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境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活的灵魂。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二、创设活动情境,促进学生主动体验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受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将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当中学习思想品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是颇有成效的。
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讲艺术”一课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打电话找同学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地撑握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这只母鸡的主人,你会选择哪种消费方案?学生马上展开了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的气氛很积极。我趁势进行引导: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惟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大力提倡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教师授课中的观点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如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还是靠父母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辩题,然后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充当主持人,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正反方观点分别列在黑板的左右两侧,便于学生思考和整理。最后,将学生所争论的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意识到依赖是自立的拦路虎、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的道理,而且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也告诉我们,若能对所授的课题创设激发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就可使整个课堂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当然,处理这个环节时,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力,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约定等多种因素实施课堂管理,一定要克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心理和行为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活的灵魂。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二、创设活动情境,促进学生主动体验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受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将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当中学习思想品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是颇有成效的。
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讲艺术”一课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打电话找同学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地撑握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条消费方案:(1)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这只母鸡的主人,你会选择哪种消费方案?学生马上展开了小组讨论交流,发言的气氛很积极。我趁势进行引导:吃蛋原理中的三条消费方案,第一条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条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惟有第三条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大力提倡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教师授课中的观点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如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还是靠父母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辩题,然后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充当主持人,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正反方观点分别列在黑板的左右两侧,便于学生思考和整理。最后,将学生所争论的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意识到依赖是自立的拦路虎、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的道理,而且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也告诉我们,若能对所授的课题创设激发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就可使整个课堂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当然,处理这个环节时,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力,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约定等多种因素实施课堂管理,一定要克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心理和行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