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很多年,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受地域条件、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教学经费、师资力量、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而长期存在。如何改变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状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探究其原因,并试着提出了相应的问题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西部山区 农村学校 义务教育 问题 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0%以上。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承担着对亿万农村学生实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影响到农村青少年的学习与发展,关系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总体落实水平,更决定了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自1986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法》以来,已经走过了26年的艰苦历程。在这26年中,我们经历了学制和教材的改革,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大大拉近了与城市教育的距离。然而,限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式对教育环境的制约,我国西部广大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乐观,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如何改变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后现状,让山区义务教育政策落到实处,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使义务教育能均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1.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及格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虽然义务教育在西部贫困山区已普及了十几年,但整体薄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中小学教学质量低下。以我县某中学八年级(未分实验班)2011-2012学年下期期末考试为例:全市统考语文及格率72.3%,数学及格率19.6%,英语及格率17.4%。所谓的重点学校要好一些,有些学校甚至连这一数字都达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由此可见一斑。此外,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生辍学率、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有些地方,有些学校高达10%以上,这严重影响了西部山区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2.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生活脱节。
目前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很少或甚至没有体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的教育教学全是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全是书本知识,课程与实践、教育与生活脱节;教学的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很多学校和老师仅把升学率当作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很多家长和学生也仅把读书学习作为离开农村,脱离农活的出路,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中更有部分人认为读书无用,仅为了拿一本毕业证而已。这种现象又进一步影响了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校学科配套不完整。
一是教师总体数量的不足,普遍存在教师缺编现象。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地域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多师范毕业生不愿来,原有教师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令人担忧。二是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中学)教师的学科配套不完整,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有的学校连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要学科有些都是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代,更何况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所谓的副科,音乐、美术科更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4.教育经费不足,硬件设施缺乏,素质教育仅流于形式。
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西部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质量提高难以越过的一道坎。由于资金短缺,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仪器和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质量不高,校舍面积偏小,实验室配套不完善,图书达标率低等问题。因为这些条件的制约,学校的社会实践课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素质教育也就仅流于了形式,被窄化为了升学指标。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使得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
5.教育资源不均衡。
新任国家教育部长袁贵仁就目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问题曾这样强调: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区域内解决城乡问题,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来保证每个孩子都应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联合办学、对口办学、手拉手结对活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禁止办重点学校、重点班,让每个孩子都上学,得到公平教育。
以我县为例:近几年,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在中央财政和湖北省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下,我县办学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危旧房基本消失,教室变得宽敞明亮,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但各乡镇学校的教育发展依然极不平衡。由于地域原因,总体上县城及主要城镇里的学校要优越于普通乡镇里的学校,普通乡镇里的学校又要优越于乡村学校。这种优越不单体现在环境的优越,还有经费的优越、师资的优越、生源的优越、教师待遇的优越等。长期下去,最终造成强校越强、弱校越弱,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成了部分地区部分人的教育,而非所有人的教育。
二、对进一步提高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1.均衡教育资源。
教育部2005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鉴于此,当前西部山区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指导方针,把义务教育的工作中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对农村教师教材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送教下乡、结对子等帮扶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技能,拉近城乡教师的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同享教学成果,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更新教育观念。
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更新农村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水平是广泛开展山区农村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应启用一批具有先进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并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师业绩的考核方面也不能仅仅凭借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应建立一套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考评体系,引导教师向素质教育方向探索和前进。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目前,我国的全民素质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社会尊师重教也提了很多年,国家更是颁布了《教师法》,规定每年的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再也不是过去的“臭老九”。然而,如今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坚持报考公务员(就算是做了老师也仅作为报考公务员的一个跳板),那么多的教师也不再安心于教育事业——有关系的改行或调往条件好的城镇再谋发展,尚够条件的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参公单位,却从来就没有一个公务员要改行做老师;阳光工资、绩效工资也炒得沸沸扬扬,可在当今的消费水平下,教师的口袋依然捉襟见肘,更别谈买房买车;各级领导也只有在教师节才想到还有老师的存在。这些都表明教师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所谓的“尊师重道”也不过是一句忽悠教师的空话而已。如何让教师安居而乐业,一心一意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不再为基本的家庭和生活所累,这样才能稳定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育积极性。
4.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目前的农村素质教育盲目地跟从城市素质教育模式是不符合农村学生实际需求的。对于广大不能升学的农村学生来说也缺乏吸引力。我国不但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统一的义务教育教材和素质教育模式很难体现地方特色。因此,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才是推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把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职业技能课程当中去,既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能提高农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焕发蓬勃生机。
5.加强法制监管,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教育经费问题一直制约着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许多学校的教育经费一直未能足额拨发到位,甚至还存在挪用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对此,加强法制监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是有关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运行规范的长效经费保障制度,设立专户,做到专户专管、专款专用,将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明确和固定,进一步完善教育审计体系,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防止挤占、挪用,用法律的形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以保证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用于农村教育事业,促进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汉源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西部山区 农村学校 义务教育 问题 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0%以上。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承担着对亿万农村学生实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影响到农村青少年的学习与发展,关系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总体落实水平,更决定了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自1986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法》以来,已经走过了26年的艰苦历程。在这26年中,我们经历了学制和教材的改革,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大大拉近了与城市教育的距离。然而,限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式对教育环境的制约,我国西部广大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乐观,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如何改变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后现状,让山区义务教育政策落到实处,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使义务教育能均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1.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及格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虽然义务教育在西部贫困山区已普及了十几年,但整体薄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中小学教学质量低下。以我县某中学八年级(未分实验班)2011-2012学年下期期末考试为例:全市统考语文及格率72.3%,数学及格率19.6%,英语及格率17.4%。所谓的重点学校要好一些,有些学校甚至连这一数字都达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由此可见一斑。此外,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生辍学率、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有些地方,有些学校高达10%以上,这严重影响了西部山区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2.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生活脱节。
目前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很少或甚至没有体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的教育教学全是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全是书本知识,课程与实践、教育与生活脱节;教学的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很多学校和老师仅把升学率当作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很多家长和学生也仅把读书学习作为离开农村,脱离农活的出路,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中更有部分人认为读书无用,仅为了拿一本毕业证而已。这种现象又进一步影响了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校学科配套不完整。
一是教师总体数量的不足,普遍存在教师缺编现象。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地域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多师范毕业生不愿来,原有教师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令人担忧。二是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中学)教师的学科配套不完整,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有的学校连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要学科有些都是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代,更何况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所谓的副科,音乐、美术科更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4.教育经费不足,硬件设施缺乏,素质教育仅流于形式。
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西部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质量提高难以越过的一道坎。由于资金短缺,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仪器和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质量不高,校舍面积偏小,实验室配套不完善,图书达标率低等问题。因为这些条件的制约,学校的社会实践课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素质教育也就仅流于了形式,被窄化为了升学指标。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使得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
5.教育资源不均衡。
新任国家教育部长袁贵仁就目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问题曾这样强调: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区域内解决城乡问题,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来保证每个孩子都应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联合办学、对口办学、手拉手结对活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禁止办重点学校、重点班,让每个孩子都上学,得到公平教育。
以我县为例:近几年,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在中央财政和湖北省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下,我县办学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危旧房基本消失,教室变得宽敞明亮,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但各乡镇学校的教育发展依然极不平衡。由于地域原因,总体上县城及主要城镇里的学校要优越于普通乡镇里的学校,普通乡镇里的学校又要优越于乡村学校。这种优越不单体现在环境的优越,还有经费的优越、师资的优越、生源的优越、教师待遇的优越等。长期下去,最终造成强校越强、弱校越弱,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成了部分地区部分人的教育,而非所有人的教育。
二、对进一步提高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1.均衡教育资源。
教育部2005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鉴于此,当前西部山区各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指导方针,把义务教育的工作中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对农村教师教材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送教下乡、结对子等帮扶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技能,拉近城乡教师的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同享教学成果,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更新教育观念。
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更新农村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水平是广泛开展山区农村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应启用一批具有先进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并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师业绩的考核方面也不能仅仅凭借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应建立一套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考评体系,引导教师向素质教育方向探索和前进。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目前,我国的全民素质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社会尊师重教也提了很多年,国家更是颁布了《教师法》,规定每年的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再也不是过去的“臭老九”。然而,如今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坚持报考公务员(就算是做了老师也仅作为报考公务员的一个跳板),那么多的教师也不再安心于教育事业——有关系的改行或调往条件好的城镇再谋发展,尚够条件的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参公单位,却从来就没有一个公务员要改行做老师;阳光工资、绩效工资也炒得沸沸扬扬,可在当今的消费水平下,教师的口袋依然捉襟见肘,更别谈买房买车;各级领导也只有在教师节才想到还有老师的存在。这些都表明教师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所谓的“尊师重道”也不过是一句忽悠教师的空话而已。如何让教师安居而乐业,一心一意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不再为基本的家庭和生活所累,这样才能稳定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育积极性。
4.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目前的农村素质教育盲目地跟从城市素质教育模式是不符合农村学生实际需求的。对于广大不能升学的农村学生来说也缺乏吸引力。我国不但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统一的义务教育教材和素质教育模式很难体现地方特色。因此,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才是推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把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职业技能课程当中去,既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又能提高农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焕发蓬勃生机。
5.加强法制监管,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教育经费问题一直制约着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许多学校的教育经费一直未能足额拨发到位,甚至还存在挪用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对此,加强法制监管,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是有关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运行规范的长效经费保障制度,设立专户,做到专户专管、专款专用,将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明确和固定,进一步完善教育审计体系,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防止挤占、挪用,用法律的形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以保证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用于农村教育事业,促进西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汉源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