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道破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创造和发明创新获得成功的前提: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发问是思维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始,“疑问”的确是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的源泉。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目前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据调查结果发现,课堂上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为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政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质疑。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阵地,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的、积极向上的探索心态,让学生保持舒畅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但是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距离这种氛围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进行鼓励、表扬。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很幼稚,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首先对学生敢于针对教师或教材提出问题的勇气和态度予以肯定,然后再加以正确引导和分析。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或者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和训斥,甚至讽刺和挖苦,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一定能引发学生努力思考,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达到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想问”
  有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提出许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思考的价值。实质上,这种做法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表面上看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际上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置情境,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想问”,这样才能达到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强化问题意识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让学生“会问”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只会提一些简单的、思考层次较低的问题,还有的时候,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但不能准确、清晰地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会问”。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提问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即低层次的和高层次的提问。其中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提高,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出高层次思考的问题。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提问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整合思维,使头脑的疑问变得具体、清晰,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一环。
  四、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让学生“善问”
  为了让学生敢问、善问、问出水平,还必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首先,可在班里建立多个问题小组。学生的问题小组以相邻座位的几个同学为一个单位,以便于课堂讨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以问题探究为模式,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问互答的竞赛活动。对学生间的提问解答,教师都要给予量化记录,尤其是对较为典型的小组、个人进行表扬鼓励。教师还可在班上设立“智慧之星”和“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也可把有价值的问题在班里黑板报上刊出,每月一结,推出“有价值的问题”,将好的问题与好的成果推广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使提问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善问”。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抓住政治课堂这个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识字量不足,识字能力低下,势必会成为阻碍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瓶颈。如果每节课学生都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生字,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继而
在现代智力观中,成功智力理论可谓独树一帜,对传统智力理论是一次全面突破和超越。成功智力理论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智力观,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持,并
抗战时期,是中共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国家统一"目标和模式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之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中共仍然没有放弃二大以来确定的以"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国家级实验区启动-省级实验区实验-全国推广的过程.课程改革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同时也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课程改革要向纵深发
有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影响教学的多种因素,在恰当的时间组合某些因素并使之产生作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最终使课堂处于最佳状态。一、教师心中必须要有学生新课改以来
互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与应用,使数据量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这也标志着我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城市交通调度工作中,由于交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幼儿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才艺教育尤为关键。幼儿美术教育作为才艺教育的形式之一,能够陶冶情操、塑造审美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