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青年农民工,现在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称呼,叫做“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我们又称之为“农二代”、“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于农村并在城市里务工的青年人。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的话,2009年从农村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1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为1.509亿,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由此可以看到,目前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
群体素描
这批由80后、90后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对他们进行一下群体素描。
未婚群体。据全国总工会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与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在家乡完成结婚生子的过程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恋爱、结婚、生育、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脱离原有的生活支持系统的背景下完成,且能否顺利完成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这无形中使新生代农民工承担的生活压力更大。
知识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三门”群体。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地区,第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更低,只有16岁。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是从家门到校门,然后直接进厂门的“三门”群体。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追梦群体。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则完全不同,他们外出就业带有很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体验生活、实现梦想是他们外出的主要动力所在。
无根群体。第一代农民工是有根的群体,他们人生的前20多年在农村中扎根,踏实地生活着;中间20多年在城乡之间不断地徘徊;人生的后20多年则又重新回归农村。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是一群无根的人,他们已经不会也不愿干农活,不习惯农村那种缓慢的生活,肮脏、落后、闭塞、愚昧、不思进取是他们心里有意无意对父辈们的评价。
面临问题的特殊性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份子,与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职业梦想难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在城市里他们所从事的基本上还是最脏、最累、最没有前途可言的工作。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一直想通过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通过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从社会底层上逃脱,上升到社会中产阶层,甚至成为人人仰慕的富人。但是,2009年全国有2/3的农民工都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同时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对这些青年农民工自上而下形成压力,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不知所措,即使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实现起来也是难上加难。
城市歧视难以忍受。受1958年以来实行的严格的户籍迁移管理制度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一个户口的。尽管户籍制度在日益放开,但以户籍为基础进行资源分配的全国格局并没有瓦解。到目前为止,在住房方面,要买城市里的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甚至是租廉租房,首先要出示的是本地城镇户口簿。在教育方面,教育经费是划给户口所在地的教育部门的,子女要想在城市里读小学那得借读,名义上不收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不收借读费的。社会保障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只能选择参加老家的新农合,一旦生病,仅在老家与打工城市之间的往返折腾就够人受的。所有这些,对于并不认同于老家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件实在难以忍受但也无可奈何的事情。
诉求表达难以畅通。目前,有1/3左右的农民工加入了工会,但仍有1亿外出的农民工处于分散的自由个体状态。由于户籍在农村老家,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是很难表达的,他们是城市里最大的一个失语的群体。2010年5月以来,在东莞、中山等农民工集中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罢工、停工事件,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难以表达的一个例证。
精神需求难以满足。情感、精神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心理问题。深圳富士康公司自杀者众的原因可能与劳动强度太大、没有私人空间、没有工作外的生活乐趣有直接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是从学校直接走进工厂的,没有经历过社会打磨的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远比他们的父辈要低,但心理期望却远比他们的父辈要高、要多,而且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形式来舒缓这种心理压力,采取过激措施的可能性就远大于一般人。
未来在哪里?
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在哪里?
这个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来说答案是很明显的:外界给我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我们这些人想留在城市的可以留在城市,想回农村的也可以回到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的自由迁移权能否实现是决定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关键所在。
在大力提高农民工社会政治地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性的保障,让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自由选择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文章代码:101525)
[责任编辑]王凯
群体素描
这批由80后、90后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对他们进行一下群体素描。
未婚群体。据全国总工会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与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在家乡完成结婚生子的过程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恋爱、结婚、生育、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脱离原有的生活支持系统的背景下完成,且能否顺利完成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这无形中使新生代农民工承担的生活压力更大。
知识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三门”群体。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地区,第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更低,只有16岁。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是从家门到校门,然后直接进厂门的“三门”群体。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追梦群体。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则完全不同,他们外出就业带有很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体验生活、实现梦想是他们外出的主要动力所在。
无根群体。第一代农民工是有根的群体,他们人生的前20多年在农村中扎根,踏实地生活着;中间20多年在城乡之间不断地徘徊;人生的后20多年则又重新回归农村。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是一群无根的人,他们已经不会也不愿干农活,不习惯农村那种缓慢的生活,肮脏、落后、闭塞、愚昧、不思进取是他们心里有意无意对父辈们的评价。
面临问题的特殊性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份子,与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职业梦想难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在城市里他们所从事的基本上还是最脏、最累、最没有前途可言的工作。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一直想通过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通过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从社会底层上逃脱,上升到社会中产阶层,甚至成为人人仰慕的富人。但是,2009年全国有2/3的农民工都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同时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对这些青年农民工自上而下形成压力,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不知所措,即使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实现起来也是难上加难。
城市歧视难以忍受。受1958年以来实行的严格的户籍迁移管理制度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一个户口的。尽管户籍制度在日益放开,但以户籍为基础进行资源分配的全国格局并没有瓦解。到目前为止,在住房方面,要买城市里的保障性住房如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甚至是租廉租房,首先要出示的是本地城镇户口簿。在教育方面,教育经费是划给户口所在地的教育部门的,子女要想在城市里读小学那得借读,名义上不收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不收借读费的。社会保障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只能选择参加老家的新农合,一旦生病,仅在老家与打工城市之间的往返折腾就够人受的。所有这些,对于并不认同于老家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件实在难以忍受但也无可奈何的事情。
诉求表达难以畅通。目前,有1/3左右的农民工加入了工会,但仍有1亿外出的农民工处于分散的自由个体状态。由于户籍在农村老家,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是很难表达的,他们是城市里最大的一个失语的群体。2010年5月以来,在东莞、中山等农民工集中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罢工、停工事件,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难以表达的一个例证。
精神需求难以满足。情感、精神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心理问题。深圳富士康公司自杀者众的原因可能与劳动强度太大、没有私人空间、没有工作外的生活乐趣有直接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是从学校直接走进工厂的,没有经历过社会打磨的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远比他们的父辈要低,但心理期望却远比他们的父辈要高、要多,而且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形式来舒缓这种心理压力,采取过激措施的可能性就远大于一般人。
未来在哪里?
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在哪里?
这个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来说答案是很明显的:外界给我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我们这些人想留在城市的可以留在城市,想回农村的也可以回到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的自由迁移权能否实现是决定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关键所在。
在大力提高农民工社会政治地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性的保障,让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自由选择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文章代码:101525)
[责任编辑]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