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识字;学习习惯;识字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77-01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就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高质量”地识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注意听。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要学会倾听。然后再指给学生听的目标、任务。为了检验学生听的效果,教师可请听清、听懂、听会的学生陈述或复述,比一比谁说的好,让大家评价,这样他们就会暗暗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注意力,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2 仔细看。让学生看教师读生字的口形;注意教师的写字笔顺;看课文插图,比较图与字的联系与区别,以此加深印象。
3 用心读。在识字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读生字,记字音、字形,把听到、看到的与生字本身联系起来,逐步扩大课外识字量:反复读自己不熟的字音,力求深刻记忆。
4 认真写。写字是识字的重要环节。写的时候,应让学生想它的读音,想它的笔顺,一笔一画慢慢写。
二、在“第二阵地”中主动识字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他们尽快从学习的第一阵地——课堂,跨入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外面的世界成为他们识字、学习的第二阵地。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B,在有趣的故事情节、漂亮的图画中有意识地去识字。为此,笔者请家长把两三个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名字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自己读生字、组图片,重组完整的故事。
学生一天天在长大,外面的世界也一天比一天精彩。在精彩的世界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课外识字量也会越来越大。为此,笔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所认识到的汉字和认识的途径。笔者还及时鼓励和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缩减识字时间,提高识字效率
有些课文篇幅比较长,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为了降低学生课堂识字的难度,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笔者就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文中勾出字条上的生字并读会,这样,尽管学生会有“返生”现象。但是几率并不高。学习新课文,通过笔者的范读,学生自读、齐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再加上预习,学生对于大部分生字的读音已经熟悉了,这时,笔者便让他们自己拼读文中的生词并用字卡自查。
这样一路走来,学生不认识的字就寥寥无几了。这时,笔者再用字卡来检验学习效果,仍然采用“筛选法”:笔者依次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默认,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举手。这样一来,便将生字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大家都会认,一类是有部分学生不会认,而后者的数量肯定少于前者。对于第一类字,笔者请平时学得不太好的同学依次认读并组词,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便请大家帮忙。至于第二类字,笔者就请优等生用自己的方法教那些同学认读、记忆了。
笔者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够突破难点,也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为可喜的是,一部分学生还利用剩余的时间识记字条以外的生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水平便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识字,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如能以饱满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里的童趣,那么,识字就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只要教师想方设法去教,就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一定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77-01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就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高质量”地识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注意听。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要学会倾听。然后再指给学生听的目标、任务。为了检验学生听的效果,教师可请听清、听懂、听会的学生陈述或复述,比一比谁说的好,让大家评价,这样他们就会暗暗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注意力,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2 仔细看。让学生看教师读生字的口形;注意教师的写字笔顺;看课文插图,比较图与字的联系与区别,以此加深印象。
3 用心读。在识字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读生字,记字音、字形,把听到、看到的与生字本身联系起来,逐步扩大课外识字量:反复读自己不熟的字音,力求深刻记忆。
4 认真写。写字是识字的重要环节。写的时候,应让学生想它的读音,想它的笔顺,一笔一画慢慢写。
二、在“第二阵地”中主动识字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他们尽快从学习的第一阵地——课堂,跨入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外面的世界成为他们识字、学习的第二阵地。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B,在有趣的故事情节、漂亮的图画中有意识地去识字。为此,笔者请家长把两三个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名字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自己读生字、组图片,重组完整的故事。
学生一天天在长大,外面的世界也一天比一天精彩。在精彩的世界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课外识字量也会越来越大。为此,笔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所认识到的汉字和认识的途径。笔者还及时鼓励和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缩减识字时间,提高识字效率
有些课文篇幅比较长,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为了降低学生课堂识字的难度,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笔者就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文中勾出字条上的生字并读会,这样,尽管学生会有“返生”现象。但是几率并不高。学习新课文,通过笔者的范读,学生自读、齐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再加上预习,学生对于大部分生字的读音已经熟悉了,这时,笔者便让他们自己拼读文中的生词并用字卡自查。
这样一路走来,学生不认识的字就寥寥无几了。这时,笔者再用字卡来检验学习效果,仍然采用“筛选法”:笔者依次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默认,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举手。这样一来,便将生字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大家都会认,一类是有部分学生不会认,而后者的数量肯定少于前者。对于第一类字,笔者请平时学得不太好的同学依次认读并组词,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便请大家帮忙。至于第二类字,笔者就请优等生用自己的方法教那些同学认读、记忆了。
笔者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够突破难点,也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为可喜的是,一部分学生还利用剩余的时间识记字条以外的生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水平便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识字,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如能以饱满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里的童趣,那么,识字就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只要教师想方设法去教,就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一定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