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重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让学生深刻体会书中内容的妙不可言,读前指导至关重要,它是能否成功“诱导”学生进入课外读物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读前指导,在老师简单介绍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后,学生就开始自主阅读。这样的方式很难激起一般小读者的兴趣。我在进行了多种读前指导尝试后认为,课外阅读指导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围绕一个“猜”字来推进,实现师生、生生、人书的多纬度互动,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现以《〈狼王梦〉阅读推荐课》为例,谈谈“猜想”在读前指导中的独特作用。
一、从书名入手,激活、参与、互动,激起阅读兴趣。
随着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外读物的类型在不断增加,阅读内容不断加深,电子产品的大肆冲击,学生的兴趣不断缺失。为了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常常从读物画面精美的封面入手,根据书名,凭借猜测,来了解全书大意。
在引导学生阅读了封面信息后,我指着投影中《狼王梦》封面,说:“仔细看看封面上的画面,猜想一下,《狼王梦》这个故事主要会写谁?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们歪着脑袋专注地观察着封面,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竖了起来。
生1:“我想,《狼王梦》可能是写一只公狼很想当狼王,他吃了很多苦,历尽艰难,最后终于当上狼王的故事!”
生2:“也许是写一只小狼从小立志要当狼王,他努力学习很多本领,后来终于梦想成真了。”
生3:“也有可能最后没成功,当上狼王只是他的一个梦想而已。”
……
书名是一本书的灵魂,是作者对本书内容的高度概括。从书名入手,我们可能了解许多故事信息,如主人公、故事主干等。以书名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在自己脑海中建构全书主要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日常认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同学的发言中进行生生互动,不断否定他人,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猜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们往往会对“故事到底讲了什么”、“自己有没有猜对”十分感兴趣,而这无疑会使学生对此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兴趣不觉萌生、悄然滋长。
二、以文段为媒,揭秘、推理、验证,体验猜测乐趣。
有了无限可能的猜测,学生必然极度想知道答案。于是,我顺势而下,帮助学生开卷验证。
在一轮富有争辩意味的猜测后,我赞许地看着学生,语气轻柔地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也想当然地以为这本书一定是写一只公狼历尽艰辛,最后终于成为狼王的故事。但事实是……
出示第一章一之1-3自然段内容,指名一生读。
师:现在你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了吗?
生1:这几段文字中写的都是一只怀孕的母狼紫岚,它就快生了,可能它的孩子中有一个非常想成为狼王。故事就写了它成为狼王的经过。
生2:也有可能这只母狼才是主人公,因为这里所有的文字都在写它。
……(众说纷纭,有少学生似乎已经抓住了主干,但又不能确定。)
师出示P8-9页3段文字,学生默读。
生3:我明白了,它的丈夫黑桑死了,母狼想让它的孩子继承它的遗志,当上狼王。
生4:对,这里写着“黑桑的血脉在紫岚母性的保护下将获得再生和延续,自然,黑桑的野心和理想也将得到继承。”我想母狼一定会培养它的孩子成为狼王。
师:是的,你们的猜测是对的。这本书就是写了一只母狼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狼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只母狼——紫岚。
当学生听到“事实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骤然紧张,他们期待着事实与自己的猜测相符,对书中的内容激起了浓烈的好奇心。这种想要验证的迫切心情使得他们很快进入到故事文段中,极力在字里行间寻找蛛丝蚂迹。而教师精心择取的文段,则被做为猜测的有力根据,在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下,文本的张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些文段无疑是整书向学生开放的一个个小窗口,揭开了冰山一角的神秘面纱,学生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此既提高了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猜测、阅读、推理、验证的快乐。
三、以目录为介,入境、想象、补充,强化阅读欲望。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读目录中的各个章节名,大概地了解这本书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读目录,既能使他们据此来猜度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顺藤摸瓜”的分析能力,增强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学生的阅读欲望。
师:(在阅读教师精选的段落后,学生大致了解了第一章的内容。)接下来,故事又会怎么发展呢?出示目录,学生读。
师:根据目录大家能捕捉到什么信息?
生1:我想第二章《培养黑仔》应该是写紫岚想培训他成为狼王。
生2:第三章《魂断捕兽夹》可能是写其中一只狼被捕兽夹夹住,然后它拼命挣扎,把捕兽夹挣断,逃脱了。
生3:不对,“魂断”可能是死的意思。《魂断捕兽夹》也许是说一只狼崽被捕兽夹夹住,后来死了。
生4:那么第四章《重塑王者品性》会不会写前一只狼死了,紫岚又找了一个狼子来培养?
……
学生根据目录中章节名的只字片言,纷纷展开自己的想象,猜得不亦乐乎。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读物构建故事框架,细化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结局。他们入情入境地编排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旦同学有猜得不完整或不敢苟同的,其他同学马上进行补充,使故事走向更合理化。至此,学生对于此书的热情高涨,非常想要一睹为快,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就是书中所写。于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痛快地阅读就成了雪中送炭的美事。
四、从课内伊始,开卷、畅读、解疑,释放阅读热情。
读前指导行进到此时,一切已经蓄势待发。学生那种跃跃欲试的神情无一不在告诉你——“我真想马上读到这本书!”而往往这个时候,我总会像变魔术似地捧出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当看到学生闪光的眼睛时,我知道刚才那一次又一次的猜测在学生心里掀起的波澜正在一浪一浪地向上涌来,他们极度想要在当下读到书以解开心头因猜测而留下的疑虑。所以,我毫不吝啬地留出了十几分钟时间,发书、开卷,放手让学生进入到读物中进行酣畅淋漓地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这样,阅读过程才会真正如高尔基说的那样“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阅读的快乐才能得到真正深刻的体会,阅读才能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灵。
传统的读前指导,在老师简单介绍书名、作者和主要内容后,学生就开始自主阅读。这样的方式很难激起一般小读者的兴趣。我在进行了多种读前指导尝试后认为,课外阅读指导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围绕一个“猜”字来推进,实现师生、生生、人书的多纬度互动,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现以《〈狼王梦〉阅读推荐课》为例,谈谈“猜想”在读前指导中的独特作用。
一、从书名入手,激活、参与、互动,激起阅读兴趣。
随着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外读物的类型在不断增加,阅读内容不断加深,电子产品的大肆冲击,学生的兴趣不断缺失。为了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常常从读物画面精美的封面入手,根据书名,凭借猜测,来了解全书大意。
在引导学生阅读了封面信息后,我指着投影中《狼王梦》封面,说:“仔细看看封面上的画面,猜想一下,《狼王梦》这个故事主要会写谁?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们歪着脑袋专注地观察着封面,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竖了起来。
生1:“我想,《狼王梦》可能是写一只公狼很想当狼王,他吃了很多苦,历尽艰难,最后终于当上狼王的故事!”
生2:“也许是写一只小狼从小立志要当狼王,他努力学习很多本领,后来终于梦想成真了。”
生3:“也有可能最后没成功,当上狼王只是他的一个梦想而已。”
……
书名是一本书的灵魂,是作者对本书内容的高度概括。从书名入手,我们可能了解许多故事信息,如主人公、故事主干等。以书名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在自己脑海中建构全书主要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日常认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同学的发言中进行生生互动,不断否定他人,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猜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们往往会对“故事到底讲了什么”、“自己有没有猜对”十分感兴趣,而这无疑会使学生对此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兴趣不觉萌生、悄然滋长。
二、以文段为媒,揭秘、推理、验证,体验猜测乐趣。
有了无限可能的猜测,学生必然极度想知道答案。于是,我顺势而下,帮助学生开卷验证。
在一轮富有争辩意味的猜测后,我赞许地看着学生,语气轻柔地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也想当然地以为这本书一定是写一只公狼历尽艰辛,最后终于成为狼王的故事。但事实是……
出示第一章一之1-3自然段内容,指名一生读。
师:现在你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了吗?
生1:这几段文字中写的都是一只怀孕的母狼紫岚,它就快生了,可能它的孩子中有一个非常想成为狼王。故事就写了它成为狼王的经过。
生2:也有可能这只母狼才是主人公,因为这里所有的文字都在写它。
……(众说纷纭,有少学生似乎已经抓住了主干,但又不能确定。)
师出示P8-9页3段文字,学生默读。
生3:我明白了,它的丈夫黑桑死了,母狼想让它的孩子继承它的遗志,当上狼王。
生4:对,这里写着“黑桑的血脉在紫岚母性的保护下将获得再生和延续,自然,黑桑的野心和理想也将得到继承。”我想母狼一定会培养它的孩子成为狼王。
师:是的,你们的猜测是对的。这本书就是写了一只母狼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狼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只母狼——紫岚。
当学生听到“事实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骤然紧张,他们期待着事实与自己的猜测相符,对书中的内容激起了浓烈的好奇心。这种想要验证的迫切心情使得他们很快进入到故事文段中,极力在字里行间寻找蛛丝蚂迹。而教师精心择取的文段,则被做为猜测的有力根据,在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下,文本的张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些文段无疑是整书向学生开放的一个个小窗口,揭开了冰山一角的神秘面纱,学生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此既提高了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猜测、阅读、推理、验证的快乐。
三、以目录为介,入境、想象、补充,强化阅读欲望。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读目录中的各个章节名,大概地了解这本书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读目录,既能使他们据此来猜度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顺藤摸瓜”的分析能力,增强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学生的阅读欲望。
师:(在阅读教师精选的段落后,学生大致了解了第一章的内容。)接下来,故事又会怎么发展呢?出示目录,学生读。
师:根据目录大家能捕捉到什么信息?
生1:我想第二章《培养黑仔》应该是写紫岚想培训他成为狼王。
生2:第三章《魂断捕兽夹》可能是写其中一只狼被捕兽夹夹住,然后它拼命挣扎,把捕兽夹挣断,逃脱了。
生3:不对,“魂断”可能是死的意思。《魂断捕兽夹》也许是说一只狼崽被捕兽夹夹住,后来死了。
生4:那么第四章《重塑王者品性》会不会写前一只狼死了,紫岚又找了一个狼子来培养?
……
学生根据目录中章节名的只字片言,纷纷展开自己的想象,猜得不亦乐乎。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读物构建故事框架,细化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结局。他们入情入境地编排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旦同学有猜得不完整或不敢苟同的,其他同学马上进行补充,使故事走向更合理化。至此,学生对于此书的热情高涨,非常想要一睹为快,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就是书中所写。于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痛快地阅读就成了雪中送炭的美事。
四、从课内伊始,开卷、畅读、解疑,释放阅读热情。
读前指导行进到此时,一切已经蓄势待发。学生那种跃跃欲试的神情无一不在告诉你——“我真想马上读到这本书!”而往往这个时候,我总会像变魔术似地捧出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当看到学生闪光的眼睛时,我知道刚才那一次又一次的猜测在学生心里掀起的波澜正在一浪一浪地向上涌来,他们极度想要在当下读到书以解开心头因猜测而留下的疑虑。所以,我毫不吝啬地留出了十几分钟时间,发书、开卷,放手让学生进入到读物中进行酣畅淋漓地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这样,阅读过程才会真正如高尔基说的那样“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阅读的快乐才能得到真正深刻的体会,阅读才能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