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间业务,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间业务 利弊 发展思路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加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银行业的重要趋势是从获得利差为主到获得非利息收入为主。银行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中间业务上。据统计,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高达40-80%的比率。
1.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不利条件
1.1经营观念不到位。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均以存贷款业务为其主营业务,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临时工作来对待。银行的竞争局限在传统业务的竞争,如进行储蓄、存款大战,争夺高质量贷款客户等;许多中间业务开发的初衷仅仅是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形象、带动存款的手段,变成了免费的“附加服务”;对中产业务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服务、创造效益等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业绩也以存款量、不良资产率、收息率考核为主,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1.2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中间业务品种的“瓶颈”。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的业务,但因缺乏,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3市场培育不够,由于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宣传不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银行中间业务的了解程度,制约了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倾向,抑制了中间业务市场的正常培养。
1.4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滞后于中间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过程中缺乏十分详细的、可遵循的行为和操作依据。现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制订于2001年7月,五年来金融改革的深化,促使中间业务方面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产品创新等快速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该规定的范围。2006年底WTO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后,这些方面的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相关管理方面制度建设的要求将更为迫切。
1.5对中间业务风险监管的力度不够。我国对商业银行中产业务风险管理缺乏详细的法律法规支持,缺乏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状况、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对中间业务的竞争规则、收费标准和监管办法的规定也不完善。黑龙江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量化管理发展缓慢,目前还处于仅凭主管领导对行业、企业的粗略認识程度来判断风险大小的阶段,难以全面衡量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未预备足够的风险准备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不足和外部因素都制约了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些约束条件是促进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的重中之重。
2.1转变观念和营销模式。国有商业银行应改变过分注重存贷业务和利差收入增长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调整经营结构的战略高度。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要吸引高端客户就应该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改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从分散营销向集中营销转变。产品经理以客户为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与客户沟通,全面掌握各行业客户最新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中间业务产品。
2.2注重人才开发,建立专业的中间业务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从业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潜力。
2.3在设计中间业务产品时,应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设计出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发展战略,切不可为迎合国际上的发展趋势,而忽略中间业务自身内部结构的平衡。同时,应当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拓展中间业务的范围,翻新中间业务的品种,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将平面的市场开拓成立体的市场,充分利用客户资源,提高银行的经营收入。
2.4加大市场宣传,培育客户需求。商业银行经营的各项金融业务集中在存款和贷款方面,导致银行在利息以外其他领域寻求收入来源的做法显得较为陌生。加上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百姓心目中形成政策性银行的观念,导致一些客户至今将国有商业银行视作政府的组成机构。因此,要大力发展中间收费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专业信息的传播,将更多中间业务的信息传播给客户,培育潜在客户,推动中间业务。
2.5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风险较小,但是它并非一种“零风险”业务,它在提高银行利润率、改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的同时,也可能隐含风险,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并且由于其存在隐蔽性、分散性、加速扩散性、可控性差等特点,在杠杆作用下,一旦风险爆发,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的大和事件,都让我们真实领略到银行危机的严重后果。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首先,银监局和银行的管理层要提高对中间业务风险的认识;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手册》等,增强对基层银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和协调力度;再次,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和内部审计制度,尽快建立起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中间业务会计核算体系和科学全面、跟踪及时的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对中间业务风险的会计监督,构建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的会计监督保障系统。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关键词】 中间业务 利弊 发展思路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加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银行业的重要趋势是从获得利差为主到获得非利息收入为主。银行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中间业务上。据统计,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高达40-80%的比率。
1.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不利条件
1.1经营观念不到位。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均以存贷款业务为其主营业务,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临时工作来对待。银行的竞争局限在传统业务的竞争,如进行储蓄、存款大战,争夺高质量贷款客户等;许多中间业务开发的初衷仅仅是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形象、带动存款的手段,变成了免费的“附加服务”;对中产业务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服务、创造效益等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业绩也以存款量、不良资产率、收息率考核为主,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1.2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中间业务品种的“瓶颈”。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的业务,但因缺乏,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3市场培育不够,由于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宣传不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银行中间业务的了解程度,制约了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倾向,抑制了中间业务市场的正常培养。
1.4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滞后于中间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过程中缺乏十分详细的、可遵循的行为和操作依据。现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制订于2001年7月,五年来金融改革的深化,促使中间业务方面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产品创新等快速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该规定的范围。2006年底WTO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后,这些方面的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对相关管理方面制度建设的要求将更为迫切。
1.5对中间业务风险监管的力度不够。我国对商业银行中产业务风险管理缺乏详细的法律法规支持,缺乏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状况、合规合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对中间业务的竞争规则、收费标准和监管办法的规定也不完善。黑龙江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量化管理发展缓慢,目前还处于仅凭主管领导对行业、企业的粗略認识程度来判断风险大小的阶段,难以全面衡量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未预备足够的风险准备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不足和外部因素都制约了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些约束条件是促进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的重中之重。
2.1转变观念和营销模式。国有商业银行应改变过分注重存贷业务和利差收入增长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调整经营结构的战略高度。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要吸引高端客户就应该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改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从分散营销向集中营销转变。产品经理以客户为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与客户沟通,全面掌握各行业客户最新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中间业务产品。
2.2注重人才开发,建立专业的中间业务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间业务从业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潜力。
2.3在设计中间业务产品时,应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设计出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发展战略,切不可为迎合国际上的发展趋势,而忽略中间业务自身内部结构的平衡。同时,应当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拓展中间业务的范围,翻新中间业务的品种,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将平面的市场开拓成立体的市场,充分利用客户资源,提高银行的经营收入。
2.4加大市场宣传,培育客户需求。商业银行经营的各项金融业务集中在存款和贷款方面,导致银行在利息以外其他领域寻求收入来源的做法显得较为陌生。加上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百姓心目中形成政策性银行的观念,导致一些客户至今将国有商业银行视作政府的组成机构。因此,要大力发展中间收费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专业信息的传播,将更多中间业务的信息传播给客户,培育潜在客户,推动中间业务。
2.5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风险较小,但是它并非一种“零风险”业务,它在提高银行利润率、改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的同时,也可能隐含风险,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并且由于其存在隐蔽性、分散性、加速扩散性、可控性差等特点,在杠杆作用下,一旦风险爆发,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的大和事件,都让我们真实领略到银行危机的严重后果。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首先,银监局和银行的管理层要提高对中间业务风险的认识;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手册》等,增强对基层银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和协调力度;再次,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和内部审计制度,尽快建立起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中间业务会计核算体系和科学全面、跟踪及时的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对中间业务风险的会计监督,构建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的会计监督保障系统。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