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店集中度过低、规模效应不强”,这导致资本对医药零售市场的裹足不前,但这也给了医药连锁企业反省和自强的缓冲时间,从2010年开始,药店通过多元化经营以强自身,通过“药店联盟”以壮体势。
10年前,平价药房崛起、药店连锁化风行,各路资本疯狂跟进;
10年中,连锁药店遍地开花,资本却黯然隐退;
10年后,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资本的热度被再次激发;
下一个10年,药店连锁业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惊心动魄。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医药行业零售毛利通常在25%以上,我国基本上在26%至28%之间,高的甚至达40%。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用药市场潜力巨大,人均10美元/年的用药水平与国际水平尚存在着明显差距。有分析认为,中国人药品消费年增长率可达到15%至30%。
庞大的市场空间,正让连锁药企们酝酿着巨变。
资本下注
像所有的零售业态一样,片头总是以“圈地”狂潮开演。连锁药店的圈地运动从2002年开始,那年, 在各路资本挟巨资声势浩大的推动下,连锁药店开张的消息如井喷一般占据了人们的视听。
在这支掘金队伍中,有传统的国有医药批零企业,有大型制药企业,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其他行业资本。尽管背景不同,但都是大手笔,志在必得。珠海丽珠、深圳海王、三九企业、深圳万基、深圳一致、上海复星等,几乎不约而同地抛出了数亿元的巨资,在全国抢建连锁零售药店。
三九以13亿元打造连锁药店,誓言3年建店8000家;华源集团扬言至少投资10亿元,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4个城市,到同年底就要达到700家,并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扩张;深圳万基表示在3到5年内投资20亿元在全国建1万家药店;丽珠集团也打出5年内投入2到3亿元发展药品连锁经营的旗号,并组建了珠海丽珠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采取特许加盟和中外合作方式,目标设立近1000家;北京市金象大药房提出要用3年时间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在全国建立500家连锁店。为此,金象还开出了诱人的加盟条件:不收加盟费,赠送5万元门店装修费用,免费培训店员等;深圳一致、海王星辰也宣布了“1000 家”的扩张战略,只是前者的时间表是1到2年,后者为5年……
一时间, 上百亿各路资本由南及北、从东到西展开声势浩大的“地毯式轰炸”。面对各路资本争食药品零售市场,曾有业内人士慨言:“中国医药零售业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
火热的市场景象让各路资本也突然感到药店业的投资春天到了。于是到了2008年,连锁药店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资本年”。这一年,中国股市虽已不再坚挺,但在药品零售市场,受医改扩容市场预期的刺激,大批国内外市场的风投资金逐利而来。在经历了前期漫长的谈判之后,在海王星辰纽交所上市一炮打响的信号之后,从2008年初开始,国内连锁药店的“融资事件”逐一浮出水面。
2008年1月,江西开心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第一个传出融资消息。消息称,由美国花旗银行控股的日本日兴集团下属创业投资公司NikkoAntfactory于2008年初完成向开心人药房注资1亿元,后者随之变身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公开资料透露,作为此次投资主体的NikkoAntfactory,其控股方日兴集团是日本第三大证券集团公司。历经一年谈判,日兴证券和开心人药房签订了对赌协议。双方约定,未来2年内,日兴证券将继续累计注资3000万到5000万美元,开心人药房争取2009年、确保2010年上市。
而作为平价药房的老大,早就准备在2009年上市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终于在2008年年末放出融资喜讯。同年10月,湖南老百姓宣布引进私募基金8000多万美元,资金的来源则是北欧最大实业控股公司——殷拓集团。10月17日,“中外合资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招牌也正式对外亮相,并明确表示要于2010至2011年在国内A股上市。
赶在2008年底与资本握手的还有另一家“湘军”——湖南益丰大药房。同年10月下旬,今日资本集团对湖南益丰注资2亿元,益丰大药房从此不差钱。
事实上,在公开视线以外,私募亦从未停止过。高调喊出“上市大联盟”口号的广东大参林董事长柯云峰表示,大参林已经获得外界资金的注入,资金不成问题。
药店连锁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与2008年的特殊经济环境不无关系。这一年,“经济寒冬”已成现实,然而零售药店依然精神抖擞。在某媒体公布的十大抗冻行业排行榜中,医药行业赫然名列首位。或许这可以解释连锁药店空前受宠的原因。
但如果以2002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为一个结点,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当时资本市场的火热与躁动不安因医药市场本身的发展程度所限并未彻底地迸发出来。
除获得美国高盛集团4000万美元注资的海王星辰于2007年11月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借力资本并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连锁药店外,其他药店高歌猛进的声音却越来越小,至今,有的药店虽然有所发展但距离曾经定下的目标却相去甚远,有的药店已经风光不在,甚至“下嫁”他人。而从2009年开始,资本对连锁药店的关注也从狂热转入谨慎,这导致一些准备激情上市的药店连锁企业不得不修改了时间表,而最终能真正获得风投的连锁药店屈指可数。
“资本进入药店零售领域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原因不乏我国零售药店集中度过低、规模效应不强的因素,但更在于目前政策对零售药店没有直接利好,在基本药物制度下,零售药店利润率明显下降。”医药行业资深咨询专家马毅鸿这样分析。
大势难挡
“药店集中度过低、规模效应不强”,这导致资本对医药零售市场的裹足不前,但这也给了医药连锁企业反省和自强的缓冲时间,从2010年开始,药店通过多元化经营以强自身,通过“药店联盟”以壮体势。尤其是《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给医药连锁业未来的巨变打下了伏笔。
《规划》表示,到2015年底,将形成1至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为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销售额过百亿人民币的医药企业达到数十家。
按这样的趋势,随着新政的发布,药品零售业的整合高峰也将来临。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的零售连锁企业超过10家,如国大药房、深圳一致药业、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九州通医药连锁、桐君阁大药房等。
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认为,近两年内药品零售业地域整合将是主流,大规模跨省区的并购是下一步的事情,“因为各省的龙头企业或核心联盟普遍不具备操控大型并购的实力和经验。”众多关注药品零售行业的投资者也表示,区域联盟不断出现,代表了一种趋势——通过区域性小规模的整合形成核心的品牌、文化、管理制度,并摸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并购整合模式,切实提升整合后的运营效率,“区域联盟有可能通过模式输出,实现全国扩张。”
2010年以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在公开场合曾表示,未来3至5年内,将主要通过资本收购方式,在全国发展门店5000家,形成70、80个亿的销售规模,并准备把国大药房从控股公司分离出来单独上市。
也就在这一年,国药控股国大药房进一步明确了控股式资本收购扩张的发展战略途径,并在多个公开或半公开场合,征集收购洽谈对象。此际,上药集团下属的上海新华氏对信谊大药房、雷允上连锁收购后的整合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并公开宣传还将募集足够资金,试图在华东甚至全国范围重塑上世纪90年代强势资本扩张的大佬形象。而新成立的南京医药零售事业部、上海复星医药商业投资管理委员会等,则希望在原有资本运营基础上借助新人新机构新思维,切实推动资本收购和资本运营。
此外,医药连锁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精明实干的江浙商人选择了私募基金的方式。不过,他们首选的是自己成立一家私募基金——江苏苏禾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苏禾”的总经理王玉坤名下有淮安广济大药房,其他股东也都是江苏一些连锁药店的老板,同时也是江苏药店联盟的成员。“11家股东出资组建具备独立投资能力的‘苏禾’,目的是提升11家股东的管理能力和区域覆盖能力。未来‘苏禾’将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并购等资本运作。”王玉坤说。
在本土大型医药企业谋划并购扩张的同时,外资药企也开始把触角伸向中国。去年12月,美国第二大医药流通巨头卡地纳健康集团斥资4.7亿美元收购永裕医药,成为近期外资涉足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第一案。
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时而出现的并购案泛起的涟漪,融资上市潮也在暗流涌动,不同的是,此轮资本的入注往往是在药企的主动出机下才最终达成。
资本冲击第二波
日前有消息传出,联想集团旗下公司联想投资对一心堂的约1.5亿元的风险投资终见成果,云南鸿翔集团前不久已将上市申报材料递交中国证监会申报审核。这意味着云南鸿翔已经完成了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相关机构与章程的设立以及上市前辅导等必经步骤,上市在即。旗下一心堂大药房的药品零售业务作为其中一大业务板块被同步打包上市。
作为云南省销售额最大、网点最多的药品零售企业,一心堂目前覆盖了云南、广西、四川、贵州、山西、重庆等地区。在2009至2010年度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中,一心堂以1100余家直营店数量排名全国第四,单店销售额20.66亿元,排名全国第七,预计2011年将达到1500家以上,公司利润保持10%至20%的稳步增长。
而老百姓大药房自2008年获得殷拓公司8200万美元融资后经过了一轮快速扩张, 董事长谢子龙表示,公司已具备上市雏形,计划今年底递交申请材料,希望2012年在A股市场上市,此前,将把8200万美元风险投资全部花掉,其中的60%用于并购,40%用于新开门店。
近日,PE基金九鼎投资也宣布正式入股中国最大的药用辅料供应商——湖南尔康药业有限公司。至此,九鼎投资在医药板块的投资已全面覆盖了医药研发、制造、销售等多个领域的10多家企业,基本实现了在医药产业链的布局。
另外,《规划》还提到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吸引境外药品流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扩大在境内投资,参与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拓展分销业务。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医药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企可在华从事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零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但在这开放的7个年头里,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业都比较谨慎。
中美史克原总经理杨伟强指出,这是因为目前中国医药流通集中度太低、利润率太低所致。另外,目前在商务部的境外资本投资产业目录中,医药流通仍属于“限制类”,这一定程度阻碍了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
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似乎都已经有所缓解,中华创业投资协会在去年4月份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外资VC/PE机构未来2年内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中,医疗健康领域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环保及新能源,以及消费品与服务。
就像NEA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东的判断:“整体而言,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时机到了。”其背景自然在于新医改后,业内估计新的医药消费模式能给医药市场带来1400亿元的“放量”。
10年前,平价药房崛起、药店连锁化风行,各路资本疯狂跟进;
10年中,连锁药店遍地开花,资本却黯然隐退;
10年后,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资本的热度被再次激发;
下一个10年,药店连锁业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惊心动魄。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医药行业零售毛利通常在25%以上,我国基本上在26%至28%之间,高的甚至达40%。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用药市场潜力巨大,人均10美元/年的用药水平与国际水平尚存在着明显差距。有分析认为,中国人药品消费年增长率可达到15%至30%。
庞大的市场空间,正让连锁药企们酝酿着巨变。
资本下注
像所有的零售业态一样,片头总是以“圈地”狂潮开演。连锁药店的圈地运动从2002年开始,那年, 在各路资本挟巨资声势浩大的推动下,连锁药店开张的消息如井喷一般占据了人们的视听。
在这支掘金队伍中,有传统的国有医药批零企业,有大型制药企业,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其他行业资本。尽管背景不同,但都是大手笔,志在必得。珠海丽珠、深圳海王、三九企业、深圳万基、深圳一致、上海复星等,几乎不约而同地抛出了数亿元的巨资,在全国抢建连锁零售药店。
三九以13亿元打造连锁药店,誓言3年建店8000家;华源集团扬言至少投资10亿元,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4个城市,到同年底就要达到700家,并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扩张;深圳万基表示在3到5年内投资20亿元在全国建1万家药店;丽珠集团也打出5年内投入2到3亿元发展药品连锁经营的旗号,并组建了珠海丽珠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采取特许加盟和中外合作方式,目标设立近1000家;北京市金象大药房提出要用3年时间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在全国建立500家连锁店。为此,金象还开出了诱人的加盟条件:不收加盟费,赠送5万元门店装修费用,免费培训店员等;深圳一致、海王星辰也宣布了“1000 家”的扩张战略,只是前者的时间表是1到2年,后者为5年……
一时间, 上百亿各路资本由南及北、从东到西展开声势浩大的“地毯式轰炸”。面对各路资本争食药品零售市场,曾有业内人士慨言:“中国医药零售业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
火热的市场景象让各路资本也突然感到药店业的投资春天到了。于是到了2008年,连锁药店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资本年”。这一年,中国股市虽已不再坚挺,但在药品零售市场,受医改扩容市场预期的刺激,大批国内外市场的风投资金逐利而来。在经历了前期漫长的谈判之后,在海王星辰纽交所上市一炮打响的信号之后,从2008年初开始,国内连锁药店的“融资事件”逐一浮出水面。
2008年1月,江西开心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第一个传出融资消息。消息称,由美国花旗银行控股的日本日兴集团下属创业投资公司NikkoAntfactory于2008年初完成向开心人药房注资1亿元,后者随之变身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公开资料透露,作为此次投资主体的NikkoAntfactory,其控股方日兴集团是日本第三大证券集团公司。历经一年谈判,日兴证券和开心人药房签订了对赌协议。双方约定,未来2年内,日兴证券将继续累计注资3000万到5000万美元,开心人药房争取2009年、确保2010年上市。
而作为平价药房的老大,早就准备在2009年上市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终于在2008年年末放出融资喜讯。同年10月,湖南老百姓宣布引进私募基金8000多万美元,资金的来源则是北欧最大实业控股公司——殷拓集团。10月17日,“中外合资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招牌也正式对外亮相,并明确表示要于2010至2011年在国内A股上市。
赶在2008年底与资本握手的还有另一家“湘军”——湖南益丰大药房。同年10月下旬,今日资本集团对湖南益丰注资2亿元,益丰大药房从此不差钱。
事实上,在公开视线以外,私募亦从未停止过。高调喊出“上市大联盟”口号的广东大参林董事长柯云峰表示,大参林已经获得外界资金的注入,资金不成问题。
药店连锁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与2008年的特殊经济环境不无关系。这一年,“经济寒冬”已成现实,然而零售药店依然精神抖擞。在某媒体公布的十大抗冻行业排行榜中,医药行业赫然名列首位。或许这可以解释连锁药店空前受宠的原因。
但如果以2002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为一个结点,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当时资本市场的火热与躁动不安因医药市场本身的发展程度所限并未彻底地迸发出来。
除获得美国高盛集团4000万美元注资的海王星辰于2007年11月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借力资本并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连锁药店外,其他药店高歌猛进的声音却越来越小,至今,有的药店虽然有所发展但距离曾经定下的目标却相去甚远,有的药店已经风光不在,甚至“下嫁”他人。而从2009年开始,资本对连锁药店的关注也从狂热转入谨慎,这导致一些准备激情上市的药店连锁企业不得不修改了时间表,而最终能真正获得风投的连锁药店屈指可数。
“资本进入药店零售领域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原因不乏我国零售药店集中度过低、规模效应不强的因素,但更在于目前政策对零售药店没有直接利好,在基本药物制度下,零售药店利润率明显下降。”医药行业资深咨询专家马毅鸿这样分析。
大势难挡
“药店集中度过低、规模效应不强”,这导致资本对医药零售市场的裹足不前,但这也给了医药连锁企业反省和自强的缓冲时间,从2010年开始,药店通过多元化经营以强自身,通过“药店联盟”以壮体势。尤其是《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给医药连锁业未来的巨变打下了伏笔。
《规划》表示,到2015年底,将形成1至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为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销售额过百亿人民币的医药企业达到数十家。
按这样的趋势,随着新政的发布,药品零售业的整合高峰也将来临。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的零售连锁企业超过10家,如国大药房、深圳一致药业、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九州通医药连锁、桐君阁大药房等。
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认为,近两年内药品零售业地域整合将是主流,大规模跨省区的并购是下一步的事情,“因为各省的龙头企业或核心联盟普遍不具备操控大型并购的实力和经验。”众多关注药品零售行业的投资者也表示,区域联盟不断出现,代表了一种趋势——通过区域性小规模的整合形成核心的品牌、文化、管理制度,并摸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并购整合模式,切实提升整合后的运营效率,“区域联盟有可能通过模式输出,实现全国扩张。”
2010年以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在公开场合曾表示,未来3至5年内,将主要通过资本收购方式,在全国发展门店5000家,形成70、80个亿的销售规模,并准备把国大药房从控股公司分离出来单独上市。
也就在这一年,国药控股国大药房进一步明确了控股式资本收购扩张的发展战略途径,并在多个公开或半公开场合,征集收购洽谈对象。此际,上药集团下属的上海新华氏对信谊大药房、雷允上连锁收购后的整合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并公开宣传还将募集足够资金,试图在华东甚至全国范围重塑上世纪90年代强势资本扩张的大佬形象。而新成立的南京医药零售事业部、上海复星医药商业投资管理委员会等,则希望在原有资本运营基础上借助新人新机构新思维,切实推动资本收购和资本运营。
此外,医药连锁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精明实干的江浙商人选择了私募基金的方式。不过,他们首选的是自己成立一家私募基金——江苏苏禾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苏禾”的总经理王玉坤名下有淮安广济大药房,其他股东也都是江苏一些连锁药店的老板,同时也是江苏药店联盟的成员。“11家股东出资组建具备独立投资能力的‘苏禾’,目的是提升11家股东的管理能力和区域覆盖能力。未来‘苏禾’将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并购等资本运作。”王玉坤说。
在本土大型医药企业谋划并购扩张的同时,外资药企也开始把触角伸向中国。去年12月,美国第二大医药流通巨头卡地纳健康集团斥资4.7亿美元收购永裕医药,成为近期外资涉足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第一案。
随着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时而出现的并购案泛起的涟漪,融资上市潮也在暗流涌动,不同的是,此轮资本的入注往往是在药企的主动出机下才最终达成。
资本冲击第二波
日前有消息传出,联想集团旗下公司联想投资对一心堂的约1.5亿元的风险投资终见成果,云南鸿翔集团前不久已将上市申报材料递交中国证监会申报审核。这意味着云南鸿翔已经完成了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相关机构与章程的设立以及上市前辅导等必经步骤,上市在即。旗下一心堂大药房的药品零售业务作为其中一大业务板块被同步打包上市。
作为云南省销售额最大、网点最多的药品零售企业,一心堂目前覆盖了云南、广西、四川、贵州、山西、重庆等地区。在2009至2010年度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中,一心堂以1100余家直营店数量排名全国第四,单店销售额20.66亿元,排名全国第七,预计2011年将达到1500家以上,公司利润保持10%至20%的稳步增长。
而老百姓大药房自2008年获得殷拓公司8200万美元融资后经过了一轮快速扩张, 董事长谢子龙表示,公司已具备上市雏形,计划今年底递交申请材料,希望2012年在A股市场上市,此前,将把8200万美元风险投资全部花掉,其中的60%用于并购,40%用于新开门店。
近日,PE基金九鼎投资也宣布正式入股中国最大的药用辅料供应商——湖南尔康药业有限公司。至此,九鼎投资在医药板块的投资已全面覆盖了医药研发、制造、销售等多个领域的10多家企业,基本实现了在医药产业链的布局。
另外,《规划》还提到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吸引境外药品流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扩大在境内投资,参与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拓展分销业务。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医药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企可在华从事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零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但在这开放的7个年头里,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业都比较谨慎。
中美史克原总经理杨伟强指出,这是因为目前中国医药流通集中度太低、利润率太低所致。另外,目前在商务部的境外资本投资产业目录中,医药流通仍属于“限制类”,这一定程度阻碍了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
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似乎都已经有所缓解,中华创业投资协会在去年4月份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外资VC/PE机构未来2年内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中,医疗健康领域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环保及新能源,以及消费品与服务。
就像NEA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东的判断:“整体而言,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时机到了。”其背景自然在于新医改后,业内估计新的医药消费模式能给医药市场带来1400亿元的“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