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经写过一篇批评不良学风的著名文章叫做《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文中他为那些不注重深入中国现状、不注重研究中外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实际应用者画了一幅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旨在斥责那些只知道生搬硬套又或者信口开河的人。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笼罩着一种浮躁、轻狂、虚无的氛围,不但日益侵蚀着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角落,也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纵观当下中国创业企业,其中也存在着两大软肋。其一,中国创业企业普遍患有科学管理DNA缺失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管理薄弱。中国的创业企业在高速成长中面临的陷阱,与企业的基本功、市场赋予的资源以及空间等方面都难以匹配。其二,创业者与创业企业大都处于稚嫩阶段。在创业过程的初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农民成为市民,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创业者则成为企业家,而这些转变都发生在较短的时期内,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管理者都相对不够成熟。基于以上两点,建议大家看看100年前的科学管理课(泰罗制),这种集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与数量化于一体的管理方法可以算是管理科学与现代管理大厦的“地基”。而中国创业企业当下的另一个软肋则是传统优势难以维系,高速增长与更高速的耗费及破坏性的生产。
面对中国创业企业的两大软肋,深入研究创业企业的风险特征,如何向创业企业“提问”?又该如何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更具有针对性的披露创业企业的“与众不同”和风险特性呢?我认为企业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轻资产的安全感、信息不对称、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的稳定性都是相当重要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则是夯实创业板市场的资源基础。
要想夯实创业板市场的资源基础,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拟上市企业的质量,而想从源头上培育优质的后备资源就要把上市资源培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第一,我们要把资本市场利用程度与效果作为地区经济竞争优势差异的重要指标、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把发展资本市场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与金融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文件中,明确工作思路,确定推动企业上市的方向、规划与分工。第二,要完善组织结构,领导抓、抓领导,配备专人负责协同企业上市工作。第三,要因地制宜地出台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地方经济和加快推动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政策、措施,从税收、土地等方面对拟上市企业予以支持,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第四,要优化政务环境,建立企业改制上市“绿色通道”。国资、税务、工商、国土、环保等与企业改制上市相关部门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改善服务,提高效率。除了提高拟上市企业的质量,还要建立“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满足创业板最低限上市条件的上市资源比较多,但是不可能所有达到最低限的企业都能够立即上市,因此,一定要让以保荐机构为核心的中介机构发挥市场化筛选作用,完善发行人质量评估体系与风险控制体系,建立更科学的上市企业遴选机制,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与股权私募基金的特殊价值。此外,还要倡导正确的上市观,上市是创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规范运作、提高团队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定要严防企业的概念包装,杜绝投资炒作行为,以清洁我们的市场行为。
(作者著作有《16节科学管理课》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