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聚氰胺”事件余波未了,“瘦肉精”问题再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背后是企业管理中诚信缺失,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诚信企业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管理 诚信问题 探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我们还记忆犹新,该事件导致曾经的中国最大奶粉生产企业三鹿集团破产倒闭,几十年的中国驰名商标“三鹿”瞬间消失,给正在走向繁荣的奶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包括伊利、蒙牛等各大奶制品生产企业陷入亏损,更严重的是来自消费者对奶制品的信任危机。然而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三年之后的今天,“瘦肉精”事件又一次触动消费者的神经,因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素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双汇集团深陷其中。据央视“315特别行动”报道组消息,河南省相关部门在对济源市当地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回想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瘦肉精,无一例外地触动广大消费者的神经,知名企业尚且如此,我们不禁要问还有什么样的企业让我们信任呢?产生这样的问题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中诚信的缺失是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不欺骗。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条件下,诚信是拥有信息的一方向缺乏信息的一方做出的一种承诺。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是企业对消费者做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这种承诺可以是有形的比如承诺包退包换免费维修等,但更多的是以企业信誉为“抵押”的无形承诺,无形的信誉承诺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个企业主观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往往需要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日积月累,在一点一滴的良好质量和周到服务中生成,最终形成一个令消费者信任的信誉“银行”,信誉企业在经营中享受着这个“银行”带来的红利。在产品价格相差不多甚至是略高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企业信誉高的企业的产品,因为企业的信誉就是质量或服务的保障。
1 企业为什么失信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诚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诚信相对个人,它是人之为人的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相对于社会,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今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利益驱动。企业的目标之一是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的企业,一般会在权衡自身的利益得失之后做出选择,由于诚信的价值是一种预期的收益,是一种在将来能够获得收益的期望,这大概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家或经营者不愿诚信的原因,因为诚信的建设几乎不存在即得的利益。我们以出现“瘦肉精”问题的双汇猪肉为例。现在,养生和健康问题成了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热议的话题,为了身体健康,不少人在买肉的时候都会选择瘦肉而不选肥肉,和普通的猪肉相比,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一般一个小养殖户养百来头,能多卖四千来元。在利益机制驱动下,有些企业便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置党纪国法、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
1.2 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在个别区域还很严重。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重要职能,也是考量一届政府政绩重要指标。有些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多出政绩而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对区域内个别企业的假冒伪劣等不诚信行为监管不力甚至视而不见,一遍又一遍所谓的大检查、彻查都流于形式,其实“瘦肉精”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每一次问题的出现都会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但每一次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1.3 企业诚信成本大、失信成本小。由于诚信投入是长期性,并且收益是预期的。短期看企业因诚信而获得的要小于失信企业所获得的净收益,不掺杂使假或更高的质量标准都会增加成本的支出从而减少收益。而面对失信企业,现行法律法规处罚力度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今年1月家樂福的价格欺诈事件,相关部门给予其50万元的上限处罚,但是,对一个跨国巨头这样的处罚几乎是九牛一毛无关痛痒。
2 企业为何要建立诚信
企业诚信建设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它的价值是一种在将来能够获得收益的期望。这大概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家或经营者不愿诚信的原因,因为诚信的建设几乎不存在即得的利益。但是这种预期的收益往往是巨大而长久的。对一个长期存在的企业来说,诚信所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企业才有积极性建立诚信企业呢?我们假定企业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马上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在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时,企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诚信的(不欺骗),另一种是欺骗(如使用不合格原料以次充好等)。消费者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购买这种产品,另一种是不购买这种产品。所以,有四种可能的组合:如下表
如果企业诚信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则企业得到收益,消费者得到效用;如果企业不诚信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则企业因成本降低得到超过正常收益,消费者因购买到假货得到负效用比如愤怒等不良情绪;如果消费者不购买这种产品,则无论企业是何种行为二者的收益或效用均为零。假定企业只考虑一次买卖,则企业的最优选择是欺骗,因为无论消费者购买与否企业所获的收益至少不会比企业诚信获得的收益低。现实是几乎所以的企业都不会只做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企业不仅关心这一次的产品销售,而且关心未来的产品销售。如果考虑到未来,企业会以诚信换取长期利益的。对于一种新产品或不熟悉的企业,我们大多数理性的消费者一般会选择这样的策略:我一开始买你的产品,只要你货真价实,下次还会继续买;但一旦我发现你欺骗,以后便再也不买。如此就形成这样一个循环,企业诚信-消费者购买,企业失信-消费者停止购买,一般而言消费者购买时间越长,企业获得的收益越多,从而诚信的长期收益将远远超过企业欺骗的短期收益。所以,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而言,只有对长远利益的考虑,才能使企业有积极性建立一个诚信的声誉。
3 建立企业诚信打造百年企业
诚信的收益是未来的、长期的,而目前我国企业“短命”现象严重,据民建中央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法“享用”诚信带来的长期收益,所以,当务之急是打造“百年”诚信企业。
3.1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服务诚信企业的法律保障体系。用法律法规等制度保证监管的实效性,对失信事件的监管不是一次运动而应形成长效机制。诚信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道德问题,实际上还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法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不诚信而承担的风险程度,法制的健全程度与失信企业风险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在法制相对健全的美国,一个企业可能会因为一次失信行为而破产倒闭,一个经营者可能会因为一次失信行为被终身禁入,因此对企业的诚信度有很大的影响。
3.2 加大失信成本。当失信企业的行为能够带来丰厚利益的时候,则许多在市场竞争中苦苦挣扎的企业就会自发地选择不诚信经营。换句话说,如果失信能够带来不需付出太多成本的收益的话,那么不诚信行为将盛行。所以相关监管部门应通过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制度安排,使那些失信企业从不诚信中得到的收益远远小于为不诚信行为付出的成本,甚至应不惜要失信企业倾家荡产,我们不能使违反诚信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
3.3 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决定企业收益的分配,从而觉得诚信的收益权,如果诚信的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诚信的短期收益性较差,企业经营者不会为了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的。除产权制度外,公司的治理结构也非常重要。
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失信严重的现象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减少。我们的企业间要在竞争中长久生存,就必须以诚为本,以信取胜。
参考文献:
[1]张维迎,1999,《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央视网,2011年3月15日.
关键词:企业管理 诚信问题 探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我们还记忆犹新,该事件导致曾经的中国最大奶粉生产企业三鹿集团破产倒闭,几十年的中国驰名商标“三鹿”瞬间消失,给正在走向繁荣的奶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包括伊利、蒙牛等各大奶制品生产企业陷入亏损,更严重的是来自消费者对奶制品的信任危机。然而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三年之后的今天,“瘦肉精”事件又一次触动消费者的神经,因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素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双汇集团深陷其中。据央视“315特别行动”报道组消息,河南省相关部门在对济源市当地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回想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瘦肉精,无一例外地触动广大消费者的神经,知名企业尚且如此,我们不禁要问还有什么样的企业让我们信任呢?产生这样的问题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中诚信的缺失是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不欺骗。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条件下,诚信是拥有信息的一方向缺乏信息的一方做出的一种承诺。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是企业对消费者做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这种承诺可以是有形的比如承诺包退包换免费维修等,但更多的是以企业信誉为“抵押”的无形承诺,无形的信誉承诺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个企业主观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往往需要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日积月累,在一点一滴的良好质量和周到服务中生成,最终形成一个令消费者信任的信誉“银行”,信誉企业在经营中享受着这个“银行”带来的红利。在产品价格相差不多甚至是略高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企业信誉高的企业的产品,因为企业的信誉就是质量或服务的保障。
1 企业为什么失信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诚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诚信相对个人,它是人之为人的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相对于社会,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今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利益驱动。企业的目标之一是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的企业,一般会在权衡自身的利益得失之后做出选择,由于诚信的价值是一种预期的收益,是一种在将来能够获得收益的期望,这大概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家或经营者不愿诚信的原因,因为诚信的建设几乎不存在即得的利益。我们以出现“瘦肉精”问题的双汇猪肉为例。现在,养生和健康问题成了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热议的话题,为了身体健康,不少人在买肉的时候都会选择瘦肉而不选肥肉,和普通的猪肉相比,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一般一个小养殖户养百来头,能多卖四千来元。在利益机制驱动下,有些企业便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置党纪国法、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
1.2 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在个别区域还很严重。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重要职能,也是考量一届政府政绩重要指标。有些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多出政绩而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对区域内个别企业的假冒伪劣等不诚信行为监管不力甚至视而不见,一遍又一遍所谓的大检查、彻查都流于形式,其实“瘦肉精”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每一次问题的出现都会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但每一次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1.3 企业诚信成本大、失信成本小。由于诚信投入是长期性,并且收益是预期的。短期看企业因诚信而获得的要小于失信企业所获得的净收益,不掺杂使假或更高的质量标准都会增加成本的支出从而减少收益。而面对失信企业,现行法律法规处罚力度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今年1月家樂福的价格欺诈事件,相关部门给予其50万元的上限处罚,但是,对一个跨国巨头这样的处罚几乎是九牛一毛无关痛痒。
2 企业为何要建立诚信
企业诚信建设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它的价值是一种在将来能够获得收益的期望。这大概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家或经营者不愿诚信的原因,因为诚信的建设几乎不存在即得的利益。但是这种预期的收益往往是巨大而长久的。对一个长期存在的企业来说,诚信所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企业才有积极性建立诚信企业呢?我们假定企业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马上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在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时,企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诚信的(不欺骗),另一种是欺骗(如使用不合格原料以次充好等)。消费者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购买这种产品,另一种是不购买这种产品。所以,有四种可能的组合:如下表
如果企业诚信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则企业得到收益,消费者得到效用;如果企业不诚信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则企业因成本降低得到超过正常收益,消费者因购买到假货得到负效用比如愤怒等不良情绪;如果消费者不购买这种产品,则无论企业是何种行为二者的收益或效用均为零。假定企业只考虑一次买卖,则企业的最优选择是欺骗,因为无论消费者购买与否企业所获的收益至少不会比企业诚信获得的收益低。现实是几乎所以的企业都不会只做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企业不仅关心这一次的产品销售,而且关心未来的产品销售。如果考虑到未来,企业会以诚信换取长期利益的。对于一种新产品或不熟悉的企业,我们大多数理性的消费者一般会选择这样的策略:我一开始买你的产品,只要你货真价实,下次还会继续买;但一旦我发现你欺骗,以后便再也不买。如此就形成这样一个循环,企业诚信-消费者购买,企业失信-消费者停止购买,一般而言消费者购买时间越长,企业获得的收益越多,从而诚信的长期收益将远远超过企业欺骗的短期收益。所以,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而言,只有对长远利益的考虑,才能使企业有积极性建立一个诚信的声誉。
3 建立企业诚信打造百年企业
诚信的收益是未来的、长期的,而目前我国企业“短命”现象严重,据民建中央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法“享用”诚信带来的长期收益,所以,当务之急是打造“百年”诚信企业。
3.1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服务诚信企业的法律保障体系。用法律法规等制度保证监管的实效性,对失信事件的监管不是一次运动而应形成长效机制。诚信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道德问题,实际上还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法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不诚信而承担的风险程度,法制的健全程度与失信企业风险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在法制相对健全的美国,一个企业可能会因为一次失信行为而破产倒闭,一个经营者可能会因为一次失信行为被终身禁入,因此对企业的诚信度有很大的影响。
3.2 加大失信成本。当失信企业的行为能够带来丰厚利益的时候,则许多在市场竞争中苦苦挣扎的企业就会自发地选择不诚信经营。换句话说,如果失信能够带来不需付出太多成本的收益的话,那么不诚信行为将盛行。所以相关监管部门应通过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制度安排,使那些失信企业从不诚信中得到的收益远远小于为不诚信行为付出的成本,甚至应不惜要失信企业倾家荡产,我们不能使违反诚信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
3.3 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决定企业收益的分配,从而觉得诚信的收益权,如果诚信的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诚信的短期收益性较差,企业经营者不会为了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的。除产权制度外,公司的治理结构也非常重要。
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失信严重的现象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减少。我们的企业间要在竞争中长久生存,就必须以诚为本,以信取胜。
参考文献:
[1]张维迎,1999,《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央视网,2011年3月15日.