉,相貌堂堂。这样的帅哥混在人堆里已是“鹤立鸡群”,何况其他人都在地上趴着,唯独他直挺挺地站着呢!就是与袁逢四目相对时,他也只是微微作揖而已。  这小子太不懂规矩了!袁逢心里老大不乐意,就派手下人去责问他:“你这郡县雇佣的小小计吏
在修改病句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非常特殊的语句,这些语句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却又“似非而是”,因此需要考生“是非分明”,慧眼识病句。下面按类分组辨析。    一、一面和两面    例1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例2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般地说,如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