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8大新变化 提升女性健康指数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医学继续迅速向前发展,带给人们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与广大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妇产科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给女性朋友带来了哪些福音?本刊特邀妇产科学领域相关权威专家进行总结,并逐一详细分析。
  10年8大新变化 提升女性健康指数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丽云
  支持专家/陈子江 程利南 程蔚蔚 华克勤 刘惜时 卢媛 吴炅 徐丛剑 郁琦 赵晓明 朱兰
  专家简介
  陈子江
  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院长,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组长。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程利南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国际避孕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妇产科、计划生育临床工作及生殖医学、妇女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国家科技部、人口计生委以及上海市科委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计划生育免费咨询门诊:周三下午(上海市计生所医院)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
  程蔚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围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委员会常委。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华克勤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妇科4级内镜培训基地主任。擅长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妇科良、恶性肿瘤及生殖道畸形、盆底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杨浦院区),周三上午(黄浦院区)
  刘惜时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擅长妇科疑难疾病、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及微创手术有独到之处,每年施行高难度的手术达500例。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黄浦院区),周三全天(杨浦院区)
  卢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基础研究,擅长妇科炎症、妇科良恶性肿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杨浦院区)
  吴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青年委员。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徐丛剑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擅长妇科肿瘤的诊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黄浦院区),周三上午(杨浦院区)
  郁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委员,国际绝经学会《Climacteric》杂志、《国际妇产科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编委。擅长绝经、不育、月经相关疾病和性发育异常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西院),周一下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东院)
  赵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妇产科和生殖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30余年,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西院),周四下午(东院)
  朱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秘书,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副组长兼秘书,国际妇科泌尿杂志唯一中国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主编、主译《女性盆底学》等多部著作。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东院)
其他文献
在心脏代谢风险国际协会(ICCR)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学者们提出肥胖症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多项干预性研究发现,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采用健康饮食,避免过度饮用含糖甜味饮料,可以减少肥胖症,并大幅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问:如今,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含糖饮料(即软饮料),甚至有的人天天都喝。含糖饮料的含糖量有多高?如果过多摄入含糖饮料,造成肥胖的概率是多少?  答:含糖饮料,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著名的动功功法,距今800多年。其名称最早见于宋人洪迈所编的《夷坚志》中。该书载,北宋政和七年,有人“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尝以夜半坐起,行所谓八段锦者”。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马王堆导引图》,为西汉早期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该图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其中有4幅图势与八段锦的动作相似,如“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
董天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等职。擅长创伤骨科和髋关节外科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股骨头坏死的诊治。   读者来信:   我是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病好几年,病情一直未能缓解。最近,一位病友告诉我,她认识的一个人患腰椎病多年,后来通过穿倒跟鞋、倒走等锻炼方式,竟治好了疾病。病友说她也准备试一试,并劝我也做一做这种
慢性结肠炎会不会演变为大肠癌  我弟弟20多岁,经常拉肚子、腹泻,稍有进食冷、凉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就要上厕所。医生说是慢性结肠炎。请问慢性结肠炎会不会演变为大肠癌?  上海 石玉卿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教授傅传刚:平时,人们通常把长期腹泻、腹痛的疾病统称为慢性结肠炎。其实,慢性腹痛、腹泻不一定都是“慢性结肠炎”,即便医生诊断的“慢性结肠炎”也不是都与大肠癌有关。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一
老年斑是皮肤血管供血不足,导致上皮细胞角化过度、肥厚、坏死和乳头样增生所致。老年斑不仅发生在皮肤表面,而且还会积聚于心脏、血管、肝、肾上腺及脑等重要组织中,如果沉积在血管壁上,会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老年性痴呆。斑是表现,是身体老化的一个信号。如何对待身体中的“斑“呢?应遵从以下三大原则。  原则一:长斑要重视  老年斑又称寿斑。人们常认为,年老了,长斑及其正常,是长寿表示。再说,斑在皮
降压药是早上服还是晚上服?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如果使用短效降压药,需要一天2次甚至3次服药,这样的话,早晚都要服药比较麻烦。为了达到平稳降血压的目的,患者应尽可能使用1天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那么,1天1次的长效降压药,到底应该是早上服还是晚上服?究竟哪个好?各有什么特点?请看专家的分析。  早上服药:患者依从性好  早上服药有许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方便,不容易忘记。早上
生活实例  每次开绝经、激素补充治疗的学术会议,虽然面对的都是妇产科的专业人员,但还是会有一些老教授们听完讲座后感慨地说:“要是早10年知道这个,那该多好!”有些老医生甚至会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位65岁的医生说,10年前她刚绝经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没有重视,结果发生了多次骨折,感到十分迷茫。为了寻求答案,她开始研究绝经,继而知道了雌激素的作用。但10年前正是激素补充治疗被广泛质疑的时期,在“到
近日友人杜国光、顾文霞夫妇来访,他俩刚从美赴台归来,昔日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系教授,现旅居美国,赠我他们撰写的《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一书。他俩虽已年逾八十,仍精神矍铄,步态矫健,反应灵敏,根本不似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据他们讲,这本著作是他俩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并付诸自身实践,得益良多,力劝我照此办理,以享受美好人生。我翻阅后虽尚未及细细品读,然忆及周围发生的事例,甚感其言不虚,愿
颈椎病是最为常见的脊椎病。据统计,全国有7%~10%的人患颈椎病,且随年龄增长,50~60岁颈椎病患病率为20%~30%,60~70岁可达50%,发病率成倍增加。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如果将各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综合起来,则从头、胸到腿、足,从皮肤到某些内脏器官都可有异常表现。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自我药疗作为颈椎病早期治疗方法,是自我保健首要的和最主要
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可选择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5种。其中,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较好、耐药率不是很高、价格低廉,使用广泛;替诺福韦酯是最新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效好,耐药率低,被作为一线首选药物。目前,医患双方对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酯引起的肾小球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升高等)较重视,而对表现为低磷性软骨病的肾小管损害了解较少,但作者多年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