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性命之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今天说到“性命”二字,似乎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生命。其实“性”与“命”二字,无论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还是在儒家文化中,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把儒家称为“性命之学”,也是这个道理。
  
  一旦把性与命分开来看,我们对生命的体验自然就多了层哲学思考。简单地说,“性”指生命的内在部分,是对自己而言的;“命”指生命的外在部分,是对天地、自然、历史而言的。比如没有人可以挑选自己的父母、出生地、长相或性别,对所有的生命而言,这都是一个外在的限制,这就是“命”。而“性”则不同,它虽然也是自然的禀赋,但人们却能去认知它、改善它,甚至去发扬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
  孔子对“命”谈得很多,比如他的学生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看望他,从南窗握住冉伯牛的手就叹息道:“这是命啊!这样的贤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命啊!”孔子谈到鲁人公伯寮对子路的诽谤时,坚定地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意思是,道的行或废,这是命所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命怎么样呢?孔子对“命”的这些看法,在过去被视为一种宿命,其实这样理解是片面的。在孔子看来,人的力量再勇猛、强大,总有无可奈何的地方,这就是“命”。比如我们尽力去做一件事情,但此事最后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它通常是很多外在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行事者虽是个人,但结果往往并非个人所能掌控的,对这样一个我们无法把握的存在,孔子就将它称之为“命”。
  所以儒家确立的两个人文修养原则就是,一要尽性,二要知命。尽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良能,让它经历成长的磨砺、圣人的教化,才能恢复人天然的良善本性。同时,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又要知晓外在,也就是自然、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所以在儒家中,“命”有时反而成了一种积极的力量。
  孔子说的知天命,就是要知晓天命不是人所能轻易改变的,这样我们才能将人事和天命分开。我虽然不知命的好坏,但我们可以致力于现实的人事,也就是尽性。消极地看,命是自然对人的一种限制。但当人已尽了全力去发挥自己的本性时,如果依然无法成功,因为“知命”了,则能做到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由此反而可以保持一种良好心态。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时,对时代所赋予自己的使命就应该清楚了。如果自己的理想未能成功,也要明白是天命使然。
  尽性和知命,是把生命看做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它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可能性,一方面它也承认自然、历史对人的具体限制,而这些限制反而成为体现我们生命价值的所在。《中庸》开篇两句便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给所有学者提出的求道方向。自此儒家不仅被称为“性命之学”,也被视为抚慰人心的一门学问。因为知命是对失败者的一种心灵安慰,它从反面肯定了人的价值。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失败者依然會被人们视为英雄,比如关羽、岳飞等等,因为他们体现的正是人性与生命的力量。
  (庄妃轩摘自《今晚报》2016年6月8日)
其他文献
黄河水静静流淌。没有声音,没有起伏,像一块闪着釉光的香槟色绸布,从天尽头一路铺过来。云彩倒映在水中,升腾,翻滚。绿色的群山,横在河的另一岸,一层淡过一层。成群的黑牦牛慢慢腾腾走进水中,垂下脑袋饮水,把黄澄澄的云彩也一口口吞下去了。三千五百米的海拔,天低低地罩下来。若继续逆流而行,就能踏着河水的梯子,一步步走到天上。  黄河没有继续前行。像一个旅人突然想起出发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折身而返。每条河流都
Grace是我多年前的顶头上司,即使离开她多年,我依然记得她,因为是她辞退了我。  她是一家日企的部门经理。试用期结束前,她找我在办公室谈话,指出了我的性格特点:思维创新求变,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样的性格,不太适合日企,更适合欧美公司的企业文化。  现在想来,她的眼光真是老到。试用期的我,整天穿着深色的职业装,见到长者,微微弯腰经典地微笑,一天下来,我如被绳子捆缚的困兽,在这里上班,实在感到别扭。
新认识的小朋友才读高三,和班里男孩子早恋,寒假手拉手走在商场里,结果迎面撞上了一起去逛街的父母。父母震怒,将她禁足在家,通讯工具全部没收。女孩可怜巴巴地写检讨,被要求深刻反省上次模拟考成绩下滑的原因。开学第一天,男生傻乎乎地站在她面前说,我几乎每天都骑车去找你。女生很惊诧,刚想否认,男生又有点委屈地说,我不敢上去找你啊,站在你家楼下,看几眼你房间里的灯光就够了。女生憋了一眼睛的泪,回头发邮件给我。
七夕按说是年轻人才在意的浪漫情人节,而我年过九旬的奶奶,却年年都要郑重其事地过七夕。爷爷是牛郎,不到30岁就英年早逝。奶奶是织女,她带着一双儿女苦熬日月。即使天人永隔,奶奶依然愿意相信,七月初七,是爷爷和她相会的日子。  七夕,天蒙蒙亮,奶奶就早早起床了。她对镜梳妆,换上最得体的衣裳,洒水打扫厅堂,在爷爷的照片前上香、摆好贡品。然后奶奶开始生火做饭,她总要特意叮嘱我:“今天不要顽皮,爷爷在天上看着
开学了,邻居家读中学的小姑娘对女儿说,又到了天天盼周末的日子了,你们小屁孩儿不懂初中生的艰难。女儿仰着头说怎么不懂呢,小学生也很累,也盼望假期好不好。  我站在旁边不禁莞尔。  几年前,女儿说过日子就是等,等妈妈下班,等爸爸回家,等周末我们有时间陪她,等她自己慢慢长大,能独自下楼玩儿。  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觉得日子就是无尽的等和盼,在春天里等夏天,在夏天里盼暑假,在秋天里等冬天,在冬天里盼春节
孔子说,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等,都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  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以,能对父母始终做到和颜悦色,才是最难的教养。  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然而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后来
如德国和法国等邻国一样,瑞士的大学教育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宽进严出”的培养风格。  瑞士本国的高中毕业生可以任意申请入读瑞士国内的12所大学。在专业选择上,无论教育部门还是各大学均不设遴选机制,对获得入学资格的学生“照单全收”。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想学习什么专业,都可以在入学后进入相关院系学习。  当然,入得了学不代表能顺利读下来。  热门专业收录的学生人数众多,但由于设定了极为严格的考核体系,故淘汰
时光,己然走过;岁月,几多惆怅。如水的光阴里,总会有一些心心念念,是窗前一树的花香,摇曳着风月情长,美丽了心情,温柔了时光。无论是相遇的辗转,还是别离的惆怅,都会浸润于逐渐化开的尘心里,只留下一个眼神的温馨,一朵浅浅的笑魇,在心底凝成暖暖的河流,是微风拂面的温情。  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在记忆里,有一些瞬间,经历时没
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作息不再按部就班,生活也就失去了重心。玩象棋或许能打发寂寞,然而,马脚被别住还只顾跳,让邻人质疑“冠军”奖状的来路。那就待在家中吧,擦擦桌子,抹抹椅子,扫扫地儿,只是活儿太有限。有经历的人,枯坐会陷于往事的回忆。我奇怪地发现,少时的许多往事,都在记忆与遗忘的门槛打盹,一经复苏,没有丝毫的遥远之感,仿佛就在昨天。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只是,脑海中浮现
我在广播节目的人物访谈中遇到世玉。访问完之后,她对我说:“刚刚我很紧张,因为我很怕你忽然问我,有没有孩子。”  “啊?”听了这话,紧张的人变成了我,“如果有什么不想说的,可以先告诉我……”我只是“刚好没问到”。如果事先告诉我,我就不会乱踩别人的地雷。  我并不想为了一句话而结仇。  后来,我和世玉有了很好的私交。她告诉我,她求子十多年,什么苦都吃过,就是没办法怀孕,而且把身体搞得很糟。几年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