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摘要:“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已经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它率先出现在欧美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1999年8月我国第一个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破土动工。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投入到大学城的建设中,至2012年,大学城的新建数量达到65个。大学城建设在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探清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当前我国大学城建设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城;困境;解决对策
自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众高校主动寻求发展。原有校区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学校继续扩大办学空间建设新校区。日照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地级市),有着环境、港路、资源等多方面的绝对发展优势。日照市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的战略,并于同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其具体方位位于日照市新市区东北部,范围为山海路以南,山东路以北,烟台路以东,青岛路以西区域,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截止到2013年园区已有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学校入驻,在校生达到9万余人。
大学城主要有以下主要功能:
第一,大学城有力拉动地区经济
日照是山东省建市最晚的一个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日照大学城附近的村庄很多,大学城的建设对周围的村庄产生了影响。一个大学城是一个新型生活社区,日照大学城是一个含数十万师生的生活区。生活区服务设施齐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极其便利。单纯从数字上来说,大学城内饮食类行业多达500家之余,此外还有学校餐厅6家。大小服装店面达到149家。这些增长足以激活带动这座城市的发展,并带来无尽商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学校实施后勤社会化,在物业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都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从而带动了一个区域的消费,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据了解,日照大学城现有约9万流动人口学生,按2013年在校学生平均每月消费959元,一年即可创下8631万元的消费收入(去除寒暑假3个月时间)。每年新生入学以及假期始末还会引来大量的流动人员接送子女,依赖于天然海滩还会吸引众多游客到大学城消费,对餐饮、住宿、交通、礼仪、娱乐等行业提供极大的发展机遇。当地居民从失地农民向服务行业转变,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数量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人均纯收入上升到15800元。此外,随着日照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城已被很多有远见的地产大鳄所关注,片区建设了包括西班牙公馆、盘龙灣、紫钰花园等一批高质量的居住社区,房价也是日益看涨。同时众多的新政策和利好也倾向大学城,使之成为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充分说明大学城的建设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方面。上海、北京等地的事实都证明,大学城的建设令周边土地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周围地区的投资回报率。
第二,大学城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可持续的智力保障。
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拥有密集的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由于大学城特有的教学环境,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吸引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促进企业及创新能力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程度上为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大学城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百度营销大学、北大青鸟等综合性培训机构吸引了很多人进行再学习。日照大学城高科技园区正在向着日照主城区北部的经济发展功能片区大踏步前进。
大学城内各部门彼此间的有利活动产生了一种公共资产,它能够被看作是准公共产品亦即是一种独特的社会资本。在这种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大学城内部各方人员交流的非常频繁,形成了一股强大、迅捷的知识流。由于大学城具有理性构建的一面,对大片区域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城市架构和布局,有助于中心城市的合理延伸,使城市在布局上更趋合理化与前瞻性,这必将有效提升该区域的整体文化水平和审美品位。
第三,大学城发展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大学城的建设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后劲,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学城众多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科研优势,密切结合相关产业和高新技术,加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联系,有利于高等教育为地方产业经济建设服务。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增长又会带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有助于高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有助于大学城与产业的结合,促进向知识经济转化,从而带动该区域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日照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统筹管理力度不够,影响建设速度。大学城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统筹管理,但日照大学城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未安排专人经办,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已辗转多次,加上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大,引发问题较多。此外,在资源共享过程中也未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导致整个片区成员学校积极性不高,影响整个建设速度。
2,大学城图书馆藏书丰富但没有向外界全部开放。虽然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又称日照图书馆,且在建立图书馆之初,日照市委市政府确实给予大力帮助,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日照图书馆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笔者认为,向市民开放图书馆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市民有机会到图书馆学习到很多生活中无法判断的知识;另一方面可对高校的图书馆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挑战。
3,商圈商铺定位不高,就日照大学城来讲,仅有两家中型综合超市,至于服装餐饮类的店铺属于基本满足学生需求的水平,远非品牌产品。问题即在于,上百家的服装餐饮业,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知名品牌。
4,日照大学城的发展缺乏当地特色。国内大学城的数量已达65之多,日照大学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进驻高校质量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须由政府、园区以及众高校联合起来创新,结合日照当地特色,打造一个集众高校兼具特色的高水平、有档次的新型大学园区。
(二)大学城建设的对策思考
政府在大学城的统筹管理方面有责任加大力度,但大学城的发展与任何一项工程都不同,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做到放手,不强加干预,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部分援助,投资开发方面给予适当引导,建设学科方面给予中肯评价,尽量保持大学城发展之原貌。
大学城建设应科学定位、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建设高标准的大学城。一个大学城是一个城市高新科技的发展方向,各高校应推出专长学科,筑巢引凤,努力建造集产学研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基地。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强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目标。“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最大初衷,不能实现初衷就谈不上对过去失误的修正。高校之间要合理规划共享设施,加强联系,避免重复建设,派专人建立共享设施管理机制,明确责任、权利,解决当下众高校资源浪费之忧。
参考文献
[1]赵效为.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年.
[2]卢静.日照大学城规划建设总结及其思考[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3]谭伟.我国大学城的发展及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年.
[4]张柏兴.对大学城建设的评价和修正[J].浙江经济,2007(6):50-51.
[5]日照市秦楼街道办事处经管办2012年数据.
作者简介:王帅(1989—),女,汉族,山东省济宁人,研究生,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要:“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已经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它率先出现在欧美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1999年8月我国第一个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破土动工。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投入到大学城的建设中,至2012年,大学城的新建数量达到65个。大学城建设在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探清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当前我国大学城建设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城;困境;解决对策
自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众高校主动寻求发展。原有校区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学校继续扩大办学空间建设新校区。日照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地级市),有着环境、港路、资源等多方面的绝对发展优势。日照市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的战略,并于同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其具体方位位于日照市新市区东北部,范围为山海路以南,山东路以北,烟台路以东,青岛路以西区域,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截止到2013年园区已有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学校入驻,在校生达到9万余人。
大学城主要有以下主要功能:
第一,大学城有力拉动地区经济
日照是山东省建市最晚的一个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日照大学城附近的村庄很多,大学城的建设对周围的村庄产生了影响。一个大学城是一个新型生活社区,日照大学城是一个含数十万师生的生活区。生活区服务设施齐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极其便利。单纯从数字上来说,大学城内饮食类行业多达500家之余,此外还有学校餐厅6家。大小服装店面达到149家。这些增长足以激活带动这座城市的发展,并带来无尽商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学校实施后勤社会化,在物业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都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从而带动了一个区域的消费,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据了解,日照大学城现有约9万流动人口学生,按2013年在校学生平均每月消费959元,一年即可创下8631万元的消费收入(去除寒暑假3个月时间)。每年新生入学以及假期始末还会引来大量的流动人员接送子女,依赖于天然海滩还会吸引众多游客到大学城消费,对餐饮、住宿、交通、礼仪、娱乐等行业提供极大的发展机遇。当地居民从失地农民向服务行业转变,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数量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人均纯收入上升到15800元。此外,随着日照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城已被很多有远见的地产大鳄所关注,片区建设了包括西班牙公馆、盘龙灣、紫钰花园等一批高质量的居住社区,房价也是日益看涨。同时众多的新政策和利好也倾向大学城,使之成为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充分说明大学城的建设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方面。上海、北京等地的事实都证明,大学城的建设令周边土地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周围地区的投资回报率。
第二,大学城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可持续的智力保障。
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拥有密集的科研机构、综合性大学,由于大学城特有的教学环境,强大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吸引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促进企业及创新能力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程度上为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大学城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百度营销大学、北大青鸟等综合性培训机构吸引了很多人进行再学习。日照大学城高科技园区正在向着日照主城区北部的经济发展功能片区大踏步前进。
大学城内各部门彼此间的有利活动产生了一种公共资产,它能够被看作是准公共产品亦即是一种独特的社会资本。在这种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大学城内部各方人员交流的非常频繁,形成了一股强大、迅捷的知识流。由于大学城具有理性构建的一面,对大片区域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城市架构和布局,有助于中心城市的合理延伸,使城市在布局上更趋合理化与前瞻性,这必将有效提升该区域的整体文化水平和审美品位。
第三,大学城发展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大学城的建设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后劲,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学城众多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科研优势,密切结合相关产业和高新技术,加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联系,有利于高等教育为地方产业经济建设服务。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增长又会带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有助于高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有助于大学城与产业的结合,促进向知识经济转化,从而带动该区域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日照大学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统筹管理力度不够,影响建设速度。大学城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统筹管理,但日照大学城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未安排专人经办,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已辗转多次,加上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大,引发问题较多。此外,在资源共享过程中也未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导致整个片区成员学校积极性不高,影响整个建设速度。
2,大学城图书馆藏书丰富但没有向外界全部开放。虽然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又称日照图书馆,且在建立图书馆之初,日照市委市政府确实给予大力帮助,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日照图书馆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笔者认为,向市民开放图书馆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市民有机会到图书馆学习到很多生活中无法判断的知识;另一方面可对高校的图书馆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挑战。
3,商圈商铺定位不高,就日照大学城来讲,仅有两家中型综合超市,至于服装餐饮类的店铺属于基本满足学生需求的水平,远非品牌产品。问题即在于,上百家的服装餐饮业,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知名品牌。
4,日照大学城的发展缺乏当地特色。国内大学城的数量已达65之多,日照大学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进驻高校质量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须由政府、园区以及众高校联合起来创新,结合日照当地特色,打造一个集众高校兼具特色的高水平、有档次的新型大学园区。
(二)大学城建设的对策思考
政府在大学城的统筹管理方面有责任加大力度,但大学城的发展与任何一项工程都不同,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做到放手,不强加干预,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部分援助,投资开发方面给予适当引导,建设学科方面给予中肯评价,尽量保持大学城发展之原貌。
大学城建设应科学定位、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建设高标准的大学城。一个大学城是一个城市高新科技的发展方向,各高校应推出专长学科,筑巢引凤,努力建造集产学研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基地。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强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目标。“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最大初衷,不能实现初衷就谈不上对过去失误的修正。高校之间要合理规划共享设施,加强联系,避免重复建设,派专人建立共享设施管理机制,明确责任、权利,解决当下众高校资源浪费之忧。
参考文献
[1]赵效为.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年.
[2]卢静.日照大学城规划建设总结及其思考[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3]谭伟.我国大学城的发展及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年.
[4]张柏兴.对大学城建设的评价和修正[J].浙江经济,2007(6):50-51.
[5]日照市秦楼街道办事处经管办2012年数据.
作者简介:王帅(1989—),女,汉族,山东省济宁人,研究生,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