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CEO的温柔革命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文化定义的商业世界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挑战,女CEO们为代表的柔性领导风格,正在商界悄悄地掀起一场更平和、更耐心、更重视细节的革命。
  
  伟彭 CEO | 安吉拉·布拉莉:
  争议中的“亲善大使”
  
  安吉拉·布拉莉在去年登顶CEO宝座时才只有46岁,却成为了全球女CEO中的“冠军”。她领导的伟彭保健网络公司年收入近600亿美元,是女性领导人管理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远远超过了百事、卡夫、施乐等企业。
  不过这个“冠军”并不好当。不少人认为,营利性医疗保险公司是冷酷而邪恶的。就像电影中所嘲讽的那样,仿佛每一家医疗保险公司都在为了不支付保险费,而搜肠刮肚地企图证明病人在买保险时隐瞒了病情。布拉莉的每一个商业决策直接关系到近1/10美国人的健康。一边是渴求利润的华尔街股东,另一边是质疑暴利的敏感公众,经营一家近600亿美元业务的保险公司就如同走钢丝般充满风险与挑战。
  虽然整日奔波忙碌,但“工作狂”布拉莉从来没有给人留下过女强人的形象。她当年甚至为了参加一个孩子的毕业汇演而说服客户推迟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如今,她依然灵巧地在三个孩子的母亲和CEO的角色间平衡着:“只要你用心投入,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目前,布拉莉正着手为这个被认为冷酷而不讨人喜欢的行业重新树立一个友善的形象。在自己家里的小电影厅开行政会议,以柔和的奶黄色重新布置办公室环境,她用心安排着一切细节,正是希望员工在面对敏感的公众尤其是病人时,能尽量表现得再温和些。她通过“心情电梯”的概念来不断提醒她的下属们努力达到最高层次的感恩、理智而富有洞察力。
  “润物细无声”地俘虏人心,布拉莉正在用她亲善的笑容向大家证明:医疗保险行业本不应该承担坏名声。
  
  Burberry CEO | 安吉拉·阿伦茨:
  不穿格纹花呢的新老板
  
  Burberry一直以经典的米色格子闻名于世,但安吉拉·阿伦茨却偏爱穿灰色裤装。在聚光灯闪耀、霓裳艳影涌动的时尚周上与嘉宾们握手、微笑,是她非常擅长的工作。她常用温柔的语调称赞员工:“你的工作很出色。”她也常与记者们寒暄:“这位设计师真棒,不是吗?”
  和前任明星CEO罗斯·玛丽·布拉沃一样,这位上任Burberry CEO职位不到两年时间的魅力女性同样是一名来自美国时装业行销的老手。
  阿伦茨主要将力度放在了加强Burberry品牌形象上,她加快集团品牌新店开设,迅速着手处理生产和供应链的一系列问题。在阿伦茨的力促下,Burberry新发布的新款包袋系列销售业绩一飞冲天,集团整体的销售增长也大有超越以往的势头。
  今年48岁的阿伦茨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在上班前打点好孩子们上学,她有时凌晨4点就得起床。不过,阿伦茨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平衡得非常好。踏入这个行业工作20多年来,她从未请过病假,因为工作是她“生命的自然延伸”。
  
  英美资源集团 CEO | 柯欣雅:
  英国绅士俱乐部中唯一的女性
  
  提起采矿业,你能想到什么?灰色的矿山,轰鸣的机械,满面尘灰且高大健硕的采矿工人……
  你能想象一个温柔美丽的女人置身于这个产业吗?而且还是其中最高指挥官?
  不光你难以想象,当2007年3月,籍贯位于南美、总部在伦敦的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宣布,加拿大铝业公司前总裁、美国女人柯欣雅即将就任公司CEO时,西方各大媒体包括该公司16万名员工都无比震惊。
  49岁的柯欣雅不仅是市值高达700亿英镑,跨越五大洲,拥有代币尔斯钻石、英美黄金、煤矿等优质资产的英美资源集团90年历史上首位南美以外的CEO,更是这个号称英国绅士俱乐部的保守董事会中唯一的女性。但女性身份并没有成为障碍,她很快征服了所有人。
  柯欣雅的口头禅是“action”,行动,立即行动。她亲自下矿井,了解业务,人们很快被她的敬业和专业所折服;上任仅半年多,就已两次造访中国,与这个全球资源需求最大的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她的全球视野、清晰的领导力与征服和各方利益相关者协调合作的能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柯欣雅更加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及员工安全问题。她多次强调,一个矿工安危的背后凝系的是整个家庭的幸福,上任后她采取了一系列铁腕措施对安全作业进行整改,未能达到安全水平的矿井,一律关闭。
  柯欣雅的成功同样得益于“无可挑剔的”丈夫,他们共同养育4个孩子,8岁~14岁,由于柯欣雅的工作地点总是不断变迁,在最小的孩子出生后,身为财务总监的丈夫辞去了工作来照顾家庭。
  
  玛莎·斯图尔特 CEO | 苏珊·莱恩:
  力挽狂澜的“幕后功臣”
  
  玛莎·斯图尔特的生活媒体帝国再次英姿勃发,投资者应该感谢苏珊·莱恩,这位曾经开发出《绝望主妇》等成功剧集的优秀制作人,把玛莎·斯图尔特的牢狱之灾一手打造成美国商界最感人的“真人秀”。
  本来,这只是创办人斯图尔特一个人的独角戏。从主妇到全美知名的“家政女王”,她以自己名字创办了从杂志到电视节目的一系列产品。然而,致命打击出现了,斯图尔特被指控参与股票“内幕交易”而锒铛入狱。2004年,莱恩出任玛莎·斯图尔特CEO时,公司状况因斯图尔特的入狱而显得十分严峻,广告客户纷纷离去,“全美国人都在等着看下一幕笑话”。临危受命的莱恩承受挫折的耐力与爆发力远远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她曾任迪斯尼旗下的ABC娱乐业务总裁,尽管成绩斐然,却无奈在机构改革中被迫离开。
  幸亏,她遇到了同样遭受失意的玛莎·斯图尔特,惺惺相惜的两位女性几乎是同时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玛莎是一往无前的,即使是在最糟糕的时候,依然会高喊:“谁也毁不了我。”相比之下,56岁的莱恩则永远都是一副隐居幕后的低调姿态,她不愿意接受赞美,正是这种做事风格使她能在仍然代表公司公众形象的斯图尔特的手下施展宏图。上任后,莱恩在这个媒体帝国的改组过程中表现得沉着稳定。她和更多的卖场签订商品销售计划,大量拓展公司的独立零售商。在莱恩善于运营的手中,玛莎戏剧性的大起大落直接转换了公众巨大的关注热情。玛莎在狱中广种蒲公英以改善监狱环境,她编撰微波炉食谱,教授瑜伽。在玛莎服刑期间,公司股价提高了一倍。甚至在她出狱时,等着她的是仍然疯狂的师奶粉丝,以及媒体的拥抱。
  摘编自《周末画报》
  编辑/叶琪
其他文献
1894年6月26日,在俄国科特林岛一个军事工程师的家庭里,一个名叫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的孩子降生了。这个孩子的父亲博学多才,而母亲也是位很有学问的女性。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卡皮察自幼便勤奋好学,爱好广泛。不过,最让他钟情的,还是物理学。  1912年,卡皮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彼得堡工学院。1916年,应苏联著名物理学家阿勃拉姆·费多罗维奇·约飞教授的邀请,卡皮察开始进入物理实验室工
期刊
骡子有个坏毛病,若是发起性子来,四只脚便像上了钉子一样,一动不动,无论主人怎样鞭打,骡子还是一步也不肯向前走——这就是所谓的“骡子发脾气,四蹄不挪地”。  要是骡子的主人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死拉硬拽与骡子斗脾气——这于事无补不说,骡子还可能会狠狠地“奖励”主人一个响蹄。  但换作有经验的主人,情况就不会这样了——他既不会拿鞭子打它,也不会拼命拽它,他只会很快地抓起一把泥沙,塞进骡子的嘴巴里。有人
期刊
戴延年在《秋灯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家乡城西有一家蒸饼店,相当有名气,深受当地百姓的青睐。某年某月某日,有一个小伙子来应聘最为普通的零工,就是干那种擦桌子、拖地、运货之类的粗活,出汗最多,技术含量最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伙计。  和其他好吃懒做、偷奸耍滑者不同,这个小伙计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典型的老黄牛做派,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工钱给多少就拿多少。  就这样,小伙计在蒸饼店执着地工作着
期刊
喜剧泰斗卓别林是一个天生的演员,5岁时,就因代替母亲登台演出,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兴奋、感动得不想下台。舞台表演是他“梦想中的苹果”,而他最先尝到的滋味是甜美的。  但在甜美中也不时出现令他难受的酸涩,因为并非每次演出都能获得观众的肯定和掌声,有时甚至还会受到羞辱。在他22岁第一次随剧团到美国演出时,时冷时热、难以捉摸的观众反应令他兴起了“离开演艺圈”的念头。  他计划和剧团里一位来自德州的荡秋千
期刊
父亲从女儿的房门前经过时,发现女儿的房间收拾得异常整齐。这太奇怪了。女儿15岁,追求时尚,却不爱整洁,房间一向凌乱不堪,而今天不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其他物品也都摆得整整齐齐,擦拭得一尘不染。接着,他看到枕头上放着一封信。他走进房间,拿起信,信的开头写着“亲爱的爸爸”几个字。父亲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用颤抖的手拆开信,念了起来——    亲爱的爸爸:  我在写这封信时,心中充满了内疚和不安,
期刊
在台上,名家有时也有失误之处,不过他们以其丰富的舞台经验,临场应变,化险为夷,传为佳话。    没人鼓掌,才用这招  前美国总统里根在竞选总统的第二次演讲中,其夫人南希不知怎地从椅子上掉了下来,全场一片愕然。当南希十分尴尬地再度回到座位时,只见里根从容不迫地对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亲爱的,只有我演讲完没人鼓掌时,才来这招。”一番话,让现场的听众哄然大笑,化解了尴尬。    我很久没有她的消息了
期刊
经历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莘莘学子,大都知道“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做官以后又做什么呢?当然有许多人一举成名,从此不学无术,纠缠于官场,但也有很多身居魏阙,仍不懈修炼自我素养和学问的大家。  看看宋代的两位朝廷要臣:  王安石是我们熟知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散文写得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也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他也官至宰相,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
期刊
我的太太自幼丧父,在灾难面前,她一次又一次流泪。可是,她告诉我,对于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来说,现在还不是最为痛苦的时候。  她说,最痛苦的,在青春期,尤其是黄昏,她会在放学的路上突然产生幻觉——爸爸回来了,就在巷口,就在电线杆子的旁边……她清清楚楚地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她会在那里等,直到华灯初上。  多年之前,我听了这样的话当然很心酸,可是,当我在电视里看到那些孤儿的时候,太太的话又一次让我欲哭
期刊
读到一个震撼人心的开头,犹如遇到一见钟情的恋人。只一眼,一瞬间,就定格了一生一世无法忘怀的情缘。这些伟大的开头,是值得背诵的。    《双城记》——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情人》——  “我已经很老了,有一天
期刊
关于英国人的好读,我印象较深的,起码有两个。  董桥先生《学术》一文引用陈之藩教授《剑河倒影》里一桩轶事:“剑桥的三一学院,今年盖了一个厕所,一位校监料到一定有厕所文学家出现,他干脆把厕所的墙弄成黑板,并且把现成粉笔放在那里备用。厕所文学于是大批出笼。”  我到三一学院专门关注过那里的厕所,文学倒是有,却看不到黑板。当时要是能拍下照片或摄像,就不至于让后人查无实据了。  初到牛津时,我看到一个戴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