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对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ICU48例危重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总结其管理方法和应用效果;结果:48例患者治疗后,其免疫状况、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ICU 肠内营养 支持治疗 管理
引言
重症医学科(ICU)通常收治的都为危重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无自主进食能力,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肠内营养(EN)作为一类经胃肠道为机体提供营养的特殊供养方式[1],目前已经在ICU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对本院ICU中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管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ICU于2015年1月~6月间收治的48例危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为52.4岁。48例患者中颅脑损伤患者13例,感染性脓毒症21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系统衰竭8例,肝癌及肺癌手术后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不能正常经口进食,需经胃管或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
1.2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排除肾衰竭患者以及进行过免疫治疗和放化疗患者。
1.3 方法
1.3.1 营养需求计算
由于ICU危重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其在此应激状态下营增加热量和含氮量营养物质的补充[2]。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由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含谷氨酰胺以及谷氨酸的肠内营养乳剂(TP-HE),其每瓶(500ml)含蛋白质37.5g,脂肪29g,碳水化合物85g,中链甘油三酯16.5g和多种机体所需矿物质成分。其所提供能量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为4:8:9。营养给予量按照患者的体重进行计算,即20ml/kg。
1.3.2 营养供给方式
所有患者均采用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供给,滴注速度为20ml/h,均匀滴注,滴注量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当增加,但不能超过125ml/h。
1.4 测定指标
分别在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前和肠内营养支持第8天进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的测定。同时在支持前和支持8天时,对其营养情况进行评估。
1.5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48例肠内营养支持ICU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5.8±1.6d,其营养情况在治疗初期和治疗第8d有着明显区别(见图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48例治疗效果对比
2.2 营养指标对比
48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8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数有着明显的变化(见图2),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图2 48例患者营养指标变化对比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通常由于严重的感染、体液流失以及各类应激反应的影响,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3],各类器官功能性衰竭,加之大部分ICU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因此,采用有效的营养支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鼻腔或空肠下管,将营养物质直接给以到胃肠道中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其制剂的营养成分全面,液体状态更加有利于胃肠道的吸收。肠内营养支持时,其营养物质通过肝门静脉吸收并输送到肝脏内,提高了蛋白的合成效果和代谢调节。
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胃肠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以及細胞间的连接和细胞绒毛高的,同时其营养成分均衡,有益于维持肠道内菌群的正常活动。通过营养乳液对胃酸的刺激增强胆囊的收缩能力和肠胃蠕动能力,避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研究发现,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进而抑制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提高了免疫能力。
但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需谨慎选择,通常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酸碱不平衡时以及肠道功能障碍时,不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以免加重机体代谢负担和生理功能紊乱[4]。对于手术后患者,应在术后24h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结论
针对ICU危重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营养补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增强其机体抵抗能力,提供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肠内供给营养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营养的吸收效果,有利于机体代谢。
参考文献
[1]赵宏胜,张彬,冒海蕾,等.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4):266-268.
[2]昌震.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3-6335.
[3]李盼荣.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5013(04):72.
[4]周静,刘爱清,曹秀芹.ICU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07):566-867.
【关键词】 ICU 肠内营养 支持治疗 管理
引言
重症医学科(ICU)通常收治的都为危重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无自主进食能力,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肠内营养(EN)作为一类经胃肠道为机体提供营养的特殊供养方式[1],目前已经在ICU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对本院ICU中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管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ICU于2015年1月~6月间收治的48例危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为52.4岁。48例患者中颅脑损伤患者13例,感染性脓毒症21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系统衰竭8例,肝癌及肺癌手术后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不能正常经口进食,需经胃管或空肠管营养支持治疗。
1.2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排除肾衰竭患者以及进行过免疫治疗和放化疗患者。
1.3 方法
1.3.1 营养需求计算
由于ICU危重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其在此应激状态下营增加热量和含氮量营养物质的补充[2]。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由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含谷氨酰胺以及谷氨酸的肠内营养乳剂(TP-HE),其每瓶(500ml)含蛋白质37.5g,脂肪29g,碳水化合物85g,中链甘油三酯16.5g和多种机体所需矿物质成分。其所提供能量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为4:8:9。营养给予量按照患者的体重进行计算,即20ml/kg。
1.3.2 营养供给方式
所有患者均采用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供给,滴注速度为20ml/h,均匀滴注,滴注量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当增加,但不能超过125ml/h。
1.4 测定指标
分别在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前和肠内营养支持第8天进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的测定。同时在支持前和支持8天时,对其营养情况进行评估。
1.5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48例肠内营养支持ICU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5.8±1.6d,其营养情况在治疗初期和治疗第8d有着明显区别(见图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48例治疗效果对比
2.2 营养指标对比
48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8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数有着明显的变化(见图2),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图2 48例患者营养指标变化对比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通常由于严重的感染、体液流失以及各类应激反应的影响,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3],各类器官功能性衰竭,加之大部分ICU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因此,采用有效的营养支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鼻腔或空肠下管,将营养物质直接给以到胃肠道中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其制剂的营养成分全面,液体状态更加有利于胃肠道的吸收。肠内营养支持时,其营养物质通过肝门静脉吸收并输送到肝脏内,提高了蛋白的合成效果和代谢调节。
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胃肠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以及細胞间的连接和细胞绒毛高的,同时其营养成分均衡,有益于维持肠道内菌群的正常活动。通过营养乳液对胃酸的刺激增强胆囊的收缩能力和肠胃蠕动能力,避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研究发现,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进而抑制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提高了免疫能力。
但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需谨慎选择,通常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酸碱不平衡时以及肠道功能障碍时,不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以免加重机体代谢负担和生理功能紊乱[4]。对于手术后患者,应在术后24h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结论
针对ICU危重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营养补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增强其机体抵抗能力,提供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肠内供给营养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营养的吸收效果,有利于机体代谢。
参考文献
[1]赵宏胜,张彬,冒海蕾,等.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4):266-268.
[2]昌震.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3-6335.
[3]李盼荣.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5013(04):72.
[4]周静,刘爱清,曹秀芹.ICU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管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07):5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